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缺德怎么办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全解
白癜疯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294.html
“反社会”一词,属政治社会用语,在刑侦、司法鉴别、监狱改造等领域具有实用性指导意义。本文旨在从心理学层面解析此类人格障碍的心理动力学基础,为避免[反社会]一词的误导性,采用德国心理学家Prichard首提的“障德狂”这一诊断名称(年)。
概述: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原归类为“障德狂”,又称无情型人格障碍或社会性病态,是一种以观念和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是对社会影响最为恶劣的人格障碍类型。患病率在发达的国家为4.3-9.4%,我国台湾地区为0.3%,鉴于这一障碍的识别率极低,实际潜在的比例应该比统计数据高出许多,生活中遇到障德狂,并不罕见。
障德狂的特征是高度攻击性,缺乏羞惭感,不能从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行为受偶然动机驱使,社会适应不良等。表现为性格中存在着大量与社会规范相冲突的思想观念;极端自私自利,且固执己见,无悔过之心。
该类型人在这些特征的支配下,对社会传统文化及现有规范体系怀有强烈的逆反心理,极端仇视社会政治制度、法律与道德规范,对周围一切人常常产生攻击行为,愈是社会所支持提倡的,愈是加以排斥拒绝,愈是社会所反对禁止的,便愈加以探求和坚持;从不承认自己有任何缺陷,感受不到良心的谴责,对痛苦的反应不强,而且不考虑未来;易实施政治性、经济性、有组织性和暴力性危害行为。
由此可见,障德狂的犯罪心理特性具有反社会性和冷酷性的特点,其核心的人格特性可归纳为[缺乏同理心]、[漠视乃至敌视社会公德体系]两点。
特性——深度剖析障德狂
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有“狐死兔悲,恶伤其类”的说法,如果跟动物经常接触,或者至少是看过[动物世界]之类节目后,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许多动物,在看到其同类遭受痛苦抑或死亡时,会产生一种极其哀伤的情绪。
所谓“物伤其类,人同此心”,人类作为万物之灵长,对同类、对周遭的生灵有同情心、同理心,是一个人心智成熟且健全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人性有着深刻认识的亚当·斯密,也是以“世人皆有同理心”为支点,对人类的文明、道德体系展开了多层次思辨,著成了《道德情操论》一书。
同理心确实具有普遍性,在人类和多数高等动物身上都能观察到。但是,我们要了解[障德狂]的心理特点,就不能把目光只锁定在同理心上。
在尝试剖析[障德狂]的心理时,反而是一些自然界里的“独行侠”引起了我强烈的兴趣:比如豹子、老虎,他们通常都只身在丛林里晃荡,而且等自己的幼仔长大后不但不选择群居,反而要把成熟的子女驱赶出自己的势力范围,同时幼仔的父亲肯定不会陪伴其成长,因为他的父亲通常会杀死自己的孩子(一般为公幼仔),为了不让幼仔长大后争夺自己的“王位”;再比如蛇类,他们一出生父母就不在身旁了,需要他们自己去求生存,有的毒蛇,一出生下来就带有生存技能,否则必死,同时,除非有交配需求,自己的势力范围内不允许任何其他蛇存在;又比如老鹰,他们只需一个幼仔存活,换句话说,老鹰的幼仔在还没长大时就会杀死并吃掉自己的同类,只要有两个以上幼仔幸存,他们就会互相残杀。
所以,生物界除了我们常见的“群居协作”这一生存模式之外,其实还有一个“与天斗与地斗与同类斗”的斗争生存模式,这其实是两条并行的生存方式。而在群居模式中,除了能观察到以“互助互爱”指向的行为模式之,还有另一对立的模式也非常普遍,那就是以“相互竞争、相互谋害”为指向的[种内斗争]。
[种内斗争intraspecies 少数家庭关系极为恶劣而与社会相处尚可的患者,可以在学校或机关住集体宿舍或到亲友家寄养,以减少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个别威胁家庭与社会安全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可送人少年工读学校或成人劳动教养机构,参加劳动并限制其自由。对情节特别恶劣、屡教不改的患者,可采用行为治疗中的厌恶疗法。当患者出现反社会行为时,给予强制性的惩罚(如电击、禁闭等),使其产生痛苦的体验,实施多次以后,患者一产生反社会行为的冲动,就感到厌恶,全身不舒服,通过这样减少其反社会的行为。然后根据其行为矫正的实际表现,放宽限制,逐步恢复其正常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
