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的诊断与治疗1不同部位的脑出血
脑出血(ICH)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室等结构所产生的出血。脑出血患者常常伴随着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并且通常在情绪激动的情形下发生,此病发生迅速、恶化速度快,患者在短时间内会产生意识障碍,甚至偏瘫等症状。
不同出血的部位、速度及量的不同临床表现
基底核区出血
壳核出血
●壳核出血为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所占比例约为60%,主要是由于豆纹动脉,特别是其外侧支破裂所造成的。
●因血肿的变化常可累及内囊,出现“三偏征”,病灶对侧偏瘫和同向性偏肓以及偏身感觉障碍。若累及优势半球,可出现失语,甚至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双眼凝视障碍。
丘脑出血
●所占比例约为10%-15%,由于供应丘脑的膝状体动脉、穿通动脉破裂所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有偏身感觉缺失和病灶对侧偏瘫,通常累及深浅感觉,而深感觉障碍更明显。一般而言感觉障碍重于运动障碍。可有特征性眼征,如分离性斜视或眼球偏斜、上视不能或凝视鼻尖、眼球会聚不能以及瞳孔缩小等临床表现。
●丘脑出血可表现为运动性震颤和帕金森综合征样等表现,系因丘脑中间腹侧核受累所致;优势侧丘脑出血可出现丘脑性失语、精神障碍、认知障碍和人格改变等;累及丘脑底核或纹状体可呈偏身舞蹈-投掷样运动。
尾状核头部出血
●较为少见,通常情况下出血量不多,常可破入脑室。
●临床症状表现为呕吐、头痛、脑膜刺激征或精神行为异常等,而其以神经系统功能缺失为主的局灶性症状较为少见,易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相混淆。
脑叶出血
●大约占脑出血的5%-10%,通常是由于动静脉血管畸形、血管淀粉样变以及血液疾病等原因所导致的。
●顶叶是脑叶出血的最常见位置,其次为颞叶、枕叶、额叶。
●根据累及的脑叶不同,表现为不同的症状。若额叶出血可表现为痫性发作、偏瘫、前额痛及尿便障碍等,可出现摸索及强握反射,优势半球受累时可有运动性失语;颞叶出血常可出现感觉性失语、中枢性面瘫和舌瘫、上象限肓、精神行为异常及癫痫,其肢体瘫痪以上肢为著;枕叶出血以视野缺损为主,可无瘫痪;顶叶出血一般有轻偏瘫、偏身感觉缺失,以感觉障碍为主,非优势半球出血时常出现体像障碍。
脑干出血
脑桥出血
●所占比例约为10%,出血多由基底动脉的脑桥支破裂所引起,多发生于脑桥基底部、被盖部。当累及以上部位时,常破入第四脑室。
●出血后常立即出现针尖样瞳孔、呕吐、呼吸障碍、意识障碍、中枢性高热、侧视麻痹、四肢瘫和去大脑强直及应激性溃疡等症状。出血量较少时神志清楚,临床表现以瘫痪为主,可为交叉性或偏瘫,伴或不伴有双眼凝视不能、核间性眼肌麻痹。
中脑出血
●所占比例小。
●临床症状除头痛、呕吐以及意识障碍,或同侧肢体共济失调、动眼神经麻痹等外,部分患者可出现Weber综合征;症状较重者表现为肢体瘫痪,深度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延髓出血
●所占比例更小。
●病情重,常数秒内出现意识障碍,生命体征不稳,进而死亡。症状较轻者可出现近似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小脑出血
●所占比例约为10%。多由小脑上动脉供应的分支血管破裂所引起。
●急性起病,常有头痛、呕吐等,平衡障碍和眩晕较明显,部分患者可有后枕部疼痛。
●出血较少者,表现为小脑症状,如病灶侧共济失调、眼球震颤以及吟诗样语言等,此类患者一般无瘫痪;出血量稍多者,特别是蚓部的出血,病情进展快,短期内即可出现意识障碍及脑干受压表现。暴发型患者则迅速昏迷,进而死亡。
脑室出血
●所占比例约3%-5%,有原发性、继发性之分。原发性大多由血管破裂引起,以脉络丛或室管膜下动脉为主,继发性是指脑实质内出血破入脑室。
●主要症状有头痛、呕吐,病情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瞳孔呈针尖样、四肢瘫痪及去脑强直、中枢性高热、生命体征不稳定等症状。临床上易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相混淆。
参考文献
[1]李云云,屈洪党.脑出血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全科医学,,17(02):-.
END
本文为原创转载需获授权封面图片来源于医学慕课制作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不容忽视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如何预防脑梗复发?“凝血功能”常规检测及结果解读重症医学的十种临床思维非甾体抗炎药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风险”and“合理应用”之风险篇- 上一篇文章: 抗核抗体呈阳性怎么办抗核抗体检查有多重要
- 下一篇文章: 干燥综合征是什么干燥综合征有哪些症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