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中風是可以避免的
中風前一定有前兆
先認識什麼叫中風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常与年龄、性别、种族有关,而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狭窄、肥胖、短暂脑供血不足等因素易诱发中风。
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由于中风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
因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中风、卒中。本病常留有后遗症,发病年龄也趋向年轻化,因此,是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患。
中风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有一定局限性神经症状,发生在一侧大脑半球者,有对侧三瘫,即对侧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症状,或同时有失语。发生在脑干、小脑者则有同侧脑神经麻痹、对侧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同侧肢体共济失调。严重病例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甚至发生脑疝或死亡。
中风的错误认识误区一:中风是一种病
中风不是一种病,它是对急性脑血管病的统称或俗称,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和小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疾病。其中前两种属于出血性中风,后4种属于缺血性中风。
误区二:中风是中老年人的专利
诚然,中风的主要侵袭对象是中老年人,临床资料显示,中风发病55岁以后每0年增加一倍,但这并不能说明中风对于年轻人就无碍。事实上,年轻人同样可遭受其害,而且近年来该病还不断“年轻化”,甚至儿童亦可患中风。年轻人中风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压、酗酒、吸烟、夜生活过度以及高盐、高脂肪的饮食习惯等。因此,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年轻人拒中风于门外的关键。
误区三:瘦人不会得中风
肥胖会增加心房纤颤的风险。心房纤颤引起的心律不齐可能导致中风,患者若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将会导致死亡。胖人的确比瘦人更容易得中风,但并不代表瘦人不会得,只是几率略少。瘦人也可以患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而高血压、动脉硬化正是引起中风的罪魁祸首。
如果你是冲着标题点进来的,那我告诉你答案——这个病就是中风(医学上叫“脑卒中”)。中国人中风的年龄平均是66岁,且不分性别,具有突发性!而且:
“中风已经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
年0月,中国卒中协会发布《中国卒中流行报告》的结论:中国每2秒就有一人发生卒中,每2秒就有一人死于卒中。
但是,9成中风其实是可以自己控制避免的!
不久前,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神经学》,对20余年来全球疾病进行分析,发现90.2%的中风负担都由可调节风险因素造成。
到底是哪些风险因素?
、行为因素:如不健康的饮食、吸烟、缺乏锻炼等。
2、代谢因素:如空腹血糖高,高胆固醇,收缩压高、肥胖等。
3、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铅暴露等。
在这些因素中,行为因素是占比最多的,但是行为因素也恰好是我们最好控制的,行为因素包括饮食和日常习惯,也就是说,做好这两方面就能远离大部分的脑中风。
中风的七大“已知危险”许多因素可以增加脑血管病的风险,如果这些因素长期存在,日积月累,将造成不可逆转的病理改变,使脑血管病发生的机会大大增加。那么,常见的中风危险因素有哪些呢?
高血压是目前公认的引起中风的首要危险因素,且血压的高低和高血压持续的时间与中风的发生率成正比关系。如果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将大大增加中风的发生机会,即使无明显症状的高血压病患者亦是如此。
心脏病冠心病、心房纤颤、心功能不全等都是中风的危险因素。据统计,冠心病患者的缺血性中风发生率高于无冠心病病人的近5倍。心─脑血管系统本是一个体系,当心脏输出血量和循环血量减少时,脑部的血液供应也相对减少,这就增加了其发生中风的危险。另外,心脏的栓子脱落是脑栓塞的主要原因,且容易反复发作。故目前认为,心脏病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
糖尿病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对其健康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心脑血管合并症。糖尿病可以使动脉硬化加重,增加血液黏度,使中风的发生机会明显增加。而且一量糖尿病患者出现中风,其恢复程度和预后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差。因此,预防糖尿病很重要。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可以反复发作。现已证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所有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作愈频繁,卒中的几率就愈高。
高脂血症血液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的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减少将促进胆固醇的沉积,形成动脉硬化,并增加血液黏度。故降低血脂是中风防治的重要一环。
饮食与肥胖高脂肪、高盐、低钙饮食对脑血管是不利的。食用过多胆固醇和脂肪酸饮食将造成高脂血症,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高盐饮食能导致高血压是比较明确的。近年来,人们已开始认识到,低钙饮食不但会造成骨质疏松的发生,还与高血压、动脉硬化有密切关系。
吸烟与饮酒烟草中的成分尼古丁可导致高血压、血液黏度增加,并使动脉硬化程度加重。长期大量饮酒是有害的。
遗传因素中风发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于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因素的遗传。因此,对于有上述遗传倾向的人来说,及时有效的控制血压、血脂、体重等在正常范围,将有效地减低中风的发病几率。
病理病因
高血压(25%)
高血压是原因,中风是后果,血压与中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成正比。高血压会使血管的张力增高,也就是将血管“紧绷”,时间长了,血管壁的弹力纤维就会断裂,引起血管壁的损伤,使血液中的脂质物质容易渗透到血管壁内膜中,这些都会使脑动脉失去弹性,动脉内膜受到损伤,形成动脉硬化、动脉变硬、变脆、管腔变窄。而脑动脉的外膜和中层本身就比身体其他部位动脉的外膜和中层要薄。在脑动脉发生病变的基础上,当病人的血压突然升高,就很容易引起中风。
