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核抗体谱是什么意义
抗核抗体系列测定(ANA谱,现代定义是指细胞内所有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的总称),是风湿科的一项重要检查指标,那么其中各项都代表了什么意义呢,下面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
Sm:是一位病人名字的缩写,在这位诊断为红斑狼疮的病人血清中,首次找到了这种抗体,因此命名,以后大量的报道证实在红斑狼疮病人血清中存在此种抗体。抗Sm抗体是诊断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在我国红斑狼疮病人中,阳性率占30%。因此抗Sm抗体阴性也不能排除红斑狼疮,要结合其他检查,符合诊断标准才能诊断。此抗体检测结果就阴性和阳性之分,不需要作滴度和效价。
抗SSA、抗SSB抗体:用于干燥综合征的诊断,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中,抗SSA、抗SSB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和40%。抗SSA、抗SSB抗体阳性还可造成新生儿狼疮及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
抗Jo-1抗体:被认为是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标记性抗体,在多发性肌炎的阳性率为20%,在皮肌炎的阳性率为10%。该抗体阳性的病人常有肌炎合并肺间质病变、对称性关节炎、发热等,称为抗Jo-1抗体综合征。
抗Scl-70抗体(Scl-70):Scl-70可见于25%-75%的硬化症患者,约40%-65%为弥散型皮损,5%-15%为局限型皮损。
抗PM-Scl抗体(PM-Scl):PM-Scl可见于多发性肌炎与系统性硬化症重叠征,PM-Scl通常识别两种主要抗原PM-Scl75和PM-Scl。如果是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抗PM-Scl75阳性率为10%,抗PM-Scl阳性率为7%。
抗着丝点抗体(CENPB):CENPB与局限型系统性硬化症相关,偶见于系统性硬化症弥散型,亦可见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抗PCNA抗体(PCNA):PCNA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PCNA的特异性高达99%,但其敏感性只有3%。
抗dsDNA抗体(dsDNA):dsDNA主要见于SLE,也偶见于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极少数情况下出现于健康人群。
抗核小体抗体(核小体):抗核小体抗体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通过与新型高度提纯的核小体反应,SLE的诊断特异性几乎达到%。
抗组蛋白抗体(组蛋白):抗组蛋白抗体通常见于药物诱导的红斑狼疮,也可见于非药物诱导的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糖体P蛋白)糖体P蛋白为SLE特异性自身抗体。SLE患者中的高滴度糖体P蛋白与疾病活动度不相关,但在其它伴发症状如精神症状的SLE患者中糖体P蛋白检出率更高一些。
抗线粒体抗体-M2(AMA-M2)AMA-M2: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最为灵敏、特异的诊断标志。自身免疫性肝炎、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干燥综合征、与PBC重叠征患者中也可检测到AMA-M2抗体。慢性HCV、系统性红斑狼疮可检测到低浓度AMA-M2抗体。
---摘自网络
联系我们:医院风湿免疫科,郑州市中原区桐柏路号(桐柏路与中原路交叉口)
- 上一篇文章: 颅脑损伤患者如何康复
- 下一篇文章: 脑干出血后遗症的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