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临床病例讨论双侧丘脑和脑干病变

时间:2021-8-27来源:疾病病因 作者:佚名 点击:

??

病例资料

病例病史住院号:×××,男,76岁。因“头晕20d,加重伴双眼睑下垂10d。”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主要表现为昏沉感,无视物旋转和自身旋转感、无恶心呕吐、无肢体乏力等症状。于外院就诊行头颅MRI检查示中脑,双侧丘脑及胼胝体压部肿胀,予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后头晕症状无改善,10d前逐渐出现嗜睡、视物重影、肢体乏力症状。病程中,患者无发热,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下降。

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30年余,未规律服药和监测血压。否认家族遗传病及免疫缺陷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7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72mmHg(1mmHg=0.kPa)。嗜睡,易唤醒,言语流利,情感正常,定时定向障碍,计算力和记忆力减退。双侧眼睑下垂,双侧眼球固定,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5mm,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迟钝,眼球各向活动障碍。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肉容积正常,肌力4级,肌张力无明显增减,四肢腱反射(+)。双侧Babinski征(±),Oppenheim征(-)、Gordon征(-)、Chaddock征(-)、Ho?mann(-)。四肢浅感觉无明显异常,深感觉和共济运动查体不配合。颈软,无抵抗,脑膜刺激征(-)。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无异常。红细胞沉降率60mm/h(参考值:0-43mm/h),超敏C-反应蛋白7.45mg/L(参考值:0-3mg/L),D-二聚体3.91μg/mL(参考值:0-0.5μg/mL)。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57.U/mL(参考值:0-34U/mL)、甲状腺素3.2μg/dL(参考值:5.1-14.1μg/dL)、游离T31.69pmol/L(参考值:3.1-6.8pmol/L)、游离T49.42pmol/L(参考值:12-22pmol/L)。肿瘤指标:CYFRA.29ng/mL(参考值:0-2.08ng/mL)、糖类抗原CA.40U/mL(参考值:0-35U/mL)、肿瘤特异生长因子72.90U/mL(阳性71U/mL)。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压力mmH2O(1mmH2O=0.mmH2O);脑脊液:无色透明,白细胞54*10^6/L(参考值:0-8*10^6/L),单核细胞百分比0.54,蛋白1.g/L(参考值:0.15-0.45g/L),氯化物.4mmol/L(参考值:-mmol/L),糖2.74mmol/L(参考值:2.5-4.5mmol/L)。

影像学检查①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左侧侧脑室后角旁、胼胝体压部右侧缘,两侧丘脑、脑干背侧多发异常信号影,增强后明显强化(图1)。②头颅CT+CTA+CTV:CT平扫示左侧侧脑室后角旁、胼胝体压部右侧缘,两侧丘脑、脑干背侧多发高密度影;CTA示左颈总动脉颈段、左颈外动脉起始处混合斑块,管腔中度狭窄;CTV未见明显异常。③胸腹盆腔CT平扫:慢支、肺气肿,两肺散在炎症,左肺下叶小结节,双侧胸腔积液;全腹部平扫未见明显异常。甲状腺超声:未见明显异常。

病史小结患者为76岁男性,头晕起病,症状进行性加重,逐渐出现意识障碍、视物重影、肢体乏力症状。脑脊液检查示白细胞和蛋白升高。头颅MRI可见病灶主要位于双侧丘脑和脑干,双侧丘脑和脑干病变常见病因(表1)。

炎症性疾病

Bickersta?脑干脑炎: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眼肌麻痹、共济失调、意识障碍为主要特点约半数患者可出现迟缓性四肢瘫痪。脑脊液检查示细胞数增多,68%-83%的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GQ1b抗体。脑桥为最常见受累部位,其次为延髓、中脑和丘脑。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FLAIR序列呈高信号。本病例暂不能排除炎症性疾病。

脑卒中

1.双侧丘脑出血:双侧丘脑出血较为罕见,常见病因为高血压、脑血管淀粉样变和动脉瘤等。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少特异性,丘脑出血可累及周边的内囊、中脑、丘脑下部等中线结构,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头颅CT检查可明确诊断,本病例头颅CT排除出血,不考虑本病。

2.双侧丘脑梗死:包括动脉梗死和静脉梗死。引起双侧丘脑、脑干急性动脉闭塞原因多为基底动脉尖梗死,多急性起病,可出现意识障碍、眼球活动障碍、四肢瘫痪等表现。头颅MRI示双侧脑干、丘脑、枕叶、颞叶等部位梗死灶,MRA或CTA可明确血管闭塞。Percheron动脉梗死也可引起双侧丘脑梗死,为后循坏血管解剖异常所致。本病例影像学表现与动脉梗死不相符,暂不考虑本病。颅内静脉血栓形成多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抽搐、意识障碍等。头颅CT可见束带征、高密度三角征等直接征象,或脑水肿、脑白质肿胀、脑实质出血等间接征象。MRI可见受累静脉或静脉窦引流区域异常信号,MRV或CTV可显示受累区域充盈缺损,DSA为诊断金标准。本病例颅内病灶部位与深静脉引流区域不完全相符,且CTV和MRV未见明显异常,暂不考虑本病。

