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核抗体与不孕症

时间:2021-3-17来源:疾病表现 作者:佚名 点击:

白癜风专家刘云涛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387123.html

抗核抗体(ANA)是一系列抗细胞核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鞭靶向目标包括细胞核心内的DNA、RNA、蛋白或这些物质的分子复合物。抗核抗体抗原存在于凋亡细胞表面结构中,当凋亡细胞增多或凋亡细胞清除率下降,均会增加抗原的暴露,增加抗核抗体及抗磷脂抗体的产生。根据不同的抗核原,抗核抗体分为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非组蛋白抗体和抗核仁抗体。抗核抗体在多种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呈现不同程度的阳性率,最常出现抗核心抗体升高的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因此,对于抗核抗体滴度大于1:的患者建议进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筛查。

在普通人群中抗核抗体阳性率为5.9%~23.7%,其阳性率与人种、性别、地域相关,并且其阳性主要见低滴度(1:),而在不孕患者中抗核抗体阳性率显著升高,其阳性率为28.7%~39.45%,并且在抗核抗体阳性的不孕患者中,滴度≥1:的患者约占1/3。目前为止抗核抗体阳性对于不孕影响的机制不明确,但是多个研究发现,在IVF/ICSI助孕的患者中,与抗核抗体阴性的患者相比较,抗核抗体阳性的患者促排卵过程中总Gn药物剂量明显增加的同时,其获卵数显著减少,卵子成熟率降低、胚胎卵裂率下降、优质胚胎率及可利用胚胎率下降,导致最终妊娠率下降。此外,有研究提示对于未治疗的抗核抗体阳性的不孕患者,虽然同一周期中单次移植的妊娠率显著降低,但是同一周期的累积妊娠率与抗核抗体阴性患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核抗体阳性的不孕患者其抱婴率显著降低,不仅与妊娠有关,其流产率较抗核抗体阴性的患者有显著升高。抗核抗体阳性的不孕患者中,抗核抗体滴度的高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仍有争议。YangL等研究中,抗核抗体滴度≥1:时其获卵数及可利用胚胎数较抗核抗体滴度1:的患者显著下降,且其流产率显著升高。但是在QingZ等的研究中,抗核抗体滴度≤1:与1:的患者相比较,其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相似。

对于抗核抗体阳性的患者,治疗建议使用强的松10mg/d或甲泼尼龙8mg/d,治疗的起始时间可以从体外授精-胚胎移植助孕周期开始前一个月,持续至验孕日,对于既往存在复发性流产的患者可以持续用药至既往流产孕周后1~2周。抗核抗体阳性的不孕症患者,予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能显著提高其IVF/ICSI助孕的妊娠率。另外有部分学者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与阿司匹林治疗抗核抗体阳性的不孕症患者,其IVF/ICSI助孕的妊娠率仍有明显提高,但联合用药的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

引自《辅助生殖临床技术实践与提高》

        

转载注明  http://www.pbczw.com/jbbx/12502.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脑干出血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