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脑干出血一例
病例资料
患者,男,49岁,于年1月28日晚突感头晕,右侧肢体有麻木感,伴恶心呕吐3次,头部CT见脑干针尖大小高密度影,追问病史:15月前高热,诊断为心内膜炎、二尖瓣关闭不全,予二尖瓣金属瓣膜置换术,华法令剂量3~4.5mg,最近自服6mg而未监测凝血功能;第二天头痛明显加剧,右侧肢体活动障碍,复查头颅CT脑干出血明显扩大,意识评分开始逐渐下降,昏迷,GCS8分呼吸困难,无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监测,凝血功能:INR2.45,PT26S,APTT60S,送神经内科监护室,SPO%,BP/mmHg,诊断为高血压病,脑干出血,呼吸功能不全,心内膜炎二尖瓣置换术后;医院:GCS7分,双瞳孔2.0mm,对光反应迟钝,气管插管,试调至CPAP模式,自主呼吸2~3次/分,予IPPV模式通气,头颅CT显示脑干出血,脑室较前明显扩大,颞角明显,诊断为脑干出血,急性脑积水,脑疝,高血压病,呼吸功能不全、心内膜炎二尖瓣置换术后。
治疗经过
1、急诊ICP监测脑脊液外引流术+OMMAYA置入术:脑脊液外引流控制急性脑积水;控制颅内压小于15mmHg;OMMAYA以备ICP脑室管脑脊液外引流7~10天拔除后,四脑室和环池畅通前脑脊液引流用。紧急处理急性脑积水是本病例最关键的治疗措施之一。
2、镇静和佩尔地平(必要时加用艾司洛尔)控制血压平稳,密切监测控制凝血功能正常范围。镇静、控制血压平稳、凝血功能正常是预防脑干出血增加的关键环节,是防治病情继续恶化的重要措施。
3、监测有效血容量,控制CVP8~15cmH20,是有效脑灌注的基础保障。
4、血气分析监测,控制PCO~40mmHg水平,尤其避免过度通气造成脑血管痉挛而加重脑干的缺血,尤其是在脑出血、水肿情况下的继发性脑损害。
5、渗透性治疗:在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和β2微球蛋白正常情况下维持血浆渗透压于~mOsm/kgH2O水平,以尽可能减少出血水肿对脑干的继发性损害。
6、尼膜通、低分子右旋糖酐+克林澳、凯时等改善脑,尤其是脑干的微循环。
转归
术后第二天:瞳孔3.0mm,对光反应灵敏,患者左侧上肢能遵嘱握手,自主呼吸恢复,改CPAP模式通气;术后18天,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自主睁眼,左侧肢体肌力五级,右侧肢体1级;控制感染平稳,脱机成功出院康复。
(本病例由医院吴雪海提供)
赞赏
- 上一篇文章: 年初七来吃鸡贵州嫩鸡兼治节后综合症
- 下一篇文章: 中西医联手脑干出血濒死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