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的故事
来源:细雨·說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多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关节肿胀,结构破坏、畸形,功能障碍或缺失,严重影响约1%的世界人口。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主要参照临床表现、类风湿结节、类风湿因子(RF)阳性和放射学改变来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按照此标准诊断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往往已经出现骨关节破坏,造成诊断不及时,导致不能早期给以干预性治疗,对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和预后都非常不利。
大家都了解,风湿免疫病是一组自身免疫系统紊乱的疾病,往往存在一系列阳性自身抗体,对诊断、评价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找到恰当的自身抗体非常必要。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就是科学家们积极寻找出来用于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标记性抗体。
那么,抗CCP抗体到底为何物?
发现抗CCP抗体的过程
年Nienhuis等首次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时,发现人颊黏膜细胞核周围出现圆形、均质的荧光颗粒,即抗核周因子(APF)。
年Young等描述了另一个对类风湿关节炎有诊断价值的指标抗角蛋白抗体(AKA),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在大白鼠食道角质层可见到板层状荧光。
深入研究发现APF和AKA所针对的抗原都是上皮细胞分化终末阶段细胞骨架成分聚角蛋白微丝蛋白(filaggrin),在化学结构上具有相关性,抗原决定簇中都含有瓜氨酸。瓜氨酸是一种稀有氨基酸,来源于翻译后酶修饰的精氨酸残基,存在于人体内的几种蛋白质中。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的检测,多采用固相合成法来人工合成含瓜氨酸的肽段。最初使用含19个氨基酸的直链线性瓜氨酸肽段,其氨基酸序列为SHQESTXGRSRGRSGRSGS。然而,研究发现用直链线性瓜氨酸肽段为底物,用ELISA法来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常会导致失败,原因是由于此肽段不能吸附于聚苯乙烯上。
为了提高瓜氨酸肽链的抗原活性,克服直链线性瓜氨酸肽段的不足,年荷兰学者SchellekensGA将上述由1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一条瓜氨酸肽链中的两个丝氨酸替换成半胱氨酸,并使半胱氨酸环化形成与β-转角结构相似的二硫键,而成为环瓜氨酸肽(cycliccitrullinatedpeptide,CCP),其氨基酸序列为HQCHQESTXGRSRGRCGRSGS(“S”表示二硫键,“X”表示瓜氨酸,其他字母分别为常见的氨基酸单字母记号),并成功地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检测出抗CCP抗体,而且发现其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引起学者的极大
- 上一篇文章: 临床常用的1000种药物,收藏备用
- 下一篇文章: 务川人,不得不认识的结核病的一些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