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和康复的个体差异性

时间:2021-11-1来源:疾病表现 作者:佚名 点击:

白癜风病初期图片 http://pf.39.net/bdfyy/bdfzd/180324/6123995.html
点击↑一直在学习成长的路上→右上角更多···设为星标★→星标一下,康复知识不怕错过

生病前,我和你认识吗?天南海北,生活在不同的城市,做着不一样的事情。这种天然的个体差异性从人出生后就存在着,出生地、遗传基因、身体机能、相貌、性格、脾气、爱好等等都是不同的。“世界上不存在相同的二片叶子”,就算是双胞胎也不会完全相同。

相同的脑卒中(中风)疾病,病因也是不同的。其中有大家都知道的三高(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有意外因素导致的,比如车祸脑外伤导致的脑损伤;也有先天性器官缺陷的原因,比如先天性的脑血管畸形以及卵圆孔未闭比较常见。

现在年轻人患病的越来越多,约半数以上中风的年轻人都有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大多数缺少健康意识,没有及时地预防和治疗。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年轻人中风的重要原因,主要包括不良的饮食习惯、长期不规律的作息、过多的社会压力和应酬、缺乏运动习惯等息息相关。

部分老年人发生疾病,年龄是一个独立因素。这个是人类的自然规律。当然还有一些人是非常特殊的原因,也有未知的原因。疾病中,人类未知的领域依然有很多。这是病因的个体差异性。

脑卒中后疾病的差异性更多。从一方面看,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差异性就比较大。再细分,差别更多。

额叶:负责肢体的活动和逻辑思维、出血受损后可能会出现肢体瘫痪、不能言语、性格改变(如暴躁),做事缺乏兴趣。

颞叶:负责听觉和语言功能,出血受损后可能出现表达能力差,语无伦次,不能理解别人说的话,还包括记忆功能。

顶叶:感受疼痛、触觉、味觉、温度觉等等,出血受损后可能会出现没有空间感、位置感,无法辨别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还可能存在麻木感、没有计算能力,不能区分左右手。

枕叶:负责视觉,出血受损时会出现看东西异常迷糊、偏盲、不能辨别颜色等等。

小脑:负责肢体平衡及协调动作,出血受损后会出现头晕,走路不稳,协调动作差。一般我们称之为共济失调。

脑干:是生命的中枢,负责心跳和呼吸,出血受损后会出现呼吸和心跳不规律,死亡概率极高。

这是位置差异对于每个患者的影响,然后出血量的多少,是一个单独衡量疾病预后轻重的一个重要参考数据,当然也不是绝对的。理论上的判断和实际情况往往会存在差异。另外上下肢运动功能差别一样比较大。

患者损伤位置的不同会形成比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很多患者出院时候的状态是另一部分患者努力康复若干年后都无法企及的。即使损伤位置相同,出血量一样,其结果也是会有差距的。人类的大脑是神秘复杂的,一丝丝的不同就会有天差地别的差异。每个患者的身体机能、脾气性格、心理状态、家庭环境都不相同,个体差异性的治疗结果也是不同的。

至于能恢复到什么程度,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性。主要是看损伤的严重程度,脑出血造成的脑损伤的大小、部位,决定了整个预后(在医学上,“预后”是指根据经验预测的疾病发展情况)。

还有些差异性和患者自身情况有关系。包括有没有合并症、并发症,对于心脏病的治疗,康复练习的时间和训练量,从而影响康复的效果。

另外,疾病发生后是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尽可能控制疾病不再发展,使脑损伤的程度降到最低程度。降到最低程度以后,就为康复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比如有个人突然出现一侧偏瘫或不能说话。很多人不知道这是中风,只是让患者休息,医院救治。这种情况就是耽误患者治疗的最佳时期。如果能及时的就医治疗,控制出血状况,可减少脑细胞的损伤,预期康复相对来说会比较好。

有无系统科学的康复治疗训练,也是决定康复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每个康复细节对于患者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另外一些个体差异性更加直观。很多患者由于脑损伤导致语言交流障碍和认知障碍。康复练习需要沟通交流,要求患者尽量主动配合。如存在交流障碍,势必会影响康复的有效性。如果患者还存在冲动行为、脾气暴躁、心理抑郁等都会影响到康复效果。一个心态积极有主动配合意识的患者和一个有交流障碍不配合的患者相比较,康复结果自然存在差异性。

这里需要纠正一个认识误区——年龄的差异性。很多人认为年纪轻的患者肯定会康复好些,年龄稍长的患者康复效果会差一点。这个说法是不完全正确的。年纪轻的相对来说有些优势,体力好、基础疾病少。可也有很多年轻人的心态不稳定,情绪波动大,对于康复一样存在着影响。

实际上,年龄稍长的患者康复效果确实会差一些,这是因为年龄稍长的患者患有各种合并症、并发症,有的还存在着认知功能障碍,恰恰就是这一些因素才是影响到康复效果的。如果没有身体上的并发症影响因素,他们和年轻患者在经过系统康复治疗后,恢复的程度是差不多的。有些甚至优于年轻患者。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人和人是不可以比较的。同样,疾病和疾病也不可以比较。国人性格中存在一定的劣根性,喜欢攀比。喜欢跟比自己好的人比,或者接近的人比较。看见别人康复好了,会想都是一样的病,他可以好,我也可以好。这样想非常不理性不客观。他们可以康复好,并不能代表你就可以好。如果这样比较,为什么不去看看比自己差的呢?跟昏迷的植物人状态的比较呢?也是一样的疾病啊,他们还在昏迷,你已经醒过来了。

面对疾病需要理性、客观,静下心来,少一些盲目的比较,多一些学习。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一步步进行系统科学的康复练习。抱最大的希望,尽最大的努力,同时做好最坏的打算。

问一下自己:如果现在就这样了,不会再改变,你会如何走后面的路?

如果你已经有答案了,那么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将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你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接下来努力坚持的每一步,都会让你有所改变。方向正确,又足够努力,肯定会比现在越来越好。在这个变好的过程中,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呢?

如果总想在多少时间让自己恢复到什么程度,总和别人不停的比较,说明你并没有放下,也没有接受偏瘫的残酷现实,这是在背包袱前行。所以先接受再放下,不再比较了,你才能重新开始!

推荐阅读

脑卒中偏瘫家庭基础康复流程

康复的基础理念

最新文章

关于康复,说几句掏心窝的话

脑卒中复查

偏瘫康复中的“肌张力”问题

说说“一米六、一米七”的偏瘫步态

声明:本

转载注明  http://www.pbczw.com/jbbx/13476.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脑干出血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