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位国医大师王绵之方剂大家
王绵之,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现代中医方剂学创始人。年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一个中医世家,15岁开始随父识药辨病、出诊理症,研读中医典籍,19岁正式悬壶乡里。年,考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培训一年,后留校任教。年,调入北京中医学院工作,担任方剂教研室主任。年6月被授予首届“国医大师”称号。7月8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
王绵之教授从事中医工作60余年,在长期的教学与科研实践中,中医方剂学在他手中逐步成熟,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方剂学科的建立,联系了中医基础和临床,沟通了中医和中药,衔接了传统中医和现代科学方法,为培养中医药人才开创了一条新途径。在辨证施治上,他善于兼融西医学说,特别注重患者的社会性和寓防于治,曾治愈脑干肿瘤、小脑肿瘤、垂体瘤、格林巴利综合征、1型糖尿病、先天性免疫功能低下等多种疑难病症,深受患者信赖。
1、感冒,来一剂加味香苏散
大师手记
作为四时感冒风寒表证来说,这(加味香苏散)是一个基本方,对于一些身体比较弱的老人或者小孩,以及妇女经期的感冒比较好。另外,这个方子还有个好处,有香附、陈皮、苏叶,所以素有胃脘痛、胃气痛、胃寒痛,又受了外感,同时感觉胃不舒服的,可用此方,因为其还有理气健胃的作用。
——摘自《王绵之方剂学讲稿》
国医释读
有些人一年四季动不动就感冒、发烧、流鼻涕,春天没有及时加衣服,夏天吹一吹空调,秋天空气太干燥,冬天一不小心受点凉,感冒就立刻找上门了,甚至自己在平时生活中已经很注意了,但只要周围的人有点风吹草动,自己就跑不掉。其实,这主要是体质决定的,一般来说,这些人的特征是肌肉脆弱、腠理疏松,也就是说皮肤松懈不紧凑。
中医理论认为,凡是肌肉隆起的部位不结实,腠理疏松并且皮肤不致密的,肌肉通常比较脆弱,这样的人容易患感冒。对于这样的感冒,西药往往治标不治本,而一些中成药又总是药性太弱,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煎几剂汤药来吃,多吃几次,一旦有感冒的苗头就吃,就能把体质改变过来,使自身抵抗感冒的能力增强。在此,王绵之教授向大家推荐了《医学心语》中所载的加味香苏散,对于这类四时感冒非常有效。
紫苏叶5克,陈皮、香附各4克,炙甘草2.5克,荆芥、秦艽、防风、蔓荆子各3克,川芎1.5克,生姜三片。
水煎,温服。
发汗解表。
四时感冒。头痛项强、鼻塞流涕、身体疼痛、发热恶寒或恶风、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等症。
王教授指出,感冒有很多种,有风寒引起的,有风热引起的,还有风寒、风热夹湿引起的,而加味香苏散所治的主要是四时感受了风寒之邪。由于病症比较轻,所以用药也比较轻,主要是用苏叶、荆芥来解表,在此基础上加秦艽、防风有助于解散肌表所受的风寒,加川芎帮助苏叶、蔓荆子上行而散风,跟川芎合起来治头痛。对于一些身体较弱的老人或者小孩,以及妇女经期的感冒比较好。
健康回音壁
有不少人认为,感冒初起,趁难受还不明显,去打打球、跑跑步,痛痛快快出身大汗,会让感冒的症状减轻一些。其实,这是极不科学的,运动的结果只能像“抱薪救火”一样,让小感冒变成大病。这是因为,运动时会大量出汗,体内的毒素排出较快,表面上看,可以暂时缓解感冒的症状,但会埋下不小的隐患。一般,居烈运动后大约24小时内,会出现免疫抑制的情况,在这段时间里,免疫细胞开始“罢工”,进行休息调养,而病毒入侵体内,正需要免疫系统与之斗争,没有免疫细胞,病菌自然分外猖狂,很可能让小感冒演变为病毒性心肌炎、肺炎、风湿病。同时,运动后机体代谢会相对旺盛些,这样大量消耗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等,会削弱身体的抵抗力,“脆弱”的抵抗力在人多的运动场合,常常经不起细菌的攻击,加重感冒的程度。因此,感冒之后千万不要剧烈运动。
