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

时间:2016-12-3来源:疾病表现 作者:佚名 点击:

1.1抗核抗体(ANA)ANA泛指抗各种核成分的抗体,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自身抗体,可出现于?型自身免疫性肝炎。

ANA的性质主要是IgG,也有IgM和IgA,甚至IgD和IgE。ANA可以与不同来源的细胞核起反应,无器官特异性和种属特异性。由于细胞核成分的复杂性,不同成分的抗原性也不同,因此就会有多种不同的ANA。

ANA的亚型免疫荧光模型有:

(1)抗脱氧核糖核蛋白,免疫荧光表现为均质型;

(2)抗可提取核蛋白,荧光表现为颗粒型;

(3)抗核仁抗体;

(4)抗脱氧核糖核酸抗体,荧光表现为膜型或粗糙型;

(5)抗组蛋白抗体,荧光表现为均质型。

ANA是临床发现最早的一种自身抗体,也是该病最常见的自身抗体,阳性率约为75%。但对诊断AIH是非特异性的,亦可见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脂肪性肝病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结缔组织病、干燥综合征等多种疾病,在健康人群中,特别是老年人也可表现为血清ANA阳性。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是筛查ANA的标准方法,但其靶抗原性质各异,至今尚未发现肝脏或肝病特异性的ANA。

ANA和抗SMA是I型AIH典型的血清学标志。一般认为抗体滴度达1:以上为阳性。而在儿童更低的抗体滴度也可认为是阳性,但不同测定方法测定结果有所差异。

1.2抗平滑肌抗体(ASMA)自身免疫性肝炎可出现高滴度的SMA,常与ANA同时出现。

SMA通常是指抗微丝抗体(肌动蛋白为主)、抗微管抗体(微管蛋白为主)、抗中间丝抗体(主要是波形蛋白、细胞角蛋白和结蛋白)和抗肌动蛋白抗体(AAA)。

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抗平滑肌抗体的主要靶抗原为F-肌动蛋白,与肝细胞质膜有密切关系是I型AIH的特异性指标。

SMA常见于AIH患者,也可见于多种肝脏疾病或风湿性疾病等。高效价的SMA与ANA同时出现(即呈阳性)是诊断I型AIH最重要的参考指标,其阳性率高达92.2%,此类抗体灵敏度较高,但特异性差。

单一的自身抗体检测不能诊断AIH,需结合其他临床指标才能诊断。成人SMA效价大于1B40,儿童SMA效价大于1B20或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效价大于1B10均为阳性指标。

多数I型AIH患者当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病情缓解后,血清ANA或SMA的滴度也常常随之降低,甚至消失。但抗体水平不能预示疾病的预后,这表明ANA和SMA均不参与AIH的发病机制,它们的诊断价值大于其预后价值。

1.3抗肝肾微粒体抗体-1(LKM-1)抗肝肾微粒体抗体-1是II型AIH的标志性抗体,在诊断及其鉴别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鉴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自身靶抗原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实验手段。经DNA重组技术发现,肝肾微粒体抗体体有3型:

(1)LKM-1,靶抗原是细胞色素PòD6,是一种药物代谢酶,可代谢25种常用的药物,包括B-阻断剂、抗心律失常药、抗忧郁药、抗高血压药物等。除了II型自身免疫性肝炎外,少数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也可出现LKM-1。

(2)LKM-2,靶抗原是细胞色素PòC9,也是药物代谢酶,可见于利尿药物诱导的药物性肝炎。

(3)LKM-3,靶抗原可能是UDP-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约10%的丁型肝炎患者血清中LKM-3阳性。

LKM抗体常用的检测方法有:

(1)以灵长类动物的肝、肾冰冻切片为基质的间接免疫荧光法;

(2)免疫印迹法;

(3)酶联免疫吸附法。

1.4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抗体SLA/LP抗体是AIH最特异的诊断标志。

虽然它的阳性率只有10%~30%,但其阳性预告值几乎为%。如果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抗体阳性基本上可诊断AIH。SLA/LP抗体的靶抗原首先在年作为肝胰抗原报道,在年又作为可溶性肝抗原报道,并且在年发现一种tRNA蛋白复合物可与AIH患者血清反应。直到年才在DNA水平上发现了抗SLA/LP抗体的靶抗原,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目前认为,LP与SLA是同一种抗原,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50

的细胞质分子,并且对一种UGA抑制剂(丝氨酸-tRNA相关蛋白)的生物合成有调节作用。抗-SLA/LP对AIH具有高度特异性,且可在ANA低滴度或其他自身抗体均阴性血清中检出。

