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风湿检查抗CCP抗体的故事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328648.html
风湿性疾病的分类史就是一部医学进步史。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初,医生们开始认识到痛风跟尿酸盐结晶的关系。此后认识到抗O,从而开始了解风湿热和链球菌感染后关节炎。
最经典的例子是年代认识到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factors,RF)。以RF为契机,一类疾病被拆分为「类风湿关节炎(RA)和强直性脊柱关节炎(AS)」两个疾病。但很多没有RA的人也有RF阳性,因此并不能很好的区分「有病或没病」。
一抗CCP抗体的由来
年荷兰学者Nienhuis和Mandema用颊黏膜细胞作为底物,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监测抗核抗体,意外发现「抗核周因子」(APF)。研究证实:APF特异性的存在于几乎所有RA患者中。其滴度与病情的严重度有关。
年Young等用大鼠的食管为底物,用免疫荧光法测「抗角蛋白抗体」。结果发现「抗角蛋白抗体」也可以很好的提示RA。如同「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体」阳性的人绝大多数是RA患者,但RA患者则未必此抗体都为阳性。
后来证实,RA患者的血清识别的并非角蛋白,而是聚丝蛋白(filaggrin)。
年Hoet等提出APF跟原聚丝蛋白(profilaggrin)共同存在于颊黏膜细胞的透明角质颗粒中。针对filaggrin的单克隆抗体与APF都可以导致「核周荧光」显象。所以,他认为APF针对的靶点跟profilaggrin是一回事。
年Schellekens等证实瓜氨酸残基是抗filaggrin抗体识别的底物必须成分。如没有瓜氨酸残基则含APF抗体血清不能与之结合,同样RA患者血清也不能与之结合。
要强调的是,RA患者的血清并不能识别游离的瓜氨酸,但能识别位于氨基酸序列里的瓜氨酸残基。也就是说,RA患者血清识别的是有「瓜氨酸残基的聚丝蛋白」。
实际上Schellekens等在当时就发现同样的聚丝蛋白肽链,由于瓜氨酸残基所处位置不同,RA患者血清与之反应的比例不同,大致在20%到48%。
也就是说,瓜氨酸残基不是决定是否与抗体反应的唯一因素。瓜氨酸残基所处的周围氨基酸序列和结构特征也在参与「患者血清与底物识别游戏」。如果将所有不同的聚丝蛋白肽链集合起来,可以识别76%的类风湿关节炎血清。
年Schellekens等将一个19个聚丝蛋白氨基酸残基里的两个丝氨酸替换掉。替换它们的半胱氨酸。最终合成了一个「环瓜氨酸肽链」,即CCP。
用CCP作为底物测试RA患者的血清,最终发现RA患者几乎都有针对CCP的抗体。年,医院的曾小峰教授等也完成了CCP的合成,并证实中国RA患者中46.6%有抗CCP抗体,而有抗CCP抗体的人中96.6%有RA。
虽然抗CCP抗体的特异性较高,但RA患者血清却只有46.6%能识别第一代的CCP。
为了提高敏感性,根据瓜氨酸与精氨酸结构特征,应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预测其空间结构变化,对已知的瓜氨酸化抗原分析、分类,筛选出含有瓜氨酸的多肽文库。通过将含有瓜氨酸的多肽库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比对,最终筛选出与聚丝蛋白无关的CCP。这就是后来的第二代CCP,以及后来的第三代CCP。
新一代的CCP能与82.9%的RA患者血清起反应。与新一代CCP起反应的血清中,有93%-94%的概率是RA患者。这点是RF不能比拟的。有RF的人大多数并不是RA,虽然大多数RA患者有RF。
二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预测性
目前针对无症状人群血清的检验----比如献血者血库、军队学清库的研究证实,很多自身免疫病患者在出现症状前已经有抗体。在出现症状前,RA患者RF的比率约是20%到60%,而抗CCP抗体是30%到60%。
针对血清里有两个抗体的研究证实:「抗CCP抗体阳性」转变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性是「RF阳性」的2倍!实际上,如果未明确诊断的关节炎,但抗CCP阳性,那么3年内他诊断RA的可能性高达90%!
也就是说,有RF阳性的人未必会成为RA,但抗CCP抗体阳性的人有很大可能成为RA。
那么为什么抗CCP抗体能更好预测类风湿关节炎呢?
PAD酶催化的肽基精氨酸脱亚胺作用,但习惯被称为瓜氨酸化。实际上人体关节组织细胞蛋白的瓜氨酸化或许是启动RA的重要一环。
参与这一环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吸烟、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例如牙龈卟啉菌)等。这些被瓜氨酸化的蛋白跟其他因素一起最终引爆了RA发病。抗CCP抗体是肯定的致病因素。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抗CCP抗体可以预测RA。
三抗CCP抗体的临床价值
1.抗CCP抗体阴性不能否定类风湿关节炎可能
目前临床通用的是二代或者三代的抗CCP抗体检测。来自国际的数据显示78.6%到82.9%的RA患者有抗CCP抗体,而抗CCP抗体阳性的93%到94%是RA患者。
对于临床症状、体征典型的疑似RA而言,抗CCP抗体阴性也不能排除RA的诊断。毕竟目前的瓜氨酸化蛋白底物较多,目前技术上是人为制造一个「瓜氨酸化蛋白底物」来测人体内的致病性抗体,但这并不能穷尽所有针对「瓜氨酸化蛋白底物」的致病性抗体。
图1ACR/EULARRA分类标准
2.抗CCP抗体跟关节侵蚀破坏程度的关系
抗CCP抗体不但可以预测RA的发病,也可以预测RA的关节破坏性。在研究RA发病机理过程里,研究者很早就发现关节滑膜组织蛋白的瓜氨酸化明显。
关节滑膜组织蛋白的瓜氨酸化诱导了针对性的致病性自身抗体。这种致病性抗体最终引起滑膜组织炎症,始侵蚀关节。相对而言,RF因子更多提示炎症活动,RF阳性的心血管风险更高,甚至有高RF相关的类风湿血管炎。
不过要提醒的是,抗CCP预测的是关节的破坏,但不意味着关节病变的活动性。RA患者症状特征是:关节肿胀压痛等炎症活动。抗CCP抗体提示的是关节侵蚀倾向。关节症状提示的是炎性即时活动性。
抗CCP抗体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意义仍在不断深入研究中,未来将更加明确它与疾病的关系。
相关文章推荐:
读懂风湿检查:抗核抗体的是是非非编辑:郭倩
参考文献
1《凯利风湿病学》(第9版本)
2《临床风湿病学》吴东海、王国春主编
内容转载自
- 上一篇文章: ICU的九十九问,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 下一篇文章: 结核病的X线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