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这位古稀老人把医院当成了家
肃州区祁连路社区“三无”人员达林山,于年8月5日因“脑干出血”入医院进行治疗,12月底,他生命体征平稳,临床治愈结束,但下肢断裂重度失能。在他住院的7个多月里,虽拖欠治疗费8万余元,医院的医护人员依旧悉心照料,让孤独的达林山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目前,达林山出院后无处安置、无人照料的实际情况,医院、社区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感受家的温暖
“这是你爱喝的牛奶。”2月20日早上,记医院急诊内二科,远远就看见72岁的达林山正微微侧着身体喝牛奶。“他比较喜欢吃酸面条,喜欢喝八宝粥、牛奶。”说起达林山的饮食习惯,长期照顾他的护士柴璐最清楚。去年8月5日,达林山因“脑干出血”被祁连路社区工作人医院救治,至今已过去7个多月了。“脑干出血严重,能活下来的几率微乎其微,但他的手术很成功,确实是个奇迹。”医院护理部主任温晓琴说。每两三个小时做一次护理,每天洗脸、洗手、检查床铺卫生、检查身体是否有挤压、转身拍背,每周刮胡子,每月剃头发……医护人员竭尽全力照顾着达林山。看着躺在病床上的达林山,温晓琴说,达林山的餐食都是医护人员轮流从食堂送来。今年春节,从除夕到正月初五,医院食堂关门,院长、医生、护士纷纷从家里带来饺子、鸡汤、饭菜等,陪老人过节。“团圆的饺子、元宵一样也没落下。”温晓琴说。记者发现,达林山的精神状态不错,沟通中他思路清晰,只是由于当时脑干出血语言区受损,吐字不太清晰。“以前一生病就躺在出租屋里吃不上饭,不像在这儿,他们给我送鸡汤,送饺子,送臊子面……他们救了我的命,对我好。”达林山断断续续地表达着他的感激之情。
难以排解的孤独
经过治疗,达林山的病已治愈,医护人员很欣慰,但他越来越频繁的情绪波动成了目前医护人员最关切的问题。“在照顾他的过程中,他经常出现抵触、不配合治疗、莫名发火的现象。”医院急诊内二科护士长马建宏说。马建宏告诉记者,今年正月初二,护士像往常一样给达林山输液,但达林山却不太配合,随后更是愤怒地拔掉了针头,顶撞护士。大家劝说无果只能先安抚好他,医院后,最终决定停止输液。虽然液体停了,但医院还是根据他的情况在中医科为他进行针灸等康复治疗,希望他尽快站起来。达林山断断续续地告诉记者,以前他没生病的时候,每天吃完饭就和邻居们打打扑克聊聊天,现在腿动不了,康复又慢,心里难免着急烦躁,而且,他孤独了一辈子,觉得一个人活着没意思。“他情绪波动是由于下肢断裂的身体原因和无亲属陪伴的心理原因等双重因素导致的。所以,我们的护士一有空就和他聊天,并鼓励他和周围的病友多交流。”温晓琴无论多忙都会抽时间了解达林山的康复情况和情绪状况。
今后生活是难题
达林山治疗顺利,病情现已好转,虽长久卧床但无压疮发生。7个多月里,医护人员为其垫付生活费近元,医院累计垫付医药费元。“达林山的情况很特殊,出院后没有住所,护理及生活都是难题,医院,又怕因为病源造成不必要的感染或传染,目前,医院正在和社区积极沟通处理。”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毛慧玲说。之后,记者联系到肃州区祁连路社区城管办主任黄学刚。他告诉记者,达林山确实是“三无”人员,一直依靠低保和救助补贴生活,之前租住在春光一组的一个小房子里。年底,出租房拆迁,他就失去了住所。社区虽申请让他入住福利院,但福利院没有专业设备,缺乏护理人员,而且他本人并不愿意,所以事情就此搁置。“医院积极沟通,初步打算等天气暖和后,先给他找个房子安置,再找专人进行看护。”黄学刚说。采访当天下午,酒泉市春光爱心基金会得知消息后为达林山捐了元钱,希望他积极配合康复治疗。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达林山面临的问题,如何尽快安排并保障好他今后的生活,依旧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来源:《酒泉日报》
总监制:王新成
据说
酒泉成功人士
- 上一篇文章: 求助花季少女遭车祸伤情严重盼救助
- 下一篇文章: 最美党员重症监护室里的生命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