2、孩子腹中生虫,古方“肥儿丸”灭之
大师手记
肥儿丸是个很平和的药,是适宜于小孩有虫积的方剂,效果挺好,而且价钱很便宜,主要是消积、杀虫,但它更主要的作用是止泻。
——摘自《王绵之方剂学讲稿》
国医释读
中医很早便认识到,寄生虫能引起疾病,称为“虫积”。虫积病多见于孩子,原因大多是由于饮食不慎、吃太多生冷瓜果及不洁食物等,导致体内湿热,酝酿生虫。一般来说,虫积会表现为腹痛、食欲不佳、面黄肌瘦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厥逆、腹胀不通、呕吐,甚至酿成蛊症。
王绵之教授从事方剂学研究多年,对古代验方颇有研究。他认为,治疗幼儿虫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的“肥儿丸”疗效显著。
炒神曲克,黄连(去须)克,肉豆蔻(面裹煨)克,使君子(去壳)克,炒麦芽克,槟榔(晒)克,木香60克。
将上药碾细筛净,取鲜猪胆汁和为小丸,每丸约重3克。开水调化,空腹时服一丸。1岁以下小儿服量酌减。
杀虫消积,健脾清热。
虫积腹痛、消化不良、面黄肌瘦、肚腹胀满、发热口臭、大便稀溏等。
王绵之教授指出,肥儿丸是一种相对平和的药,是适宜于小孩有虫积的方剂。方中肉豆蔻温中、涩肠、止泻,所以在脾胃虚、有积滞、有虫的时候用它,效果是非常好的。另外,在用使君子的时候要注意,它是有壳的,而使君子是用肉的,它就像花生果,是用花生仁,一定要打开、敲碎,分量也要注意,不然它的性味熬不出来。
3、汤药,煎法不对可能成毒药(1)
大师手记
煎药当中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药一定要多浸多泡,先用水泡一个小时左右,泡透了以后再煎。……煎煮时开始用大火,煮开以后就要用小火。一旦不注意煎煳了,不要因为煳一点还无所谓,再加一点水熬进去,服用后可能会像急性胃肠炎一样,腹部绞痛,又吐又泻。
——摘自《王绵之方剂学讲稿》
国医释读
王绵之教授精通汤药煎服,下面就是他关于汤药煎服的一些建议,服用汤药的朋友们需要注意。
1.煎药法
(1)煎汤药的器具不能用铁器,也不能用钢精(铝)锅,最好是用沙锅、搪瓷锅。另外,药锅上还要有盖子。
(2)煎药最好用天落水、地面水,也可用地下水、自来水,用自来水需要注意多放一些时间,可以消毒。
(3)在用火方面,现在的煤炉、煤气、电炉,比过去的桑柴火、芦苇火要好,因为它可以控制温度、控制时间。
(4)一般来说,清热药、泻下药、解表药煎的时间宜短,其他药煎的时间可以长点,特别是滋补药,要更长些。
(5)煎药前,药一定要多浸多泡,一般先用水泡一个小时左右,如茯苓、鸡血藤时间要长一些,泡透了以后再煎。
(6)煎煮时开始用大火,煮开以后要用小火。煎煳了必须倒掉,不要再加水熬,否则会腹部绞痛。
(7)一般情况药煎两次,有的药剂特别大,药含的汁特别多,如补益剂中党参、黄芪、当归、熟地、枸杞子、天冬、麦冬等,可以煎3次。
(8)有些药需要先煎,用机器粉碎的可以先煎10分钟,人工打碎的至少要煎1个小时。先煎的药应该等凉了再加其他药进去,等它泡透了再煎。
(9)还有一些药需要后下,如砂仁、蔻仁等药煎好以后,放进去,用筷子一搅,盖好闷着就好了,不用再煎,否则就没有香味了。
(10)有些药需要包煎,一是防止毛样东西刺激咽喉,如旋覆花;二是防止黏的东西容易煳锅,如菟丝子、车前子等。
(11)小儿吃药比较困难,可以减少药量,熬的时候先用开水泡,但是要密封,冷却以后放在火上熬一次就可以了,这样煎一次作两次服,药水的量减了一半。
2.服药法
(1)中医汤剂的习惯用量,一般是一剂药煎两次,为一天量。有时病比较重,可以适当加量。
(2)药一般要温服,不要留在药罐子里热,煎好后应该倒出来,服药时隔水加温就可以了,这样可以避免冷服对胃的刺激。
(3)服药应注意与吃饭隔开,即空腹服药,一般离吃饭1~2个小时就是空腹了,不一定早晨吃才是空腹。
(4)有些药要注意时效,特别是打碎以后,如杏仁、桃仁、牛蒡子,凡加热炒过或存放时间长了会走油,吃了容易吐。
(5)在病人昏迷时,或者高热的病人,可以用羊角,把角尖锯掉,放在嘴里慢慢灌。
4、汤药,煎法不对可能成毒药(2)
(6)补养药,或治疗内科杂病的一些汤药,不是由于外邪引起的,服药的时间可以不拘。
