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患者如何康复
颅脑损伤常见于因意外交通事故、工伤或火器伤,导致头部损伤,并引起相关临床症状的疾病。包括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和脑损伤。其中脑损伤后果严重,伤情复杂,死亡率高。经抢救治疗,大部分患者虽幸存下来,但常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诸如意识、运动、感觉、言语、认知功能、排便排尿等方面的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病人及其家庭带来痛苦和困难。因此,对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及时的康复治疗,使其受损的功能得以最大的恢复和代偿是非常重要的。哪么如何治疗与康复呢?
康复治疗与康复护理
这类患者多为重型脑损伤后持续昏迷不醒,或因原发性脑干损伤过重或有颅内出血,因脑疝造成继发性脑干损害;或属持续颅内高压引起严重脑缺血、缺氧;甚或发生呼吸、心跳骤停而行复苏。经大力抢救之后,虽然病情渐趋稳定、颅内压亦恢复正常,但意识却处于长期昏迷状态。
首先,加强颅脑外伤初期的处理,尽早采取措施避免发生严重的脑缺血、缺氧,严密监测颅内压和血气值,及时排除颅内血肿,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一切可能发生的合并症,使病情尽快趋于稳定,防止持续性植物状态的发生。
其二,及时给予促神经营养和代谢活化剂或苏醒剂。有报道应用抗抑郁药或抗震颤药和内源性阿片类受体阻滞剂也有一定的促醒功效。
其三,为改善脑血液供应和提高氧含量,可行高压氧治疗;并维持营养支持。如果口服和鼻饲还不能达到基本营养要求,可行胃造瘻进食;为防止关节强直和肌肉萎缩,应有计划地摆放体位、良肢位处理、关节活动度训练、低中频电疗等物理因子治疗、矫形具治疗以及推拿、按摩、针灸;为预防感染、失水、便秘、尿储留及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除给予适当的预防性药物外还要认真作好各项康复护理工作。
康复护理的主要目标在于稳定病情,并保留身体的整合能力。必须定期检查和定量评估患者状态,发现即使极为轻微的进步也应重视,并更新护理计划。
功能康复
功能锻炼、整体康复和重返社会是颅脑损伤康复治疗的三大主要任务。颅脑损伤后的病情多较复杂,特别是当脑组织遭受损伤时,还可引起脑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水肿和感染等多种继发性病变,以及瘫痪、失语和癫痫等多种后遗症。因此,颅脑损伤的康复治疗具有复杂、繁重和需时较长等特点。由于颅脑损伤的类型、并发症和后遗症较多,康复治疗将贯穿颅脑损伤治疗的全过程。在早期就要注意加强预防性治疗措施,以减少并发症与后遗症,为今后的康复创造良好条件;一旦出现身残和精神障碍,就必须及早而有针对性地制订出康复治疗计划。颅脑外伤者只要抢救及时,治疗合理,再加上患者年龄多偏轻,并能积极进行功能训练,常可较快恢复,康复效果较为满意。颅脑外伤后康复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使其具有较好的独立生活能力。
(一)早期康复
(1)维持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昏迷患者鼻饲饮食,所提供的热量宜根据功能状态和消化功能逐步增加,应不低于每天每千克体重30一50cal,蛋白质供应量每天每千克体重在lg以上,以维持正氮平衡,补充必要的电解质,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2)中枢神经系统代谢药物:见昏迷与持续性植物状态康复治疗。
(3)肢体良姿位摆放,尤其注意防止下肢屈曲挛缩和足下垂畸形。
(4)肢体被动活动:定期翻身,防止压疮,肢体被动运动,先下肢,后上肢,先大关节,后小关节。
(二)恢复期康复
此期重点应恢复其肢体功能。应基于神经生理和神经发育的原则,由于感觉和运动密切相关,且感觉神经的整合作用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功能。因此,通过感觉刺激如牵拉、叩击腿肌或肌腹、压迫肌腹等方法来引发运动,并通过网状结构激动系统(如视觉、听觉、触觉和温度觉等)高级中枢的刺激,使肌梭受到刺激并被激活。其次是应用有控制的感觉刺激来调节对肌梭内部牵引的敏感性。这是因为感觉和运动之间相互不可分割,动作可因感觉刺激而引起,同时还对感觉产生反馈,如皮肤、关节或肌肉的运动感觉,进而反馈控制运动,从而使运动在需要的范围内进行。
除上述对损害运动功能的肌群进行练习外,还应根据生物力学的原埋来加强肌力锻炼,改进活动范围等。
具体方法是:
1、一般性的功能训练详见“脑血管病后患者社区康复”。
2、对上肢瘫痪者,通常上肢恢复先从屈曲性联合运动开始(低级运动),所以早期要鼓励患者进行这类联合运动,但到后期,这种联合运动可千扰正常活动功能,故应采取抑制性的联合运动,也即发展伸肌的联合运动来抑制屈肌的联合运动。可用多种刺激,包括听觉(说明动作的组成或指令)、视觉(注视如何进行)、触觉(治疗人员用手接触肢体),最后对来自本体感受器的刺檄(如对艾何的牵批或挤压,对关节活动中进行抗阻以刺激肌臃、肌梭等),而且使幼作具有目的性(如取物、穿衣、进食等)。当引发随意活动后,即应注意加强肌力练习。上肢应多注意伸肌肌力,以促进肌力的平衡。
3、对健侧肢体则应发展其活动能力,若优势侧为右臂,而右臂又为患肢,则应尽力发展健侧即左臂的各种代偿功能,如写字、进食、梳洗等。下肢瘫痪康复医疗的原则和方法,同脑血管病。
心理康复
当患者从过去健康、具有一定工作能力情况下,突然转变为肢体功能障碍,需要他人照顾,这给患者以极大的精神打击和心理压力,通常出现情绪低落、抑郁、悲观,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因此,需给患者心理支持,鼓励患者能面对现实,用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尽快消除其消极情绪,树立信心和医务人员共同努力恢复和(或)代偿其失去的功能,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同时,要关心患者的心理活动,争取患者的合作,以取得积极的康复效果。在功能评定基础上,合理安排康复治疗计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家庭康复指导
1、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颅脑损伤后的早期急救,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为其防止并发症、减少后遗症,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早朔治疗不仅可以促使受损的中枢神经系统得到进一步恢复,而且可避免二次残疾。因此,只要病情稳定,应尽早康复治疗。
2、综合康复,持之以恒既要选择适当的运动疗法,进行反复训练,又必须配合其他措施,如心理康复、生活护理、药物治疗等。实践证明:使朋单一康复治疗措施,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3、家庭参与,协作进行对颅脑损伤后患者应把康复训练贯穿于家庭日常生活中去,保证患者在家庭中得到长期、系统、合理的训练。家属或陪护人员要掌握基本的训练方法和原则,了解训练的长期性、艰巨性及家庭康复的重要意义。
4、防止意外,定期随访在训练过程中,陪护人员必须在旁指导,不能求快蛮干,以患者能接受为原则,防止运动量过大导致继发性损害。训练计划因人而异,采取个体化康复,积极医院保持联系,定期门诊随访。
赞赏
- 上一篇文章: 治疗脑干出血用什么方法好
- 下一篇文章: 抗核抗体谱是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