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中常见的体位性低血压

时间:2017-1-26来源:疾病常识 作者:佚名 点击:

一、什么是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hypotention以下简称OH)体位性低血压又叫直立性脱虚,是由于体位的改变,如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发生的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低血压。通常认为,站立后收缩压较平卧位时下降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即为体位性低血压。

二、体位性低血压的危害

1、前瞻性研究证明OH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2、OH带来的低血压,可降低冠脉灌注,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

3、OH的严重程度与早逝、摔伤和骨折呈强相关

4、研究显示70岁以上老人中,OH占7%;死亡率增加64%

5、引起晕厥的常见原因之一

三、体位性低血压的病因

目前,体位性低血压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大体分为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为病因和以末梢植物神经系统疾病为病因,以下因素也可能与病因有关:

(1)神经源性因素:脊髓损伤患者早期交感神经的传导通路中断,从而导致血管交感神经支配障碍,当患者由卧位转变为直立位时,神经调节失效,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影响脑部供血,出现上述症状。

(2)血管源性因素:血管系统内的血液因受地球重力场的影响,产生一定的静水压,当人体从平卧位转为直立位时,此时血液在下肢产生充盈膨胀,人体此时会发动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使骨骼肌、皮肤、肾、腹腔内脏和阻力血管收缩以及心率加快,故动脉血压可很快恢复,但脊髓损伤患者发生体位改变时,失去了骨骼肌的挤压作用,致使下肢静脉充盈,静脉回流下降,脑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甚至昏厥。

(3)心源性因素:心脏收缩将血液射入动脉,舒张时则可从静脉抽吸血液。脊髓损伤患者长期卧床,因此地球引力产生的静水压长期处于同一水平即心脏收缩对血液产生的压力不需要对抗静水压,心脏处于较低作功状态,随着时间的延长,心收缩力不断下降,当患者重新想站立时,心脏搏出的血液所产生的压力不能充分供应脑部,产生低血压症状。

其中神经源性是体位性低血压主要原因,一般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类:

原发性体位性低血压病因包括Shy-Drager综合征、Parkinson病合并自主神经衰竭、多系统萎缩和周围自主神经衰竭。

继发性低血压病因包括基础疾病主要有药物反应(如氯丙嗪等)、继发于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低血容量、贫血等、脊髓病变、周围神经系统病变(生素B12或叶酸缺乏、HIV/AIDS、酒精性多发性神经病、淀粉样变性、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格林-巴利综合症、肾功能衰竭)、脑干病变等。

四、体位性低血压诊断要点

①患者从卧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出现血压突然下降,收缩压(SBP)下降20mmHg或舒张压(DBP)下降10mmHg,而心率保持不变,同时伴有低灌注的症状。这些症状包括:头昏、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认识功能障碍、心悸、颈背部疼痛。

②应反复测量不同体位的血压,以便明确诊断,对症治疗。

③近年有观点倾向于对倾斜试验中血压下降达到上述标准的患者亦诊断OH

④但在达到上述标准前,部分患者偶尔仍会出现改变体位时的低灌注症状,如进餐后出现的体位性头晕。

⑤年公布的JNC7将体位性低血压定为:立位时,SBP下降10mmHg,心率保持不变,伴有眩晕或虚弱即可诊断。









































北京白癜风的权威专家
治疗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


转载注明  http://www.pbczw.com/jbcs/5506.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脑干出血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