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做一个生命的ldquo补船匠rd

时间:2022-1-23来源:疾病危害 作者:佚名 点击:

愿做生命的“补船匠”

文:宁建平

题记:美国撒拉纳克湖畔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近两个多月,我在医院康复科进修学习。除了在神经康复病区跟随带教老师诊治病人,也有机会去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及ICU(重症监护病房)等科室给病人做康复治疗,接触了很多神经损伤的病人。

因为该院医院,整体实力较强,危重病人自然也比较多。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因外伤、交通事故等原因所致的颅脑损伤、脊髓损伤患者,因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畸形及人口老龄化等原因所致的脑出血、脑梗死等患者大幅增加,比比皆是。其中有几位患者的情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第一位患者

赵某,女,30岁。她是因妊娠生育过程中出现羊水栓塞、心力衰竭,导心脏骤停,经抢救心跳恢复了,命虽然保住了,但可能因为心跳停止时间过长,产生了严重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意识一直没有恢复,进入了植物状态。

在神经康复病区治疗,每天除了静脉输注促醒、营养脑神经的药物,经口给予肠内营养,还要做PT(运动疗法)等治疗,以维持关节的活动度。每天早晨在pT室查房时,都能看到留着一头短发、睁着双眼的病人,年轻平静的面容,干净整洁的衣着,整个人被收拾得清清爽爽的。

有两个中年妇女陪护着,一个和病人长得极象,是病人的母亲,把女儿从轮椅上转移上pT床上,站在女儿身后,和女儿后背紧贴着,两只手轻轻托着女儿的下巴,偶尔滕出另一个手去擦拭快要夺眶而出的眼泪,总是一幅失魂落魄、怅然若失的神情;另一个照顾病人的妇女,也表情凝重,总是默默地低头扶着病人的双腿。开始我以为她是病人的婆婆,后来打听得知是个雇佣的护工。

病人虽成了植物人,但她生下的孩子安然无恙,孩子的婆婆可能在家照顾孙子吧。从脑部CT及磁共振等检查结果看,病人颅脑双侧缺血病灶都很严重,住院三个多月也没清醒,就出院了。

从第一次见到病人到出院,一直没有见到过病人的丈夫或其他夫家人来探望她。一位年轻的母亲,十月怀胎,历经千辛万苦诞下孩子,未尝到初为人母的一丁点儿喜悦,就这样永远地恍惚迷离下去了,且似已遭遗弃,真叫人悲愤不已。

2

第二位患者

她是一个18岁的高三女学生。她因车祸致重度颅脑损伤,手术后左右两侧颅骨都有缺损,右侧缺损较大,清纯俊俏的脸庞上不时露出痛苦的表情。两个多月了一直没有清醒,右侧眼球稍突出,左侧肢体肌张力较高,时不时地痉挛、扭曲着。她的鼻孔里吸着氧,颈部有气管插管,还要定时从口插胃管推注打得极细的糊状食物,一只手或脚上扎着输液管,留置尿管持续导着尿……

父母大概都四十岁左右的样子,看样子是两个工薪阶层,一脸的焦急、忧虑和无奈,在女儿身旁倾心伺候着,时不时叫着女儿的小名,眼巴巴地盼着宝贝女儿早点醒过来。

一个花季少女,生命突然遭此意外重创,人生之路从此将产生极大转折,真叫人扼脆叹息,唏嘘不已。

3第三位患者

她是一位七十岁左右的腰髓损伤患者,患病已有三、四年了,脸上爬满了苍桑岁月留下的一道道皱纹。因为恢复缓慢,老人的几个孩子都已无力或不愿继续给她治疗了,只有小儿子一个人仍坚持给她治病。

因为经济困难,为了省钱,病人住在神经外科的加床上。因为长时间的用心学习,他已经完全掌握了一整套的治疗动作。每天上午,小儿子瞅着pT室的空隙,定时推着老母亲来屋角的空床上,自己给母亲做治疗。

也许是为了强化疗效吧,他的动作幅度明显比正规治疗师的动作幅度大。她母亲都忍着,一声不吭。听带教的治疗师说,这个小儿子每天都一个人送母亲来PT室做免费治疗,已有一两年了,管理人员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着他了。

看着那个中年儿子果敢坚毅的眼神,和黑瘦有力、风风火火的身影,使人油然而生一股敬佩之情。一位垂垂老者遭此不幸,真叫人怜惜!所幸还有一个儿子对老母亲不离不弃,又似乎让人看到了重重乌云下的一缕曙光!

4

第四位患者

一位脑干出血恢复期的老年女性患者,年龄六十多岁,病后一直没有清醒,氧气管、气管插管、胃管、导尿管和输液管一样不少的用着,每天的口腔护理也在做着。

两个四十多岁的女儿轮番静静地照顾着,老人大多数时间都双目紧闭,安祥平静地躺在病床上。身体本来就略胖,每天静脉输着液体,也给着充足的肠内营养液,抽血检查各项生化指标都正常,可她的老伴还是对病人的营养不放心,有几天一直催着女儿做鸽子汤给老伴喝。

因为长期卧床,稍有个伤风感冒,老人就容易患肺部感染,所以两个女儿平时把门窗都不会开得太大。有一次,患者肺部感染稍有加重,老伴就极力要求把她转到ICU治疗。患者住院期间,一直被精心照顾着。

这位老人能不能醒,何时能醒,对于医者和家属来说,也许只是一个遥远的美梦。但幸运的是,所有人都在筑梦之路上努力拼搏着!

见过了许许多多不幸的患病者,见过了许许多多精心照顾患者的家属,见过了许许多多竭尽全力救治患者的医者,让人在生命的无奈、幽微的人心、医者的天职中思绪万千,感叹不已。

人,就象一叶小舟飘在波诡云谲、险滩暗礁无处不在的茫茫大海上。而在生命最脆弱和最幽微的那些角落,我愿意做一个补船匠,愿意用一己之力,查缺修漏,还原生命更多的美好。

作者简介宁建平,男,年11月出生,祖籍凤翔县橫水镇深沟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大学本科学历,医院,主任医师,宝鸡市第二届中青年名中医,院工会主席,康复科主任,从事内科临床工作20多年。除精研歧黄之术外,业余喜爱学习文史、哲学知识,近年来偶写一些游记散文、诗歌等。

往期精彩

雍之南,彪中樱花开满园

雍之北,凤翔樱花雨霏霏

雍之西,紫园花开君可知

喜讯!杨舟平先生散文集《情关风月》付梓出版

西府雍州的瑰宝——凤翔皮影戏

东湖柳、东湖柳,今又青青君知否!

此刻我气定神闲,漫步在雍城湖岸

凤翔女子讲述春天的故事

凤翔女子讲述春天的故事(二)

凤翔姑娘手剪出“诗经”与乡愁

凤翔姑娘手剪出“诗经”与乡愁(二)

知否,知否?应是茶香情浓

谭永强‖怀念先父—兼忆那些可亲可敬的父辈们

常崇信‖凤翔枣子河畔“”

白如玉,香似兰,又见东湖白玉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pbczw.com/jbwh/13782.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脑干出血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