严重可致儿童死亡,这类病已进入多发期,浙

时间:2016-8-19来源:疾病饮食 作者:佚名 点击:

严重可致儿童死亡,这类病已进入多发期,浙

最近,如果您的孩子出现嘴角起泡、手上起疙瘩,延续发热等症状,家长们可得引发重视了。

头几天,湖北1岁男孩飞飞手上、脚上和屁股上突然出现了大量的水泡,随后就岌岌可危。经过医生诊断,孩子患上了手足口病。

从目前监测情况看,今年4月中旬以来,杭州市手足口病病发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2.56%,同比4月上旬上升了一倍多,托幼儿童得病比例也比去年有所上升。

每一年的月是手足口病的病发高峰,目前浙江正处于手足口病多发期!

专家介绍,不良的卫生习惯容易致使感染手足口病。1到5岁小孩的发病率最高,占患儿总数的95%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到处玩、到处摸,手摸过不干净东西后揉眼睛、揉鼻子、吃手,就容易把病毒带到体内。

手足口病该如何预防?

每年月都是手足口病的多发期,虽然手足口病常常被提及,但许多家长还不清楚,手足口病都有哪些症状,如何判断宝宝是不是得了手足口病呢?手足口病又该如何预防呢?让告知你!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

手足口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为口腔溃疡、疼痛、口臭、流涎、拒食、厌食、烦躁不安、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咽充血、扁桃体肿大、手足心可见皮疹,先为红色斑丘疹,很快即转为水疱疹,皮疹可在一周内消弱,不遗留色素镇静、脱屑或疤痕。

由于“水疱疹”的症状会让部份家长误以为是出水痘,常常耽误了病情。其实,这两种病是很容易辨别的,手足口病除手足外的身体其他部位一般无皮疹,而水痘则是全身性的。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手足口病症状的表现有所不同。

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随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份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康复,预后良好。部份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病发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重症病例可表现为神经系统受累和急性循环呼吸衰竭,3岁以下发病率高。

1、神经系统表现

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乃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2、呼吸系统表现

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

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乃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落。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有一定的传染性,其传播方式主要有:

1、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和床上用品、亵服等引发感染。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品,也可产生感染。

家长从现在开始预防

如果宝宝患上手足口病,妈妈一定不要掉以轻心,部份患儿有可能会并发心肌炎、脑炎、无菌性脑膜炎等,乃至危及生命。妈妈们怎样做才能尽量预防手足口病呢?预防手足口病,妈妈们应当在日常生活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预防手足口病,妈妈们要从日常生活中入手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品,避免接触得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常常透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干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救治。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没必要住院,宜居家医治、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逐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FM93综合湖北经视、楚天都市报、浙江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还是提早预防为好!戳个提示的大拇指,希望宝宝们别中招!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中科UM-D


转载注明  http://www.pbczw.com/jbys/845.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脑干出血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