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减重步行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
本文摘自《中国运动医学杂志》年第32卷第6期
需要原文的朋友可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CAJ及PDF格式原文。
减重步行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大鼠脚桥核可塑性影响的研究
冯杰扬陈杨葭郭磊钟剑锋张桂通刘佳叶超群
摘要
目的:探索减重步行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大鼠脚桥核可塑性的影响。
方法:将雌性SD大鼠24只分为减重步行训练组、未训练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用美国NYU脊髓冲击损伤仪制作大鼠T10脊髓不完全损伤模型。采用PET-CT、免疫荧光染色及BBB评分观察减重步行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iSCI)大鼠中脑运动区(MLR)脚桥核可塑性变化和后肢运动功能的改善。
结果:减重步行训练组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在造模后4周、7周两个时间点的分值均较未训练组高(P<0.05)。假手术组大鼠在造模后1周、4周、7周3个时间点的BBB评分值均明显高于训练组和未训练组(P<0.01)。虽然训练组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的标准摄取值(SUV)的平均值较未训练组增高,而且假手术组的SUV值最高,但三组SUV值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神经元特异性核抗原(NeuN)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显示训练组、未训练组、假手术组三组间大鼠脚桥核的神经元数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脚桥核2型囊泡谷氨酸转运体(VGLUT2)的积分光密度值(IOD)比较,假手术组IOD表达最高,训练组较未训练组明显增强(P<0.01)。
结论:减重步行训练能够明显提高iSCI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及其脚桥核中谷氨酸能信号传递,而且iSCI后大鼠中脑脚桥核的整体代谢及神经元数量无明显改变。因此认为脚桥核的谷氨酸表达增强是减重步行训练使iSCI大鼠后肢步行功能改善的原因之一。减重步行训练能使脚桥核发生神经递质表达层面的可塑性变化。
关键词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减重步行训练;脚桥核;2型囊泡谷氨酸转运体
目前研究证实,减重步行训练能够改善脊髓损伤患者[1]及动物[2]的步行能力,但其机制仍未明确。大量基础研究发现,不完全脊髓损伤(in
- 上一篇文章: V蜜论养生丨V蜜论老年人如何正确补肾和养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