因此,在ANA、SMA及LKM-l抗体阴性或低滴度肝病患者中进行该抗体检测,可对隐源性慢性肝病患者进行重新分类,提高对AIH诊断的准确率,减少漏诊及误诊,使不典型的AIH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但抗-SLA/LP的检出率较低。Kanzler等报道仅有11%~32.5%的AIH患者抗-SLA/LP阳性。鉴于此种现状,需要寻找更敏感的检测方法以增加抗-SLA/LP的检出率,使其发挥临床诊断作用。

1.5抗肝细胞胞质抗原I型抗体(抗-LC-1)抗-LC-1被认为是II型AIH的另一个标志抗体。

属器官特异性而非种属特异性自身抗体,识别的靶抗原存在于肝细胞的细胞溶质中,其成分为亚甲基转移酶环化脱氢酶,这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58×的肝脏特异性代谢酶。

抗-LC-1为II型AIH的特异性抗体,在II型AIH患者中的阳性率约为30%,在II型AIH患者的血清中可与抗-LKM-1同时存在,也可作为唯一的自身抗体出现。在临床上,抗LC-1抗体多见于年龄小于20岁的年轻AIH患者,年龄大于40岁的AIH患者少见,该抗体的滴度与II型AIH的疾病活动性具有相关性,对疾病的早期治疗有很大的帮助,为AIH的疾病活动标志及预后指标。早期资料显示,抗-HCV与抗-LC-1不相关,但近年研究发现,成人抗-LC-1阳性的血清中也可出现HCV感染,抗-LC-1与HCV感染的关系待于进一步研究。

1.7抗线粒体抗体是一种针对肝细胞质中线粒体内膜脂蛋白成分的自身抗体。

无器官和种族特异性,该抗体主要IgG。常用大白鼠胃或肾皮质作抗原基质进行免疫荧光法测定。参考值IFA法为阴性(血清滴度低于1∶10)。正常人群阳性率低于10%。

临床意义许多肝脏疾病时可检出AMA。其阳性率,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无症状患者为90.5%,有症状患者为92.5%;慢性活动性肝炎可高达90%以上;但是,胆总管阻塞和肝外胆管阻塞为阴性。此外,慢性活动性肝炎和门脉性肝硬化阳性率为25%。抗线粒体抗体阳性一般来说抗线粒体抗体阳性多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病人和原发性胆汁性硬变,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肝内及中等大小胆管的慢性淤胆性炎症性肝病。由于胆管的破坏和闭塞,导致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功能衰竭,最终死于各种并发症。

PBC常伴有高强度的抗线粒体抗体(AMA),病程早期就出现AMA是本病的特点。AMA共分M1-M9九个亚型,其中抗M2、M4、M8和M9型抗体与PBC有关。AMA属于PBC患者的特异性抗体,AMA-M2在AMA9个亚型抗体中特异性最高,因此,对PBC患者AMA以及AMA-M2抗体的检测对PBC的诊断有重要意义。AMA-M4和M9抗体的检测对判断PBC的病情有意义,说明AMA亚型的检测对于PBC患者的病情判断以及与疾病进展有一定的关系。联合检测AMA-M2、M4、M9优于AMA-M2单独检测。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高度特异性抗体。

1.8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

抗LKM-1抗体为AIH-II型血清特异性抗体敏感性为90%在AIH中检出率较低(约10%左右)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约2%~10%也可检测到抗LKM-1抗体。

AIH中抗LKM-1抗体阳性患者较多具有典型的自身免疫现象,大多为青年女性自身抗体滴度较高,血清免疫球蛋白显著增高病情比较严重,对激素治疗反应好欧美地区多见;

HCV感染伴有抗LKM-1抗体阳性患者大多年龄较大女性并不多见自身抗体滴度较低血清免疫球蛋白不高病情为慢性肝炎表现对干扰素治疗有反应地中海地区多见。

抗LKM-2抗体仅见于应用药物替尼酸治疗后诱发的肝炎患者由于该药物已停用故抗LKM-2抗体已不存在。

抗LKM-3抗体见于10%~15%慢性丁型肝炎患者。

大约有10%的AIH-II型患者既有抗LKM-1抗体也有抗LKM-3

抗体抗LKM-3抗体在AIH-II型患者中滴度较高而在丁型肝炎患者中滴度较低。

1.9抗肝细胞膜抗原抗体(LMA)

临床意义:LMA对于鉴别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动性肝炎(又称狼疮性肝炎)与乙肝病毒引起的慢活肝有重要价值。

LMA在自身免疫性及原因不明的慢性活动性肝病(chronicactivelupoiddisease,CALD)、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检出频率较高,阳性率可分别达83%、47%和42%;而在HBsAg阳性或HBsAg阴性但有抗HBc阳性的慢活肝患者中,LMA阳性率为11%。

附注:检测LMA有助于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动肝病和乙肝病毒性慢性活动性肝病两者鉴别。相关疾病:肝硬化。

资料来源于网络,陈清林整理发布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注明  http://www.pbczw.com/jbbx/2232.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脑干出血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