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山医话李灿东老师临证案例精选第7
“国医博士团队” “旗山医话”由国医博士团队根据李灿东老师临床案例整理,附言主要为团队成员的心得、体会,各抒己见。旗山医话(71)痹症案董某女62岁初诊:年7月24日主诉:反复周身关节疼痛5年余,加剧3月余。
现病史:
关节疼痛,上肢尤甚,游走晨僵,伴灼热感,手足麻木,腰骶酸痛,不耐久坐,下肢沉重,踝以下冷,右足跟痛。汗多神疲,口干不苦,纳可寐安,二便尚调。鼻根色青,颊红唇紫,面浮,舌尖灼热。舌偏红苔黄腻,脉细右稍沉。
检查示:
(.12.17)类风湿因子↑;(.07.21)自身免疫性抗体:抗环状胍氨酸多肽抗体:45.8↑;抗SSA抗体:阳性;ANA:核颗粒型。
处方:四妙丸加减黄柏10g、苍术10g、薏米30g、桑枝15g、怀牛膝10g、熟附子8g(先煎)、补骨脂10g、赤芍10g、甘草5g、生芪20g,×6剂,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年8月1日药后觉舒,诸症减轻,关节时疼,阵发冷汗,伴有头痛,双足冰冷,神疲乏力,胃脘时闷,口干不苦,纳寐尚可,二便尚调,舌尖灼热,口舌时生疮,舌淡红暗苔黄腻,脉细左稍滑。
处方:黄柏10g、苍术10g、薏米30g、忍冬藤15g、桂枝10g、生芍10g、熟附子10g(先煎)、生芪20g、桑枝15g、乳香6g、没药6g、甘草3g,×6剂,水煎服,日一剂。
三诊:年8月9日药后症减,畏寒改善,舌中灼热,口舌生疮,口干口臭,二便尚可,舌淡红苔厚稍腻,脉细左稍弦。
处方:黄柏10g、苍术10g、薏米30g、忍冬藤15g、桂枝10g、生芍10g、黄连5g、肉桂2g(冲服)、桑枝15g、乳香6g、没药6g、甘草3g,×20剂,水煎服,日一剂。
体会:风湿病属中医痹症范畴,《血证论》云:“身体不仁,四肢疼痛,今名痛风,古曰痹证。”该患者诊为“痹证”。《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并指出“留连筋骨者痛久”,病因为风、寒、湿,除此之外还有因热、痰、瘀所致。患者感受风寒湿热导致四肢关节疼痛,经脉闭阻累及筋骨、肌肉、关节,不通则痛。痹证日久,耗伤正气,累及脏腑,出现足跟痛,踝以下冷,脉细沉的虚证症状,同时又有身体灼热、舌红苔黄腻等湿热实证症状,是久病虚实夹杂之证。根据患者周身关节疼痛、下肢沉重感并有灼热感及舌象可以诊断为湿热痹阻,足跟痛,踝以下冷,脉细沉可以诊断为肾阳不足,治以四妙丸加减清热利湿,同时兼顾患者虚证加附子、黄芪、补骨脂等补肾阳、益精气、强筋骨,以助扶正祛邪,又根据患者唇紫,久痹经脉不通,逐加桑枝疗上肢病症,舒筋通络,赤芍予活血化瘀。
二诊时,药已中的,症状明显减轻,效不更方,但是患者痹症日久,筋脉瘀阻还需要慢慢调理,逐渐加大活血通络力度,以竟全功,予原方加忍冬藤、乳香、没药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汗为心之液,阳加于阴谓之汗,患者阵发冷汗,为心肾阳虚及卫气不固,故在附子、黄芪基础上加桂枝、芍药来调和营卫,固表止汗。
三诊时,经过两次调理后,患者症状大为改善,效不更方,继续予四妙丸加减巩固疗效;患者口舌生疮,口干口臭,又有畏寒,有上热下寒之象,予去附子、黄芪等温热之药,加交泰丸以引火下行、交通心肾。
启发本病例体现了李灿东教授的“五辨”思维:一、辨人:62岁,女性,长期定居欧洲,面容稍年轻,胖瘦适中,行走就医,步态尚好,患者禀赋尚可;患者年纪稍大,患病5年余,所以用药时需考虑适当扶正气;二、辨症:周身关节疼痛,双下肢沉重,时有灼热,口时干不苦,舌偏红苔腻,湿热症状明显;且患者久病,踝以下冷,出汗后乏力,脉细右沉,已有正气不足,肝肾亏虚的虚象;三、辨证:风湿热痹,肾阳不足;四、辨病:痹病;五、辨机:风、湿、热等邪气滞留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络闭阻,不通则痛,是痹证的主要病机。患者平素体虚,阳气不足,卫外不固,腠理空虚,易为风、寒、湿、热之邪侵袭,痹阻筋脉、肌肉、骨节,而致营卫行涩,经络不通,发生疼痛、肿胀、酸楚、麻木。外邪侵袭机体,可因人的禀赋素质不同而有寒热转化。病初以邪实为主,邪在经脉,累及筋骨、肌肉、关节。痹症日久,正气耗伤,呈现不同程度的气血亏虚或肝肾不足症候。此案证属湿热痹阻,兼有肾阳不足之本虚标实证,治以辨证结合辨病治疗。以清热利湿,化瘀通络,兼以补气温阳治之,处方用四妙丸化裁。(辛基梁整理)
门诊预约1):国医博士团队(国医堂周天上午、医院周二下午)预约-;2):国医堂预约(需用劵)—;-。3):医院体检中心六楼室(周二上午)预约-。 预约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2:00~5:00,周六上午8:00~12:00。长按识别哪里看白癜风最专业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 上一篇文章: 关于中医怀孕遗传等问题,杨岫岩教授是
- 下一篇文章: 执业医师每日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