糖尿病(5%)
糖尿病属于中风疾病的易患因素之一。据国内资料统计,约有20%的脑血管病吸烟会导致中风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并且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发生率较正常人要高5倍,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其中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胰岛素不足使葡萄糖转化为脂肪而使葡萄糖的贮存量减少,大量脂肪被分解成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尤以胆固醇增加更为显著,以致造成高脂血症,加速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微血管病变和大动脉硬化两种病变。
高血脂(20%)
血脂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物质,有许多非常重要的功能,但是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被中断。这种情况发生在脑,就会出现缺血性中风。
肥胖(0%)
肥胖体态,临床观察发现,肥胖者与一般人比较,发生中风的机会要高40%。为什么胖人容易发生中风呢?专家称,这与肥胖者内分泌和代谢功能的紊乱,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等因素有关。此外,胖人还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这些都是中风的危险因素。
吸烟(5%)
烟草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尼古丁可使人的体重下降、食欲减轻,但同时又有胰岛素抵抗和皮质醇增加,这些都是导致血糖和血压升高的因素,最终形成以上原因导致中风。
诊断
脑脊液、眼底检查及头颅CT、核磁共振等有助中风的准确诊断。早期头颅CT检查有助于鉴别中风属于出血性或者缺血性,还可以区分不同部位的出血,是中风必须的首要检查。具体标准:
、缺血性中风: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发病急骤,多数无明显头痛、呕吐等先兆症状;有颈动脉系统或(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不同部位脑动脉狭窄、闭塞或扭曲。造影摄片时应将颈部包含在内;急性脑缺血性中风发作24-48小时后,头部CT可显示缺血病灶。核磁共振检查提示动脉系统的狭窄和闭塞;局部脑血流测定,可提示局部脑缺血病变。
2、出血性中风:既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突然出现意识障碍和偏瘫;CT表现为高密度影区,出血可破入脑室。临床上根据患者意识清醒与否、是否昏迷、偏瘫程度等将出血性中风分为三级。
预防护理
预防
、一级预防
如果某个体只存在上述危险因素一种或几种而没有脑血管的先兆或表现,我们把其中列为一级预防对象,即积极治疗存在的危险因素,同时定期监测其他危险因素的发生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2、二级预防
个体已存在危险因素且已出现中风先兆如若暂短性脑缺血性发作,给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严重脑血管病发生,其为二级预防。
3、三级预防
对已患中风的病人,早期或超早期治疗,降低致残程度,清除或治疗危险因素预防其多发为三级预防,所谓早期治疗则指病人发病数小时后的急性期的治疗,所谓超早期治疗是指发病后数小时以内既实施的治疗,如对缺血性中风而言,发病后6小时以内即开始溶栓治疗,针对性治疗措施的介入愈早,治疗效果就愈好,病残程度就有可能愈低。
日常护理
、急救护理
脑卒中患者入院一般病情较重,必须安排一间通风、透气、整洁、安静的病室,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运;选用上身抬高5°~30°;及时给氧,建立静脉通道;接好心电血压监护仪,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瞳孔、头痛呕吐及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如发现患者昏迷加深、血压升高、呼吸不规则、瞳孔不等大、心率缓慢、发热可能提示继续岀血;患者烦躁不安、剧烈呕吐、呼吸加深加快可能提示脑疝前兆,如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脑疝已形成。
2、生活护理
引起脑卒中的常见原因有高血压、糖尿病、心房纤颤等,而与生活有关的因素有饮食、饮酒过量、吸烟不良的生活习惯等,要帮助患者戒烟、戒酒、合理饮食,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不能进食的患者72h后要给予鼻饲流质饮食,如米粥、鱼汤、豆浆、牛奶、鸡蛋汤等易消化有营养、高能量、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保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要防止患者呛咳,并鼓励患者在鼻饲插管的情况下能进水,进行吞咽功能锻炼,能促使患者早日从口腔进食。
3、预防并发症护理
要注意病室内温度的相对恒定,注意保暖、不要受凉;有活动性义齿应取下保养清洁、昏迷及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经常给患者变换体位和拍背,,以促进痰液排除,或用吸引器吸出呼吸道分泌物,痰液黏稠不易吸出可给予雾化吸入。对尿失禁或尿潴留者,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留置导尿,保持导尿管通畅,每日更换尿袋,每日消毒尿道口和会阴部,观察尿色、量,并做好记录。对于神志清楚的患者鼓励多吃粗纤维食物、蔬菜、水果,保证每日有足够的水量,意识不清的患者给予酚酞片等缓泻剂由胃管注入,必要时灌肠以利通便。
对于昏迷不能翻身的患者最好给予气垫床,床铺保持清洁柔软、干燥,拍背,动作要轻柔,不要拖、拉、推,以防擦伤皮肤,常擦身洗澡、更衣。当病情较重已发生应激性溃疡者应立即将头偏向一边,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或血液造成窒息,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必要时口服去甲肾上腺素;及时补充血容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协助医生做相关治疗。对于发热者要注意有无中枢性发热,并要用冰帽冰枕物理降温、50%酒精多次擦洗皮肤,同时要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对血压高于80/00mmhg的患者,配合医生给予降血压治疗;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4、心理护理
要避免刺激,耐心开导,把患者当作自己的亲人,爱心体贴,谈论有趣的话题,在精神上给予安慰、生活上予以细心照顾,努力创造一个温馨祥和的环境,让患者感到心情舒畅、乐观,积极配合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极后区综合征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中的研
- 下一篇文章: 美人鱼Ondine爱的诅咒Ond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