肿瘤

1.双侧丘脑胶质瘤:双侧丘脑胶质瘤是罕见的颅内肿瘤,儿童和成人中均可发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儿童主要表现为颅高压症状和运动障碍,成人多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MRI可见双侧丘脑对称性增大,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不强化,弥散不受限。该患者MRI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弥散受限、增强后明显强化,影像学结果不符合,暂不考虑丘脑胶质瘤。

2.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centralnervoussystemlymphoma,PCNSL):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颅高压症状、神经精神症状等。头颅MRI可见颅内单发或多发病灶,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或等信号,增强后通常强化明显,病理学检查可确诊。

诊断本病例转诊至神经外科行立体定向脑活检。左枕部脑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示:免疫组化CK(-),LCA(+),TDT(-),CD20(+),CD79A(+),CD23(-),CD5(-),BCL-2(+),BCL-6(+),MUM(+),CD2(-),CD3(-),CD43(-),Ki-67(90%),CD10(-),C-myc(10%)。支持恶性B细胞性淋巴瘤,倾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非活化亚型),见图2。诊断为PCNSL。

讨论

PCNSL是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淋巴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较少见,多累及脑、眼、脑膜或脊髓,约占所有淋巴瘤的1%,占所有淋巴结外淋巴瘤的4%-6%,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3%。PCNSL年发病率约为0.47/10万,多发生于免疫缺陷患者中,好发年龄为30-40岁,也可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人群中,好发年龄为50-70岁。研究显示,在过去的30年,免疫功能正常人群的PCNSL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PCNSL男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2∶1-7∶1。

PCNSL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表现为进展相对快速与肿瘤部位相关的局灶性神经症状,肿瘤生长部位不同,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病变位于大脑半球可引起肢体偏瘫、麻木和语言障碍等症状;位于小脑时可伴有共济失调;脊髓受累时可表现为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眼部受累时部分患者可有视物模糊、飞蚊症、眼睛疼痛和畏光等症状,通常双眼受累。Bataille等报道的例PCNSL患者中,约70%表现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43%有神经精神症状,33%有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呕吐或视力模糊),14%有癫痫发作,4%可因玻璃体受累而出现视觉症状。付丽等报道了31例PCNSL患者,其中以头痛、头晕为首发症状21例,肢体麻木无力9例,癫痫发作1例;临床体征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最常见,肢体无力9例,偏瘫3例,视力减退2例,言语障碍、共济障碍和吞咽困难各1例。

PCNSL在免疫功能正常人群中多为单发病灶,20%-40%表现为多发病灶,在免疫功能缺陷患者中约50%表现为多发病灶。PCNSL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70%-80%的病灶位于幕上,幕上多于幕下。PCNSL可累及大脑皮质和深部结构,包括基底节、胼胝体和侧脑室旁区域。额叶是PCNSL好发部位,20%-43%肿瘤侵犯额叶,13%-20%基底节受累,9%-13%脑干、小脑或两者同时受累,仅有1%-2%脊髓受累。脊髓淋巴瘤是PCNSL中最罕见的一种,病灶常位于脊髓上胸段或下颈段,且症状与脊髓平面相关,预后极差。景治涛等报道的35例PCNSL患者中,大部分为单发病灶,2例为多发病灶。85.7%病灶位于幕上,额叶最多。病灶分布:额叶有14例(40.0%),顶叶6例(17.1%),颞叶5例(14.3%),胼胝体2例(5.7%)、桥小脑角2例(5.7%)和第四脑室2例(5.7%),枕叶1例(2.8%)和岛叶1例(2.8%)。

影像学检查对PCNSL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头颅CT平扫多表现为高或等密度灶,少数为低密度灶,病灶边界清楚,周围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增强后病灶强化,坏死、出血和钙化较少见。CT灌注成像(CTP)多表现为低灌注。Schramm等研究表明CTP是鉴别PCNSL和高级别胶质瘤的可靠手段,与高级别胶质瘤相比,PCNSL的脑血流量显著下降。头颅MRI是病理学检查前的主要检查手段,可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MRI多表现为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稍高或等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呈高、稍高或等信号,ADC呈低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在不同人群中强化方式不同。在免疫功能正常患者中,表现为均匀一致的强化,比较典型的形状有“握拳征”“缺口征”“尖角征”,而环形强化少见;在免疫缺陷患者中,强化方式多样,其中以环形强化最为多见。磁共振波谱(MRS)主要表现为胆碱(Cho)峰升高,N-乙酰天冬氨酸(NAA)峰降低,出现高耸的脂质(Lip)峰是PCNSL特征性表现。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emission

转载注明  http://www.pbczw.com/jbby/13219.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脑干出血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