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我院神经内科脑干出血微创治疗新突
病史回顾
患者刘某,男,46岁,因突发意识不清2小时入院,急诊行头颅CT示:小脑、脑干出血并破入脑室,量约10ml,以“脑干出血”收住我科监护室病房。
入院查体
BP/mmHg,中昏迷状态,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双侧瞳孔等大正圆,直径约1mm,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消失,无眼球震颤,左下肢疼痛刺激可屈曲,左上肢及右侧肢体对疼痛刺激无反应,四肢肌张力减低,四肢腱反射减弱,双侧病理反射未引出,脑膜刺激征阴性。GCS评分3分。
头颅CT示:小脑、脑干出血破入脑室
入院时病情危重,科主任周军主任医师查看患者后,组织科室集体讨论,为挽救患者生命,可行精准定位立体定向侧脑室及血肿穿刺引流治疗,并告知手术风险及预后。经患者家属知情同意签字后,在局麻下行微创立体定向侧脑室及血肿穿刺引流术。
术前CT片:小脑、脑干出血破入四脑室,量约10ml
手术过程
精准定位后,局部穿刺点麻醉,术中抽出血肿约6ml并血肿腔灌洗。术后动态复查CT评估血肿残余量及侧脑室扩张情况,术后第1.2.3天予2万单位尿激酶灌注溶血,并行脑脊液置换。
周军主任发明的立体定向装置
术后第4天患者意识好转,呼吸平稳,脱离呼吸机,复查头颅CT拔除血肿腔引流针。
术后第4天复查CT片
术后第6天复查CT片
术后第6天复查CT片,脑干出血明显减少。
术后第7天,患者高热,体温最高达39℃,频繁呕吐,腰穿脑脊液鲜红色,考虑再出血,脑脊液常规生化结果考虑颅内细菌感染,给予美罗培南、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由于呼吸衰竭,再次应用呼吸机。
术后第12天,复查脑脊液压力基本正常,脑脊液常规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蛋白升高,结合呼吸机参数及听诊双肺情况,给予再次脱离呼吸机,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术后12天
小贴士
原发性脑干出血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出血,多数与高血压病有关,占所有颅内出血的5-10%,其中桥脑出血约占90%。具有发病急、迅速恶化、并发症多、预后差等临床特点,病死率约30-90%。
原发性脑干出血导致的神经功能损害
1
血肿挤压造成的扭曲、撕裂、移位等原发性损伤;
2
脑脊液循环受阻、血肿分解代谢产物毒性所致的脑干水肿、缺血、颅内高压等继发性损伤。
Fewel等人发表于3年的综述分析了9个关于自发性脑出血治疗措施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认为原发性脑干出血行手术清除并无获益。鉴于出血部位特殊,手术难度、风险极大,成功率低。既往研究认为手术的治疗价值有限,总体倾向于保守治疗。
近年来,随着精准外科(立体定向、导航)、显微外科、神经内镜等微创技术的提高,我们尝试用各种方法降低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
★
立体定向技术的优势
★
01
术前精准设计穿刺路径,避开脑干重要传导束和核团,损伤最小;
02
三维评估血肿空间形态,沿血肿长轴排空与引流,清除效率高;
03
同样也能兼顾解除脑积水及颅内高压;
04
与开颅显微手术或内镜比较,更加微创、且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
近年来,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对于脑室及脑叶、基底节区出血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对于脑干、丘脑、小脑等深部复杂性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采用立体定向穿刺技术,优化穿刺点及工作通道,特别对有些不规则形状的出血采用双通道多靶点技术,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已成功治疗好多例重症脑出血病人,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总结。愿在周军科主任带领的团队下能使更多患者获益,回归社会,有良好的生活质量。
责编:南雪峰
图文:神经内科二病区
编辑:王瑶
▼更多精彩推荐,请- 上一篇文章: 干燥综合征是什么干燥综合征有哪些症状需要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