(7)祛邪的药,如发汗药、清热药、泻下药,煎的时间不宜过长,服头煎跟二煎通常间隔三四个小时。
(8)有外邪的病,例如解表药,服药的最好时间是在半夜。
(9)慢性病、内科杂病往往需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用药,不影响工作,可照常上班,早上空腹服就行了。
(10)驱虫类药以临服前为好。
(11)泻下药除了外感病、热积,以空腹服为好。
(12)疟疾用中药治疗,一定要在发病前1~2个小时服,迟了,吃药反而会导致症状加重。另外,疟疾定时发作,提前说明病容易好,推后说明病加重了,计算时间时必须把这个时间算在内。
(13)寒病用热药治,可等药汁凉一凉,防止服用以后病气太盛,容易吐。吐时可在舌头上用鲜生姜稍微擦一擦,严重的可以加生姜汁三五滴,不能多。
健康回音壁
在煎煮中药之前,有些人觉得中药很脏,总是习惯用水洗洗,其实,用水洗药会降低药效,原因如下:
1.使药材的水溶性成分丢失
由于不少药材中含有糖和苷类,可溶解于水,经水洗后,将丢失一部分有效成分,导致药效降低。
2.使粉末类药材丢失
中药中有不少药材是粉末类的,也有的在配药时需研碎,如桃仁、龙骨、滑石粉等,如果用水洗,会造成这些药物的流失。
3.使部分药材辅料丢失
由于有的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加入蜜、酒、胆汁等辅料,而这些辅料易溶于水,若用水冲洗,可导致部分辅料丢失。如常用药材中的胆南星、酒制大黄等。
因此,在煎煮中药之前,不宜用水冲洗药材。
5、快乐是最好的抗癌药
大师手记
这个肠癌我对它有点儿藐视,因为肠子特长,去了一点儿没关系,最多是底下的去掉了,再开个洞……你紧张它也不会就好了,只会加重,施加了压力嘛。现在都证实了,神经跟内分泌的问题、内分泌跟内脏功能的问题,没有好的影响,何必呢?
——摘自《养生经方》
国医释读
很多人可能认为,老中医都懂得养生之道,必然很少得病,甚至不得病。事实并非如此,老中医也是凡身肉体,可能先天体质不好,也可能工作繁忙,疏于保健,生病是经常的事,甚至有时候得的还不是什么头疼脑热的小病。有谁能想到,86岁的国医大师王绵之老人曾经两次与癌症相遇,结果他都一一化解了。许多人都好奇,觉得他一定有什么抗癌秘方。确实,他有一个秘方,而这个秘方非常简单,那就是快乐。
快乐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笑。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人的身体是一个天然药库,当人们欢笑的时候,就能分泌出一种快乐的物质,这种物质叫做“快乐荷尔蒙”。正是这种快乐荷尔蒙,起到了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王绵之教授就是利用这种快乐荷尔蒙战胜癌症的。
年秋天,王绵之教授突然因为肠道大出血而医院,检查结果出来之后,让所有人大吃一惊——造成他大出血的原因是结肠癌。很多人一听到癌,可能就已经支撑不住了,但王绵之教授没有,他依然每天开开心心的。在一次采访中,他对记者说:“这个肠癌我对它有点儿藐视,因为肠子特长,去了一点儿,没关系,最多是底下的去掉了,再开个洞。”事实正像王绵之教授预料的那样,轻松乐观的心态让他在手术后恢复得很好。
然而,命运好像很嫉妒这个喜欢笑对人生的老人,距离第一次癌症治愈还不到半年时间,王绵之教授就被确诊患上了左上肺鳞癌。不过,第二次癌症依旧没有掩盖王绵之教授脸上的笑容,没过多久,他就出院回家了,又跟往常一样开始接待来找他看病的患者。
谈到两次抗癌的经历,王绵之教授说:“如何来延长生命,特别是把生存的质量提高,用现代语来说,这底下有学问,学问就是这样,不要妄求,怕死就是妄求。老想今天怎样长寿、明天怎样长寿,这违反自然规律呀,不可能的事情,你心态一淡,相反倒比你想的还长了。
北京白癜风专家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上一篇文章: 冬季进补需根据个人体质,进补并不等于恶补
- 下一篇文章: 头痛可不是小事,真人真事,4岁男孩因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