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援疆专家邓侃教授听神经瘤病例分享

时间:2020-10-28来源:疾病饮食 作者:佚名 点击:

听神经瘤是主要起源于内听道前庭神经鞘膜施万细胞的良性肿瘤,又称前庭神经鞘瘤,多起源于前庭上神经,少部分起源于前庭下神经。占颅内肿瘤的6%~9%,占小脑脑桥角肿瘤的80%~90%。

1.主要临床表现

听神经瘤在瘤体增大的过程中逐渐压迫周围重要结构,包括蜗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后组脑神经、小脑、脑干等,从而产生相应症状。

①听力下降:为听神经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约占95%,为蜗神经受压损伤或耳蜗血供受累所致。主要表现为单侧或非对称性渐进性听力下降,多先累及高频听力,但也可表现为突发性听力下降,其原因可能为肿瘤累及内耳滋养血管。

②耳鸣:约占70%,以高频音为主,顽固性耳鸣在听力完全丧失后仍可存在。

③眩晕:可反复发作,大多非真性旋转性眩晕,而以行走不稳和平衡失调为主。多出现在听神经瘤生长的早期,为前庭神经或迷路血供受累所致,症状可随前庭功能代偿而逐渐减轻或消失。

④面部疼痛或感觉减退:为肿瘤生长压迫三叉神经所致,体检时可发现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面部痛、触觉减退。

⑤步态不稳、共济失调、辨距不良:为小脑脚及小脑半球受压所致,通常出现在瘤体较大的听神经瘤患者。

⑥颅高压表现:肿瘤生长可导致脑脊液循环通路闭塞,引起脑室系统扩张,从而产生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⑦面神经麻痹:听神经瘤患者较少出现面神经麻痹,特殊情况下因肿瘤推移、压迫面神经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以及同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少数听神经瘤患者由于内听道口相对狭窄,可在早期出现面神经麻痹,偶伴面肌痉挛。

⑧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呛咳:为后组脑神经受累所致,可出现在肿瘤生长晚期,体检可发现同侧舌后1/3味觉减退或消失、软腭麻痹、同侧咽反射消失及声带麻痹。

⑨偏瘫、躯体感觉减退:不常见。若肿瘤增大向内侧直接挤压脑干,可引起脑干内传导束功能障碍,出现对侧肢体不同程度的偏瘫、浅感觉减退;若肿瘤推挤脑干使之受压于对侧小脑幕裂孔边缘,则可出现患侧或双侧偏瘫、感觉减退

病例:

本例患者52岁男性,术前右侧听力明显减退,右侧面瘫HouseB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II级。Koos分级2级。术前MRI显示肿瘤大小约2cmx1.3cm,内听道内肿瘤的处理及面听神经的保护为本次手术的重点。

手术体位采用公园躺椅位,入路采用乙状窦后入路。

术后影像:

手术录像精彩分享:

磨除部分内听道骨质,内镜辅助下切除藏匿于内听道的肿瘤。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面神经及听神经功能保留,顺利出院。

术者简介

邓侃教授,副主任医师,医院援疆专家,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专家委员、北京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分会专家委员、“中国人脑库协作联盟”委员、医院“神经颅底、内镜解剖实验室副主任”。擅长鞍区肿瘤、颅底及交界区肿瘤、后颅凹肿瘤、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腰腿痛诊治,熟练使用神经内镜、导航、多普勒等微创技术的应用,每年完成例手术,至今已完成超过0例鞍区肿瘤的手术、神经内镜手术逾例。医院“十大中青年创新技术奖”获得者,年度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青年医师手术技能大赛最佳风采奖。多次赴国外培训,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10余篇,参编参译多部医学著作。坐诊时间每周三上午。预约电话-

曾杰,男,副主任医师,外科学硕士,年全国武田奖学金获得者,任中华医学会功能神经外科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兵团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毕业于空军军医大学(原第四军医大学),师从我国著名功能神经外科专家王学廉教授,在医院参加脑深部电刺激疗法及显微外科培训。曾获年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术年会大会发言资格。在兵团率先开展脑深部电刺激疗法治疗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及正常压力脑积水的外科治疗,开展植物人促醒的手术及综合治疗。该领域相关研究在北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科技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国际上发表SCI1篇,获兵团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排名第五),在国家级及省级发表论文数篇。获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出版专著两部。擅长帕金森病的神经调控治疗(包括手术及术后各种复杂程控、药物治疗)、顽固性大小便失禁的神经调控治疗、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植物人促醒、椎管内肿瘤、以及各种神经外科常见肿瘤、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

孔德斌,男,主治医师,擅长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曾在医院学习介入一年,医院参加CEA学习班,对于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脑出血、颅脑外伤、脑肿瘤的手术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对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诊治有独到的见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pbczw.com/jbys/11783.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脑干出血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