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风湿免疫化验经典问题上
来源:科大风湿免疫
什么是抗核抗体(ANA)抗核抗体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组抗多种细胞核成份自身抗体的总称。临床意义:ANA可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
什么是抗核抗体(ANA)
抗核抗体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组抗多种细胞核成份自身抗体的总称。
临床意义:
ANA可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药物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类风湿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SS)、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什么是抗双链DNA抗体
脱氧核糖核酸分为双链DNA(dsDNA)和单链DNA(ssDNA)两种。
临床意义:
前者可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记性抗体。后者则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
什么是抗组蛋白抗体
是一种碱性核蛋白,是抗核抗体的一种。
临床意义:
主要与药物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有关。
什么是抗核周因子
抗核周因子存在于颊粘膜上皮细胞核周胞浆内,为不溶性蛋白质。主要为IgG,也含有IgM及IgA成分,是上皮细胞的中等纤维结合蛋白或其前体。
临床意义:
抗核周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有明显的相关性,不仅阳性率高,特异性也好。抗核周因子可出现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甚至在发病之前。在早期RF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中可有53.3%抗核周因子呈阳性。抗核周因子阳性、RF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往往预后较差,不仅有助于早期诊断,也有助于判断预后。同时其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性指标也呈正相关。
什么是抗角蛋白抗体
临床意义:
AKA角质层型阳性与RF、抗RA33/RA36抗体无关。因此,该抗体的检测可对RF阴性或抗RA33/RA36抗体阴性的RA患者提供诊断指标。抗角蛋白抗体与疾病严重程度和活动性相关,在RA早期甚至临床表现出现前即可出现。因此,对RA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很有意义。
什么是M3受体抗体
M3受体抗体(即毒蕈碱3受体)是一种主要分布于外分泌腺及平滑肌的胆碱能受体,也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
临床意义:
(1)抗M3受体抗体在SS诊断中的敏感性高(86.00%)、特异性强(96.03%),是诊断SS的标记性抗体之一;
(2)抗M3受体抗体在抗SSA、SSB、a-Fodrin抗体阴性的SS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1.00%、77.50%、72.00%,因而该抗体对于抗SSA、SSB、a-Fodrin抗体阴性的SS患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3)该抗体阳性组ANA、RF阳性率高,IgG、IgA、CIC、ESR升高的发生率高。
什么是BiP抗体
BiP抗体,是一种内质网分子伴侣,该蛋白属于HSP70家族。
临床意义:
(1)抗BiP抗体可以在RA病程早期出现,并且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可能对RA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2)BiP抗体可以在RF、CCP、HRF、RA33、AKA、APF等抗体阴性的血清中有很高的阳性率,对RA的诊断是一个很好地丰富和补充。
(3)抗BiP抗体阳性组的RA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重于该抗体阴性组者。
什么是抗细胞膜DNA抗体
抗细胞膜DNA抗体是一种可以在人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膜上表达的DNA分子。
临床意义:
(1)抗细胞膜DNA抗体是一种诊断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SLE血清学指标之一。
(2)尤其对dsDNA、抗Sm、抗DNP、AHA、AnuA阴性的SLE的诊断有参考意义。
什么是HLA-DR抗原
HLA-DR抗原:HLA-DR抗原主要存在于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内皮细胞。HLA-DR分子为二聚体结构,由非多态性的DRα链和多态性的DRβ链组成。DRα和DRβ链的可变区可识别并结合抗原或自身抗原,刺激T细胞活化,进而诱发自身免疫反应。
HLA-DR4/DR1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及演变有关。
临床意义:
研究发现,各种族的DR4/DR1阳性率不尽相同。有48-90%的RA患者携带DR4或DR1基因单倍型。病情轻、关节外病变少的RA患者一般为表达单倍型者,而DR4/DR1纯合子,尤其是DRB纯合子患者多并发关节外病变,病情进展快。
什么是抗着丝点抗体
临床意义:
可见于50-96%的局限性硬皮病。在CREST综合症可达98%,而且,一般认为该抗体是CREST综合症的标记抗体。在弥漫性硬皮病患者,抗着丝点抗体的阳性率仅为10%。该抗体可较早出现于患者血清中,仅有雷诺氏现象者也可阳性。临床研究发现,抗着丝点抗体与血管炎、肺受累有关,不随病情变化而波动,而且多提示预后相对较好。
赞赏
长按
- 上一篇文章: 考点速递类风湿关节炎的实验室和影像学
- 下一篇文章: AntiCCP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特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