应对——怎么应付障德狂
障德狂在初识时,往往予人聪明、人缘佳的印象,但实际上他们会残酷无情的利用他们身边的人,以达到他们的目的。此种人格倾向常见于狡猾的政客、诈欺犯、奸商等之中。他们的社会化不足,因此缺乏对人、社会、团体的认同与忠诚。障德狂看起来有个性、有魅力,不过一旦你了解他们,他们的真实性格就会暴露。当你发现某人控制欲强且无情,你需要重视,应该好好应对,免得被利用了。
生活中遭遇明显典型的障德狂,可参考以下思路进行应对:
绝交。我们坚信天道酬勤,坚信好人有好报,这本质上是非常好的信念,与此配套的就是健康的情绪模式:别人有困难我们会帮扶,别人有难我们会同情,我们也愿意以很开放的心态去与人合作、交友。这些东西,是符合社会协作的要求的,能使得我们很好地适应群体。而障德狂实现损人利己,正是利用这些模式存在的一些容忍空间或者漏洞。为了一小撮障德狂而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处世方式,其实是不划算的,因此,如果确认遭遇了障德狂,最划算的决策就是果断绝交。绝交的目的,是为了切分出清晰地人际距离,只要坚决不让障德狂踏入自己的私人空间,他们就无法玩弄情感情绪,其最擅长的操弄手段也就完全失效了。这不仅是保护了我们自身的权益安全,同时也是在客观上冲击障德狂的价值观念,他们之所以坚信他们那套东西是好的,很多时候是因为确实能为他们带来收益,如果越多的人对他们说不,就越能逼迫他们重新审视那套损人利己的价值观念。
待人接物要得体。和他人交流时,要有自控力,要懂得克制。把别人当独立个体,也要要求别人把自己当独立个体,对任何企图进入他人私人领域的行为说不。
情绪不佳时远离障德狂。就算心情不好,也不能让他们看出来。绝对不能表现出你容易受影响。
对障德狂说的任何话都保持怀疑。他们十分擅长利用别人以达到自身目的,如果你能预先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不太可能被利用,不管他们说什么,你都得保持冷静和中立。比如,你本来在愉快地工作,某障德狂突然过来告诉你,老板对你的近期报表很不满意。别信他,除非你听到老板亲口说。又如,某障德狂看似不经意地提起某个聚会没邀请你,采取反应前先听听其他人怎么说。
保持中立的对话。别让障德狂占据话语权,你应该主动引导话题,不给他们下套的机会。他们说话时,你尽量附和赞赏。保持中立的安全的话题,比如政治、天气、新闻、体育等。当你发现他们开始影响你时,变换话题,避免沉默。
绝不透露私人信息。永远不和障德狂谈论家庭、朋友、事业、资金、梦想、目标等,避免他们利用你和你亲近的人。如果他们想利用你,你最好表现得你没有利用价值。
别和障德狂谈论让你开心或难过的事情,以免他们利用你的喜好和厌恶来操纵你。别在他们面前抱怨,别暴露你的弱点、恐惧或烦心事,不给他们利用的机会。当你感觉受伤时也别表现出来,免得他们故意再次伤害你。
把计划放在心里。如果障德狂知道你的打算,他们可能会借此打击你羞辱你,所以绝对不能提前告诉他们你的计划,直到完成了才能说。比如,你打算换工作,那就等到考完试、面试完、得到新工作、辞了旧工作之后再说出来,一切都搞定之后,他们就没法影响你的发挥了。假如你和障德狂一起居住或工作,就在他不在的时候做重要的事情。
表明你已经识透他们。只有让他们知道不可能操纵你,他们才会远离你,他们会寻找更容易利用的目标。在受到障德狂骚扰时别理会,冷静地揭穿他们的谎言,表明你不可能被操控。
别欠障德狂任何东西。他们控制别人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让别人欠下人情,别给他们得逞的机会。比如:不向他们借钱,不接受他们任何形式的礼物,如果他们想在老板面前为你美言几句,礼貌地拒绝。不接受他们任何形式的帮助,不做亏欠他们的事。
受到障德狂骚扰时记录证据。证据很重要。因为障德狂通常比较受欢迎,如果你没有证据,其他人不会相信你。保留邮件等证据,必要时寻求别人帮助。
寻求专业帮助。当你受到障德狂的消极影响,应该和别人(没受到影响的人)谈谈这件事。寻求心理学专家的帮助,帮你看清状况,找到应对方法。
——全文结束,欢迎转载分享——
心灵美学ID:Sharing_space
心理学应用课题分享/生活中的心理现象分析/心理知识分享、心理机制分析、心理应用实践。欢迎
- 上一篇文章: 神经外科经典一句话2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