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述评重视新型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的临
??
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inflammatorymyopathies,IIM)是一组以骨骼肌炎症浸润为主要特征的异质性自身免疫病。约70%-80%的成人IIM患者和60%幼年皮肌炎(juveniledermatomyositis,JDM)患儿血清中可检测到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可以存在于其他疾病中,也可以是IIM所特有,前者被称为肌炎相关性自身抗体,后者称为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myositis-specificautoantibodies,MSAs)。传统的MSAs有3种类型,分别是抗合成酶抗体(anti-amino-acyl-tRNA-synthetasesantibody,ARS)、抗核解旋酶蛋白(Mi-2)抗体和抗信号识别颗粒(signalrecognitionparticle,SRP)抗体。近年来许多新型MSAs被陆续发现并应用于临床,主要有: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melanoma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gene,MDA)-5抗体、抗转录中介因子-1(transcripltionalintermediaryfactor-1,TIF1)-γ抗体、抗核基质蛋白(nuclearmatrixprotein,NXP)2抗体、抗小泛素样修饰物活化酶(smallubiquitin-likemodifieractivatingenzyme,SAE)抗体和抗3-羟基-3-甲基-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eoenzymeAreductase,HMGCR)抗体等。这些抗体在判断IIM的临床类型、疗效反应及预后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但它们在国内的应用尚不普及,临床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笔者结合自己的研究和认识,将这些新型MSAs的临床意义进行总结分析,供同道借鉴参考。
1MSAs与IIM的临床亚型密切相关1.1抗MDA-5抗体:最早由日本的Sato等报道在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clinicalamyopathicdermato-myositis,CADM)患者血清中存在针对相对分子质量为蛋白质的自身抗体,称为抗CADM-抗体,后来确认该抗体的靶抗原是IFN诱导的MDA-5,命名为抗MDA-5抗体。抗MDA-5抗体是DM的特异性自身抗体,在DM中的阳性率约20%,而在CADM中的阳性率60%。抗MDA-5抗体与急性/亚急性肺间质病变(acuteorsubacuteinterstitiallungdisease,A/SILD)的发生密切相关。有研究发现抗体阳性患者A/SILD的发生率高达78.9%,显著高于阴性患者(3.2%)。抗MDA-5抗体是诊断DM合并A/SILD的敏感及特异性指标,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94%。
1.2抗TIF1-γ抗体:Targoff等和Kaji等分别报道在20%-30%的成人和儿童DM患者中存在一种可与相对分子质量为和蛋白质反应的自身抗体,起初命名为抗P/抗体。该抗体识别的抗原是一种多蛋白复合物,属于人TIF1家族成员。TIF1包括TIF1-γ,TIF1-α和TIF1-β3种亚型。抗P/抗体识别相对分子质量为的TIF1-γ和的TIF1-α。我们的研究还发现一部分含抗P/抗体的血清也可与TIF1-β反应,但TIF1-γ是该抗体最常见的靶抗原。TIF1家族蛋白参与肿瘤的发生,在不同的肿瘤组织中均可见到TIF1蛋白的过度表达。
临床上,抗TIF1-γ抗体是DM患者发生肿瘤的强相关因子。一项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研究的结果显示抗TIF1-γ抗体是肿瘤相关性肌炎(cancerassociatedmyositis,CAM)的重要免疫学指标之一,抗TIF1-γ抗体对诊断肿瘤的阴性预测价值高,是IIM患者筛查肿瘤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但值得注意的是约1/5的JDM患者血清中也可检测到抗TIF1-γ抗体。在JDM中抗TIF1-γ阳性与Gottron征、颊部皮疹、披肩征、光过敏、表皮过度增长和低CK血症相关,而与肿瘤的发生没有相关性。这与成人抗TIF1-γ抗体阳性的临床特征不尽相同。
1.3抗NXP2抗体:JDM和成人DM患者均存在此抗体,但在JDM中阳性率较高。Oddis等报道JDM患者的阳性率为25%,我们的研究结果抗NXP在JDM患者的阳性率为20%,DM为3.7%。但我们也发现此抗体在少数PM患者血清中也可检测到,阳性率为4%。NXP2分子通过介导D53通路相应蛋白的转录,参与细胞衰老的调节,目前尚不明确该抗原如何诱导IIM中抗体的产生及其作用机制。
抗NXP-2抗体阳性的IIM患者发病年龄明显低于抗体阴性者,而且与皮下钙质沉积的发生密切相关。日本有研究显示IIM患者中抗NXP-2抗体阳性与CAM可能相关,但我们的结果及意大利的研究均未发现这种关联性。
1.4抗SAE抗体:约见于8%的成人DM患者。抗SAE抗体的靶抗原是小泛素样修饰物(smallubiquitin-likemodifier,SUMO)活化酶异二聚体,由SAE1和SAE22个亚基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和,含抗SAE抗体的血清可分别与2个亚基发生反应,SUMO是小核蛋白,结构与泛素相似,参与靶蛋白的翻译后修饰。
意大利的一项研究报道抗SAE抗体在DM中的阳性率为7%,临床上与DM典型的皮疹密切相关,但抗体阳性者ILD的发生率低;而PM中未检测到该抗体。英国的Berteridge等和日本Fujimoto等的报道结果也与上述基本相同。因此,目前认为抗SAE抗体是DM标记性抗体之一。但中国肌炎人群中该抗体的阳性率及临床关联性尚未见有报道。
1.5抗HMGCR抗体:年Christopher-Stine等报道了一种能与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和的蛋白发生反应的新型MSA,称为抗P/抗体。后来明确了该抗体的靶抗原是存在于胞质中的HMGCR,相对分子质量为,而相对分子质量为的蛋白可能是HMGCR的二聚体。HMGCR是胆固醇生物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可以特异性被他汀类药物抑制。他汀暴露可在体外诱导HMGCR在肌纤维上的过表达,在抗HMGCR抗体阳性的肌病患者的再生肌纤维上也可检测到HMGCR分子的高表达。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该抗体也可在未使用他汀类药物的肌病患者中检测到。
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immunemediatednecrosismycopathies,IMNM)是近年被逐渐认识的一类IIM亚型,临床表现为严重的肌病,高CK血症,组织病理为肌细胞坏死和(或)再生,缺少炎症细胞浸润。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差。抗HMGCR抗体是IMNM的特异性标记抗体之一,在IMNM患者中阳性率可高达60%。
2MSAs预测IIM的治疗反应及预后IIM是预后相对差的一组系统性CTD,尽管积极治疗,一部分患者病情仍得不到完全缓解,出现重要脏器的并发症,疾病快速进展甚至死亡。至今对IIM治疗疗效的监测和预后的评估缺少有效的指标,通常认为合并肺、心脏受累或者合并肿瘤的患者预后差。因此,各类型的MSAs对临床疗效和预后的评估作用是近年来研究者白癜风的症状图片北京看白癜风病哪个医院最好
- 上一篇文章: 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大汇总
- 下一篇文章: 复发性流产诊疗精华知识集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