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分享评选锦车十大向上向善好青年
评选锦车“十大向上向善好青年”候选人事迹展播
孝老爱亲,我们身边的榜样
潘同庆,男,30岁,渤海站运转车间连接员。
潘同庆一家三口同住在沟帮子,父亲是一名货车司机,母亲是一名农民,他们都是朴实善良的人,在长辈的教导下,他从小就有规矩,懂礼貌,腼腆爱笑,有着一颗温柔体贴的心,从小耳濡目染父母孝敬长辈中长大的他,常常被邻居夸赞是孝顺懂事的好孩子。在生活中他是一名好儿子,在单位同样也是一名优秀的技术能手。
原本很幸福的一家三口,却这被突如其来的车祸所打破。年2月16日早上7点半左右,货车从阜新装煤发往大连,途径瓦房店将复线,当时下着大雪道路很滑,货车上坡很费劲,父亲下车往车轱辘下垫土,被下坡来的箱货车撞倒,当场昏迷,后被送医院救治,诊断为重度颅脑损伤,原发性脑干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胸部皮下气肿。
医院已经是父亲出事四个小时后了,父亲的气管已经被诊治大夫切开,如不及时切开气管就可能再也见不到父亲啦,在瓦房店二院治疗三天后转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ICU重症监护室,一直监护等待,经继续治疗二十天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主治大夫建议他们去做康复治疗,为了不影响他的工作,休班方便照顾父亲,经母亲和他决定转到离工作单位比医院治疗。
作为家中的独子他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照顾父亲的重担。当班的时候尽量做到不分心干好本职工作,医院照顾父亲,住院初期父亲不能进食,只能通过鼻管注入流食和水,每天抬着父亲去高压氧仓做一次高压氧治疗,做两次全身按摩,帮助恢复肢体功能,翻身扣背排便,因为事故没有处理完肇事方不肯拿钱,所有的医疗费用全部由他们自己垫付,母亲没有工作父亲又躺在了病床上,又向亲友借了十几万元,为了省下钱给父亲看病,没有雇佣护工全部由他和母亲来照顾,有不会的不懂的就向别人的护工请教,一个月后父亲能用嘴进食,但仍需要别人喂食,还是处于昏迷状态,没有意识,小脑失衡导致身体一侧躁动,不认识人而且还不会说话。因为父亲老是躁动,没有意识,只能做高压氧治疗,无法进行针灸理疗及康复训练,就医院治疗了三个月,仍不见好转,主治大夫建议他们出院回家靠他自己慢慢恢复,年6月15日父亲出院,至今仍没有意识,只能躺在病床上像植物人一样(小脑失衡导致身体一侧躁动),他和母亲还是每天帮助他进食,按摩扣背排便,可能是由于车祸受到惊吓,无论是谁靠近他说话都会挨揍,他们只能每天冒着挨揍的危险在他耳边讲过去的事情,唱他喜欢听的歌,帮助父亲慢慢恢复知觉和记忆,日复一日已经形成了习惯,他和母亲的的身上早都已遍体鳞伤。
因为怕母亲担心,潘同庆照顾卧床父亲的同时也没耽误工作。遇到上下夜班前后,他总是先照顾好父亲后,在趴在父亲旁边补会儿觉。为了逗父亲开心慢慢的恢复知觉和记忆,他就常常和母亲商量好的方法来转移父亲的注意力或者讲述父亲年轻时的经历。
父亲的病情近半年还是没有好转,依然保持着一个睡姿,潘同庆休班的时候就守在父亲的旁边,每隔30分钟就小心冀冀地帮他翻一次身。看着极度虚弱的父亲连排便都没力气,他就用手一点点地帮父亲把大便抠出来。从父亲住院的那天到至今,近半年多的时间,他就这样一直在父亲的病床和单位之间奔波。
他自己从来没有被生活的困难打倒,反而却迎难而上,一方面要照顾家庭,另一方面还要继续干好本职工作。他要比平常人付出多好几倍的努力,因为他知道,他倒下了还会有谁能够支撑这个家庭,他是这个家的脊梁不能倒下,这使他有了更大的动力向前走,同样在工作中绝不含糊,标准落实规定,工作不走样,标准化作业,他还能够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多学习《技规》、《行规》以充实自己的头脑,武装自己,在今年刚刚被拟提为调车长。在工作中他虚心的向他人学习,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够义务奉献时间,参加车站的各种活动,先后曾获得过优秀团员、岗位标兵、段先进个人等荣誉。潘同庆同志是生活里的好儿子,同样在工作里也是一名优秀的技术能手和岗位标兵。
当笔者问他时,他回答了我一句:“我所做的一切只是希望父亲能早日清醒过来,不需要他再为了养家糊口而出去奔波劳累,只要父亲能清醒过来能认识我和母亲就心满意足了。”
一个普普通通人家的孩子,竟然如此的伟大,可知他的“孝”有多么伟岸,他用真情演绎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在当地乡邻里和工作单位里广为传扬,他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孝”字的含义。
就这样,潘同庆克服了工作及家庭的双重压力,车站干部、同事及笔者的我,投去的不是同情的目光,而是敬佩的目光,都为他竖起大拇指,为他赞扬。
他的“孝”行感动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位人,潘同庆以无私奉献的真情、无怨无悔的照顾,爱岗敬业的品德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赞歌,感染和教育着越来越多的人。
赞赏
- 上一篇文章: 章莹颖确认遇害了,我们该如何保护好自己的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