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脑干出血

时间:2020-10-29来源:推荐医院 作者:佚名 点击:

高血压性脑干出血52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年1月—年12月收治的52例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以治疗后30d为最终观察点,经非开颅手术治疗,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GOS)评定:恢复良好30.77%(16例)、轻度残疾36.54%(19例)、重度残疾17.31%(9例)、植物生存

5.77%(3例)、死亡9.62%(5例),将植物生存和重度残疾归结为治疗无效病例,死亡病例和治疗无效病例多存在脑干功能衰竭、梗阻性脑积水、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以及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结论CT检查是高血压性脑干出血诊断及病情动态评估中的重要手段,积极的保守治疗(必要时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同时预防并发症,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的

关键。

高血压脑干出血CT检查保守治疗并发症

有资料显示,高血压性脑干出血占所有脑出血的5%~13.4%。脑干虽小,却是各种神经传导束的必经之地,即使微小的病变也可引起较为严重的后果,因此高血压性脑干出血属于急危重症。由于脑干是生命中枢之所在,结构复杂,手术难度大,故手术难以常规推广,目前临床上仍以保守治疗为主。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年1月—年12月经CT和病史证实的52例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纳入标准我院神经外科经非开颅手术治疗,入院时收缩压≥mmHg或者舒张压≥90mmHg,经CT证实为脑干出血,排除创伤性脑干出血和治疗进行中自行离院的患者,以治疗30d为最终观察点。

1.2临床资料

1.2.1一般资料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年1月—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范围为30岁~75岁,均有高血压病史。

1.2.2临床表现入院时按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类:13~15分16例,9~12分27例,3~8分9例;治疗过程中发生梗阻性脑积水6例,应激性溃疡12例,肺部感染28例,中枢性高热14例,心律失常7例;既往有糖尿病史6例,有脑出血病史3例,有脑梗死病史11例;有吸烟、酗酒个人史20例。

1.2.3辅助检查本组患者均采用头颅CT检查,其中单纯中脑出血13例,单纯桥脑出血27例,单纯延髓出血2例,混合型脑干出血10例(其中全脑干出血2例、桥脑出血并破入四脑室4例,中脑合并桥脑出血3例,桥脑合并延髓出血1例);出血部位位于脑干中央(脑干横贯性出血)20例,出血部位靠近脑干边缘32例;出血量≤5mL33例,5mL19例。

1.3治疗方法入院后采取绝对卧床,积极稳定各项生命体征,确保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应用降颅压、神经营养、止血等药物。对于形成梗阻性脑积水者,给予急诊行侧脑室前角穿刺引流术,中枢性高热者给予冬眠低温治疗,积极防治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心律失常、深静脉血栓等各种并发症。后期给予高压氧、针灸、康复治疗

2结果

本组病例经非开颅手术治疗,以治疗后30d为最终观察点,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死亡5例(9.62%),植物生存3例(5.71%),重度残疾9例(17.31%),轻度残疾19例(36.54%),恢复良好16例(30.77%),死亡者出血量均大于5mL。将植物生存和重度残疾归为治疗无效病例,治疗无效病例12例(23.02%),死亡病例和治疗无效病例多存在脑干功能衰竭、梗阻性脑积水、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以及肾功能不全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3讨论

高血压性脑干出血位于生命中枢,致残率、致死率极高,属于神经内外科的急危重症,临床并不罕见,但也并非不可救治。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有多种临床表现,包括头痛、头晕、呕吐、构音障碍、肢体麻木、瘫痪、浅-深昏迷等。高血压脑干出血大多发生于桥脑,大多为基底动脉供应桥脑的动脉破裂所致。其原因可能与动脉解剖有关,桥动脉穿支在桥脑中行程较长,在有动脉硬化和动脉瘤形成的基础上更易破裂出血。目前,CT是临床上能及时、准确发现急性脑干出血并明确出血部位和提示预后的最有效工具。近年来,由于CT等影像

技术广泛被应用于临床,一些临床上表现为起病缓慢、意识障碍轻、特别是不伴意识障碍的少量脑干出血病例被发现的概率增高。这些病例的及早发现,极大地减少了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了治愈率。同时,对于一些脑干大量出血,尤其是脑干横贯性出血,为预后判断提供了有力依据。

脑干内结构复杂、精细,所以本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并且由于血肿的部位、大小及周围水肿程度不同,预后差异较大。常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头痛、头晕、眼震、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肢体麻木、瘫痪、浅-深昏迷等。近年来,虽然有报道,对于脑干出血量较大者,给予开颅清除血肿手术或者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手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脑干周围结构复杂,手术难度较大,致其难以普及,医院开展

的难度更大。目前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的治疗仍以保守治疗为主,对于脑干出血继发脑室出血或者梗阻性脑积水者(血肿压迫中脑导水管),必要时给予侧脑室前角穿刺外引流术(可缓解颅内高压和脑血管痉挛)。

本研究发现,高血压性脑干出血预后与出血量、意识障碍水平、临床特征有关,其中出血量多少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指标,尤其是脑干横贯性出血者病死率极高;对于重型和极重型患者,早期卧床、吸氧,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和在ICU的精细化治疗是抢救的关键。

有资料证明,在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的众多并发症当中,以防治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和应激性溃疡最为重要。脑干网状结构中有呼吸中枢,但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征象时,比如呼吸节律或者呼吸频率改变时,及早给予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并呼吸机辅助呼吸。脑干出血出现肺部感染的概率较大,加强呼吸道管理,及早使用敏感抗生素,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尤为重要。应激性溃疡的出现常提示患者病情重、预后差,近年来普遍应用H2受体阻滞剂治疗,可明显降低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高血压性脑干出血引发的中枢性高热、肾功能不全和多脏器功能衰竭也不在少数,与脑干的解剖结构和甘露醇使用有密切关系,应该积极采取亚低温治疗,比如在患者的头部和四肢大血管等处放置冰袋或者使用冰毯机治疗,同时调整药物,计算24小时出入量、心肺肾功能监测。预后较好的患者要重视后期康复治疗,积极配合高压氧、针灸、康复等手段,力争取得良好效果。

总之,头颅CT动态检查是高血压性脑干出血诊断及病情动态评估中的重要手段,积极的保守治疗(必要时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尤其是防治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和应激性溃疡是治疗的关键。高血压引起的血管退行性变及动脉硬化是脑干出血的病因之一,脑小动脉瘤管壁内弹性纤维层受损,微小动脉瘤形成后,在血压骤升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微动脉瘤破裂并引起脑出血症状。加强高血压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监控血压在正常范围,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过度饮酒等,并尽可能避免引起血压升高的诱因,如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可以避免或减少高血压性脑干出血发生。

河北医院东院区重症医学科

长按

转载注明  http://www.pbczw.com/tjyy/11791.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脑干出血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