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姨走医院华西医院看病,先到区医院
川台的转播车开过来,到处都是摄像机,场面好大哦,好多乡镇卫生院的村医生也赶过来了。
(转播车内场景)
华西来的两位博士很精神,看上去就好有知识和经验,医院咋医院的资源和服务。
我们熟悉的医生护士从门诊、病房里走了出来,登台亮相,为我们普及疾病的症状和危害,传授防治方法。
医院消化内科吴俊超教授,医院名誉主任,医院消化内科于铭主任一起,医院通过远程会诊、名誉主任“传帮带”等合作方式,帮扶科室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
一对母女上台,当妈的刚说了一句“医院给了我女儿第二次生命”就激动得泣不成声。在主持人的安抚下,母女俩才道出自己的故事。原来,这个20多岁的瘦弱姑娘叫袁瑗,曾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深度昏迷,医院时已经休克,生命垂危!消化内科立即发出病危通知书,紧急抢救!主治医生廖丽回顾了女孩的救治过程,说:“医院消化内科冉兴无教授亲临病房为袁瑗诊治,并为后续治疗给出了指导方案。”最终,袁瑗死里逃生,两娘母给消化医生们送来一面锦旗!我们看在眼里,都感动得掉眼泪。
神经内科主任张俊讲述了他们科缔造的一个医学奇迹:成功救治了一位脑干出血患者。治疗期间,医院专家远程会诊,制定了长期诊疗方案,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这位患者罗先生自己也走到了台上,他说:“医院给了我重生的机会!神经内科的医生是我的救命恩人!”
重症监护室(ICU)是医院里与死神接触最多的科室,其工作的特殊性也造成了诸多患医院ICU的不信任。罗先海主任就举了一个例子。张先生到ICU时被诊断为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感染性休克,区医院给出气管插管及呼吸机支持治疗方案,然而遭到患者和家属的拒绝。经过医护人员的耐心解释、沟通,患者和家属接受了方案,科室通过远程方式邀请华西专家会诊,患者最后痊愈出院。张先生也来到节目现场,亲口述说经过医护人员集体的努力,自己和家人的不信任最终转化为信任,排斥和顾虑也转化为感激。
一名患者家属小李专程赶到节目现场,一来就握住耳鼻咽喉科陈洪昌主任的手说:“非常感谢您治好了我父亲的病,同时我必须向您说声对不起!”陈主任笑得云淡风轻:“没什么,都过去了。”台下的观众的好奇心又被提了起来。原来小李的父亲李大爷因喉癌前来诊治,医院眼耳鼻咽喉科时,对医院很不信任,对医护人员的态度也不是很友好。经过科室精心设计,医护人员耐心沟通,并请华西专家前来会诊,最终制定了方案,并在华西专家的指导下成功完成手术。李大爷康复出院,家属也转变了态度,特别感激医护人员的努力和付出。
泌尿外科主任汤庆峰说,目前科室微创手术医院处于领先水平。他介绍了一个案例:一名花季美少女右侧肾脏多发结石,但是她坚决拒绝开腹手术,就是害怕在腰杆上留下10多公分的切口。经过10多次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效果不好,医院泌尿外科,找到汤庆峰主任。汤主任给她做了微通道经皮肾镜右肾多发性结石、右侧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取石术这样的微创手术,不仅病治好了,而且只有一个0.5厘米的小切口。小姑娘当时是护理专业的学生,因为手术的成功,医院,医院工作。今天给汤主任捧来一大束鲜花,她说:“医院治病时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给我的温暖,我也要用我的能力为其他患者带来温暖!”好让我们感动哦!
心血管内科护士长谢崇敏和护士妹妹小付现场教我们做预防高血压和冠心病的保健操。我看到好多老婆婆围着主任邓诗武问这问那地咨询呢。
(候场的专家们)
(寒风中坚守的礼仪妹儿)
(区医院的摄影师)
(在现场工作的新都区新媒体中心记者)
(节目导演)
说是录的节目会在11月22/23/24日晚上6:30在四川电视台公共频道《华西论健》节目以及新都区电视台分三期播出,记得看啊!
联系我们:
-(8:00—12:00,13:30—17:00)
总值班
-(12:00—13:30,17:00—08:00)
急救
、-(24小时)
- 上一篇文章: 新生儿斜颈的护理
- 下一篇文章: 头条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