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

时间:2018-5-3来源:脑出血治疗 作者:佚名 点击:

韩琤波中国医院第一肿瘤科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指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这些畸形血管紧密相贴,血管间没有或极少有脑实质组织。它们并非真性肿瘤,按组织学分类属于脑血管畸形。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是导致脑干出血,尤其是不伴发昏迷的脑干出血的重要原因。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占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20%~30%,其中又以发生于脑桥的最多(57%)。

治疗:(1)手术治疗:目前,手术已成为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首选。手术适应症包括:①有出血史;②产生临床症状;③肿瘤位置手术可到达。上述3个条件均满足的病例,为手术的绝对适应症;而上述3个条件均不满足的病例一般无需手术。

(2)放射治疗:对于位于重要功能区不适合手术治疗或手术残留的病灶可考虑行立体定向放疗或辅助放疗。放疗后相对于放疗前,海绵状血管瘤年度再出血率显著降低,可由32.38%降至8.22%,而且其效应在经过2年的潜伏期后达到最大,年出血率降至1.37%。但仍需探索标准的分割剂量,并且注意立体定向放疗可能导致的脑干水肿等并发症,予以及时防治。

下面分享一例肺癌合并颅内海绵窦血管瘤一例的治疗,供学习。

简述病情:女患,64岁,以“右侧肢体进行性活动障碍8个月,发现右肺肿物1个月”为主诉于年2月入院诊治。-1-20医院行头MR增强提示桥脑左侧及左侧小脑半球海绵状血管瘤。-1-23医院行胸部CT增强提示右肺3.5*2.5cm占位性病变,右肺尖混合磨玻璃影,双肺多发小结节,考虑周边型肺癌伴肺内和纵膈淋巴结多发转移。进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科。入院后明确诊断肺腺癌IVa期,合并颅内海绵状血管瘤,EGFR检测显示LR突变。医院两地神经外科、伽马刀中心和肿瘤治疗中心专家会诊,明确颅内海绵窦血管瘤,无法行手术治疗,也无法行伽马刀治疗。

最终的治疗方案为:吉非替尼联合头部IMRT放射治疗Dt=50Gy/25f。复查:吉非替尼口服1个月,即放射结束后10天,复查肺CT显示肺内病灶明显缓解。头部MRI显示血管瘤也显著减小(下图)。

本病例肺癌合并脑干等部位海绵状血管瘤采用了EGFR-TKI联合颅内病灶的常规分割IMRT放疗近期疗效好,安全性高。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针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常规分割放疗(CFRT)可作为不可手术患者的一种替代选择。

参考文献:

曾令成.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综合治疗.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邱晓光.巨大硬膜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常规分次放射治疗的长期疗效.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葛鹏飞.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体会.中华外科杂志,

张剑宁.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治疗的研究进展.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罗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诊断及治疗.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分会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白癜风医院
北京哪有诊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注明  http://www.pbczw.com/ncxzl/9311.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脑干出血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