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高血压是老年常见疾病之一,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日益增多,老年高血压患者也相继增多,我国一般把60岁以上的人群认定为老年人,而国外,尤其是大多数发达国家则把65岁及以上作为其老年的标准,高血压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这些心、脑血管疾病在全世界每年导致万人死亡,因此,老年高血压的防治及理论研究已成为医学界十分 1)对每一位来院就诊的病人,均应常规测血压,以更多地发现高血压病人。
(2)高血压治疗根据是血压水平,而不是症状,对于那些血压升高而无症状的患者,一定劝其接受治疗。
(3)一定有规律服药,定期复查,使血压真正降到正常值以下。
(4)病情平稳时,督促病人坚持服药,不能认为自己没事而自动停药。
4.社区防治
社区防治的关键是要有领导,专家,基层医务人员3个方面的结合,缺一不可,北京朝阳区对心血管病经过11年综合防治,使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发病率分别由防治前的31/10万,/10万降至防治后的21.1/10万及67/10万,分别下降了29%及43%。
(1)建立组织和培训人员:要做好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工作,首先必须建立有领导,专家,专业人员,基层保健人员和群众参加的防治网系统,WHO曾建议可按以下3个水平进行培训。
第一,三级培训,担任高血压防治研究的国家级和大城市心血管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人士,应具备丰富的现代心脏病学,内科学,流行病学和与之有关的知识,并能负责组织规划的制定和培训省或地区有关科研人员。
第二,二级培训,多指省级,医院或中心的内科,流行病或职业病等方面的专家,他们负责对地区或县级的心血管病或慢性病的人员进行培训。
第三,初级培训,医院,厂矿保健站,街道卫生所及农村保健人员,由曾接受二级培训的人来培训这些单位的医护人员,药剂师,助产士,专职保健人员及志愿者。
(2)社区干预:我国高血压人数现已超过1亿人,而且还继续逐年增加,面临的严重后果是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和病残危险的显著增加,日益加大的卫生经费将构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进入21世纪后,这种影响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成而更加严重,尽管如此,我国人群中多数高血压患者尚不能坚持服用降压药,而且血压能够得到控制的人数城市仅为4.1%,农村仅为1.2%,最为严重的,还有众多的高血压患者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已患有高血压,欧美工业发达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处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上升的阶段,近年来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心血管疾病干预研究的结果,我国在~年的“心血管病高发区社区人群综合性预防研究”,该研究选择了3个城市社区和1个农村社区共有40万研究人群,经过4年干预以后,人群中危险因素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高血压患者服药率及控制率增高,脑卒中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下降趋势,目前已有充分的科学知识证明心血管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这种预防潜力很大,需要全社会的医务人员,政府部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
- 上一篇文章: 赵雅度我国神经外科发展简史
- 下一篇文章: 康复百科浅谈体位性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