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问一答脑胶质瘤的基本常识五

时间:2021-2-28来源:疾病危害 作者:佚名 点击: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http://pf.39.net/bdfyy/bdflx/index.html

问:胶质瘤能否接受多次放疗?

答:原则上脑胶质瘤患者只能接受一次系统外放疗,复发时若是在原位,很难再次行放疗,因为再放疗时正常脑组织无法耐受,必然造成放射性副损伤,而病变组织远远达不到治疗剂量。

问:r-刀、x-刀放疗能否用于胶质瘤?

答:对于新发胶质瘤,不推荐病人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如r-刀、x-刀),因为已有证据未显示其临床受益;对于复发胶母,依患者病情而定,原位复发主张手术及化疗。总而言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如r-刀、x-刀)在胶质瘤中的应用较为局限,不可盲目应用。

问:胶质瘤患者是否能耐受放疗?

答:原则上只要患者能够在放射治疗期间配合静止不动,都可以耐受脑局部外放疗,其主要副反应为脱发、乏力、骨髓抑制等,因此患儿年龄不是放疗的禁忌,更主要取决于患者的配合程度。

问:放疗引发脑放射副损伤的发病机理?

答:目前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放射线损伤了敏感脑组织,主要是胶质细胞和各种神经元,即直接物理刺激作用;另一种认为是微血管病变,微血管炎和血管周围炎导致血管闭塞、供血不足或缺血,以致发生缺血性脑坏死、脑软化。两种原因互为作用。

问:脑放射副损伤的临床表现?

答:放射性脑病分为早期急性反应、早期迟发性反应、晚期迟发性反应三个阶段。

早期急性反应:通常发生在放疗后头几天,出现头痛、发热、嗜睡和原有的局部症状加重。由于照射后血管内皮损伤,血脑屏障功能受损,毛细血管壁渗透增加,血清血浆渗出,引起血管源性脑水肿,出现颅压增高。急性反应是可逆的,经脱水、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预后良好。

早期迟发反应:出现在治疗后数周至数月之内,介于急性反应和晚期迟发反应之间。依据脑的放射部位不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嗜睡,可伴有原有疾病病情恶化,一般能自行恢复,非致死性。其发生原因是脑白质出现脱髓鞘反应或脑胶质细胞损伤所致。糖皮质激素可使病情改善。

晚期迟发反应:多数出现在放疗后数月或数年,最短2个月,最长可达25年,多数为1~2年。病理变化为血管内皮损伤、破坏,形成血栓及纤维化等改变,造成血管腔阻塞,使脑组织缺血、软化、坏死,周围胶质细胞肿胀、变性,胶质细胞增生,出现脑的局部占位性改变或囊性退行性改变。病理改变分为萎缩型和扩张型两种,前者多见于全脑放疗的病人,属弥漫性放射性脑损伤,临床表现为大脑功能障碍,即智能低下、记忆力差、认识障碍、精神异常、反应迟钝、步态障碍,但无颅压增高;后者为局部放射性脑坏死,主要以颅压增高为主,加上局灶性体征,如偏瘫、失语或伴有大脑功能障碍、智能低下,如发生在脑部的原发肿瘤部位,不易与肿瘤复发和恶化相鉴别。病情急剧恶化者可在数月内死亡,也可缓慢进行性加重,不可逆转,甚至发展成植物人,也可出现衰竭状态,导致死亡。

晚期迟发性脑坏死根据部位及临床病理分为:①大脑型:临床表现主要是精神症状及颅压增高的症状,萎缩型坏死则无颅压增高症状。②脑干型:临床出现复视、头晕、言语不清、步态不稳、吞咽困难,客观检查有眼球外展障碍、眼球震颤、舌肌萎缩、咽反射消失、肢体共济失调及运动、感觉障碍等,表现为典型或不典型的交叉性瘫痪和交叉性感觉障碍的桥脑及延髓受损征象。

另外,头颈部肿瘤放疗后颈内或颈总动脉受到辐射,容易引起放射性动脉硬化症,出现血管狭窄或闭塞,症状为一过性脑缺血及黑蒙、癫痫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对此应有所认识。

赞赏

长按

转载注明  http://www.pbczw.com/jbwh/12336.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脑干出血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