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法宝让安泽县中医院起死回生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医院如果患者来源受限,无疑将面临极大的生存挑战。对于山西省医院来说,这样的挑战正是他们的发展常态。在这个常住人口不足8万人的农业县,发挥中医特色和医院逆势发展的两大法宝。
医院要求做到每一位患者“进门有人迎、出门有人送”。本报记者向佳/摄
山西省临汾地区过去有句俗语:“你是安泽的啊?管那么宽!”——说的是安泽县地广人稀,管辖范围广。
安泽县位于山西省西南,毗邻太行山脉,地处临汾市与长治市交界,距离两个城市的距离都比较远。时至今日,这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全县常住人口不足8万人,县城不足3万人,村镇人口仍然十分分散,每户农民耕种的范围也非常广。
这样的地域特点,医院的发展带来不小的挑战。
扭转局面——立足特色改革
任洪胜是山西省医院的老员工。8年前,只有30医院频临瘫痪,医院发不起工资、几乎没有住院病人,无奈任洪胜只好带着孩子回了农村老家。当时的任洪胜完全不敢想象8年后的今天,医院不仅起死回生,搬进了8层楼的新院区,而且业务量医院比肩,医院各方面的业务发展蒸蒸日上。
“没想到!真的没想到!”任洪胜说。
这些变化,发生医院院长之后。
“医院人心涣散,首要人物是提振人心。”赵红林回忆到,8医院全年收入才50多万,职工的工资非常低,还经常不能按时发放。
更严峻的挑战来自强大的竞争对手——医院。赵红林意识到,当时软件硬件都远不医院,要想实现生存和发展,必须立足发挥中医药特色,实现错位发展。
医院起死回生?医院的情况后果断部署,首先解决当时的几个当务之急:保证员工的工资按时发放;制定绩效考核制度,鼓励多劳多得,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全力争取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改善简陋的医疗条件等。
医院之前流失的中医药骨干人才,让他们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吸引患者,同时制定相应的措施,发挥中医药特色,在医院全面推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医院的中医药特色,赵红林带领着专家队伍下乡义诊,逐渐在安泽县内树立起了中医品牌。
年,医院整体搬入新院区,改造后的老院区设立了名医堂,汇集全县医术精湛、德高望重的名老中医,形成一个集中医诊疗、养生保健、经验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为一体的新中心,安泽的百姓享受中医药服务更方便了。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医院已经成为一所中医院,开放床位张,共有医技人员人,拥有脑病科、骨伤科、肛肠科等三个省级重点专科。
留住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走进该院的门诊区域,最显眼的便是导诊台,几位值班的护士不是简单的导诊,而是给患者全程指引、陪伴就诊、检查、缴费等。
“小孩长的疹子建议你到皮肤科就诊。”在儿科诊室内周女士听到了这样的建议,一旁陪伴她就诊的护士立刻带着她来到了不远的皮肤科,医生迅速地开始检查孩子身上的皮疹、问诊开药。
“医院看病我都很满意,护士很照顾我们,还给我带路。”周女士说。
医院要医院就诊时“进门有人迎、出门有人送”。“我们提出了‘门诊护理单元’概念,让优质的护理融入门诊,提高门诊服务质量。”医院护士长张春燕说。
为了方便患者就诊,该院几年前就实现了就诊信息化,病人不需要花一分钱,就可以办理电子就诊卡,记录病例、用药等信息,医院回访。
“门诊90%以上的病人都会收到我们的回访电话,住院患者的回访率更高了。”门诊的值班护士说,尤其是农村或年纪大的患者每次接到回访电话都会特别高兴。
“我正好忘了这些药都怎么吃了!”“离得这么远你们医生都还惦记着我啊!”……患者的一句句肯定,医院在安泽老百姓心中的口碑。
- 上一篇文章: 老人经常头晕是怎么回事老人常吃这个预防头
- 下一篇文章: 腔隙性脑梗塞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