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的诊治
脑出血的发病率为(12-15)/10万人年,在西方国家中,脑出血约占所有脑卒中的15%,占所有住院卒中患者的10%-30%,我国脑出血的比例更高,占脑卒中的18.8%-47.6%。脑出血发病凶险,发病30天的病死率高达35%-52%,仅有约20%的患者在6个月后能够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给社会和家庭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近年来,在脑出血的诊疗方面已取得众多进展,且国内外学者仍在努力探寻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脑出血的定义
脑出血(ICH,intracerebralhemorrhage)是指非外伤性引起的成人脑部大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自发性破裂所致脑实质内出血。大多由于高血压伴发脑内小动脉病变,血压骤升引起动脉破裂,使脑组织损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头痛、呕吐或者偏瘫。
二、脑出血的症状
多发生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
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
迅速出现血压升高、偏瘫、失语、头痛、呕吐甚至神志改变等
急诊头颅CT可见颅内出血灶而确诊
绝大多数高血压性ICH发生在:基底节的壳核和内囊区
三、脑出血的病因分类
按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出血
原发性脑出血:约占80~85%
①高血压脑出血(约占50~70%)
②淀粉样血管病脑出血(CAA,约占20~30%)
③原因不明脑出血(约占10%)
继发性脑出血:约占15~20%
主要包括:动静脉畸形、动脉瘤、海绵状血管瘤、动静脉瘘、外伤性、Moyamoya病(烟雾病)、血液病或凝血功能障碍、颅内肿瘤、血管炎、出血性脑梗死、静脉窦血栓及药物副反应等原因导致的脑出血。
四、脑出血的特点
1.高发病率:约占全部脑卒中的18.8~47.6%(占第二位)
2.危害大:
发病凶险,病情变化快;
致死、致残率高,30天死亡率35~52%,3个月内的死亡率仍有20~30%;6个月末仍有80%的脑出血患者遗留残疾;
治疗费用高,导致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年我国统计显示脑出血的直接医疗费用为.2亿元/年。
复发风险很高,年复发率约为1%~5%,高血压是脑出血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五、血压与脑出血的相关性
血压每增加10毫米汞柱,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即增加54%
有效的降压治疗可降低各类脑卒中的发病率38%,降低脑卒中病死率58%。
六、脑出血会复发吗?
基于人群的调查显示:在首次脑出血后患者复发的风险为2.1~3.7%。
脑出血复发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脑叶出血(提示脑淀粉样血管病可能性大)、高龄、饮酒、接受抗凝治疗、载脂蛋白Eε2或ε4等位基因携带者及MRI上多发出血灶等。
高血压为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积极控制高血压可有效降低脑出血复发。
七、如何预防脑出血复发?
控制高血压是目前预防脑出血复发最重要的可干预危险因素。
对于发生过脑出血事件的人群,不管既往是否有高血压史,适时开始降压治疗对于降低脑出血复发率都有明显效果。
目前尚无专门研究探讨降低脑出血复发风险的最佳血压目标值。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推荐血压控制目标为</90mmHg。
八、脑出血的诊治
1.脑出血的院前紧急处理:
快速识别脑出血:症状突发,多在活动中起病,常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肢体瘫痪等。测血压大多升高。
如疑似脑出血,急救人员应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医院。
2、脑出血的诊断流程
第一步,是否为脑卒中?
第二步,是否为脑出血?脑CT或MRI以明确诊断。脑CT检查是诊断早期脑出血的“金标准”
第三步,脑出血的严重程度?可根据GCS或NIHSS等量表评估。
第四步,脑出血的分型。
3、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
有确切的高血压病史
典型的出血部位:基底节区、脑室、丘脑、脑干、小脑半球
DSA/CTA/MRA排除继发性脑血管病
早期(72小时内)或晚期(血肿消失3周后)增强MR检查排除脑肿瘤或海绵状血管畸形(CM)等疾病
排除各种凝血功能障碍性疾
4、急性脑出血的院内治疗
(1)内科治疗:
一般处理: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的最初数天病情往往不稳定,需常规予以持续生命体征监测(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神经系统评估(注意瞳孔和意识变化)、持续心肺监护(包括袖带血压监测、心电图监测、氧饱和度监测)。并及时予患者吸氧、必要的呼吸支持及心脏病的处理等。
降血压:脑出血患者常出现血压明显升高,多种因素(应激、疼痛、高颅压等)均可使血压升高,且血压升高(mmHg)与血肿扩大和预后不良相关。应综合管理脑出血患者的血压,分析血压升高的原因,再根据血压情况决定是否进行降压治疗。对于收缩压~mmHg的住院患者,在没有急性降压禁忌证的情况下,数小时内降压至~mmHg是安全的,其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有效性尚待进一步验证;对于收缩压mmHg的脑出血患者,在密切监测血压的情况下,持续静脉输注药物控制血压可能是合理的,收缩压目标值为mmHg。在降压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血压水平的变化,避免血压波动,每隔5~15min进行1次血压监测。
血糖管理:无论患者是否有糖尿病,入院时高血糖预示患者死亡和不良转归的风险增高;而低血糖也会导致缺血性脑损伤和脑水肿,所以,需加强血糖监测并相应处理,目标是达到正常血糖水平:血糖超过10mmol/L时可给予胰岛素治疗;使血糖值控制在7.8~10.0mmol/L。血糖低于3.3mmol/L时,可给予10%~20%葡萄糖口服或注射治疗。
发热:脑出血患者早期可出现中枢性发热,特别是在大量脑出血、丘脑出血或脑干出血者中出现,对症退热处理即可。脑出血3天后,患者可因感染等原因引起发热,此时应针对病因抗感染治疗。
药物治疗:止血药、解除血管痉挛药
并发症治疗:颅内压增高,痫性发作,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2)外科治疗:
去骨瓣减压术;微创手术;开颅血肿清除术;
动脉瘤夹闭术或栓塞术;
脑室外引流术或联合腰椎穿刺置管引流术。
九、脑出血的康复
1、脑出血后3个月内是黄金康复期,6个月内是有效康复期。
2、积极的康复治疗:多学科综合性康复治疗。医院、社区及家庭三级康复治疗措施,并力求妥善衔接,以期使患者获得最大益处。
3、主动康复:
⑴运动疗法(简称PT):
⑵作业疗法(简称OT):
⑶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⑷言语和吞咽治疗(简称ST):
⑸心理治疗:抗抑郁药和心理支持
⑹认知功能治疗:认知训练和促智药
⑺康复护理:
4、被动康复:
(1)针灸
(2)按摩
十、卒中后认知障碍
1、所有脑出血患者均需筛查认知功能,早期发现卒中后认知障碍。
2、治疗目的: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精神症状。
3、常用药物:
?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卡巴拉汀)
?非竞争性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美金刚)
?中药(金纳多:银杏叶提取物EGb)
十一、不要忽视定期复查
1、定期复查的好处:定期复查能评估治疗效果,指导您坚持遵守正确的医疗方案,以预防脑出血复发
2、定期复查的内容:建议您医院复查,复查内容包括:血压、血脂、血糖、神经系统专科检查、头颅CT+CTA或者头颅MR+MRA检查等
- 上一篇文章: 每日一方听力丢了,有啥办法可以找回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