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羊膜干细胞amnioticst

时间:2018-9-23来源:脑出血治疗 作者:佚名 点击:

羊膜干细胞来源于羊膜(Amnion)。羊膜,也可称作胎膜,是与发育中的胎儿联系紧密的胚胎发育早期产物,是母体与胎儿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组织。羊膜位于胎儿绒毛膜的表面,为光滑、无血管、无神经、无淋巴的透明薄膜,厚约0.02-0.50mm,由羊膜上皮细胞、基底膜和基质组成。形成于原肠胚之前的受精第8天,羊膜组织细胞保持有前原肠胚胚胎细胞的可塑性,羊膜组织主要由来源于外胚层的羊膜上皮(amnioticepithelialcells,AECs)和来源于中胚层的羊膜间充质(amnioticmesenchymecells,AMCs)两类细胞组成。羊膜上皮细胞具有三种胚原基层(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细胞的分化潜能。神经发育生物学研究认为神经发生早期,羊膜组织直接与神经上皮联系,向羊水中释放神经递质及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羊膜组织是来源于胎儿的产物,暴露于母体免疫系统监视下,AECs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DR遗传座位(humanleucocyteantigen-DR,HLA-DR)低表达,不表达HLA-A、B、C抗原。羊膜干细胞主要分布在羊膜的上皮层和基底层。羊膜干细胞可表达早期干细胞的一些不同标记如:OCT-4,碱性磷酸酶,神经细胞特异的胶质纤维相关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标记(MAP2)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标记(nestin),肝薄壁组织细胞蛋白,α-甲胎蛋白等。这说明既然羊膜形成于胚胎内细胞团发育早期,就有可能保留未成熟低分化的干细胞,仍保留多分化潜能。

同时人羊膜干细胞还具有一些特点:

1、自身缺乏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II类抗原如:HLA-A、-B、-C和-DR抗原以及β2免疫球蛋白,移植后不会产生免疫原性,此外,人羊膜干细胞同时存在HLA-E、-G抗原,它们具有免疫抑制活性;

2、不会产生伦理或者道德的问题;

3、不具致瘤性;

4、适合作为细胞介导的基因治疗的工程性细胞载体。

本项目由中科院上海细胞所原所长、著名细胞生物学家郭礼和教授年提出并正式启动,年获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立项,年按照计划任务书所设计的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已完成最初立项的全部内容,并在人羊膜干细胞安全性、有效性、中试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均取得相应的研究结果,年通过了上海市科委专家组的验收。

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和糖尿病是当今社会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两类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和药物。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如脑缺血性疾病、脑出血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神经系统遗传病、中枢神经系统慢性退变性疾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阿尔茨海默病)以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等,其中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全球每年有万人遭受脑中风、创伤性脑损伤和脊髓损伤,其中万人因此丧失生命。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老年性疾病,患者逐渐丧失活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给自身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帕金森病患者约有多万人。我国55岁以上老年人帕金森病的发病率约1%,近万人患病。上海早已成为老年型社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8万人,占总人口19.28%,老年人帕金森病已成为上海市主要的老年性疾病之一。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很多,其中内科以口服DA前体药物左旋多巴为主,但这种药物起初有效,长期服药会出现疗效下降,并引起一系列运动障碍等并发症;而外科治疗以苍白球和丘脑的毁损为主要方法。这些方法严格说都属于对症治疗,不能逆转DA能神经元的变性。

运动神经元病(MND)是神经系统常见的变性性疾病,其中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ALS)、原发性侧索硬化、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进行性延髓麻痹。是一种支配随意运动的上下运动神经元选择性受累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它是以进行性的肌肉无力为特点的致死性疾病,患者多在首次出现症状后的3-5年内死于呼吸衰竭。该病的平均发病年龄在59岁,发病率在2-4/10万,患病率多在6-10/10万,是成年人最常见的导致瘫痪的疾病之一。其中以ALS最具有代表性,根据其特点本病又可分为家族型肌萎缩侧索硬化(Familial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FALS)和散发型肌萎缩侧索硬化(Sporadic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SALS),其中FALS不足10%,而SALS则占整体ALS的90%以上。ALS的典型病理改变为皮层上运动神经元和脑干、脊髓的下运动神经元丧失,锥体束变性,以脊髓的改变最为明显,残留的运动神经元通常也发生萎缩,在胞体和轴突中有神经丝的异常聚集。时至今日,治疗上除仅有的几种(如机械通气、力如太)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ALS的病程(仅延长数个月)外,尚无特效的治疗手段。

血管性痴呆(VD)亦是神经变性病之一,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缺血或出血或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等)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以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是老年性痴呆(AD)的主要类型之一。临床上除表现为局部神经功能缺损,还同时合并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能力。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和精神上的负担。目前尚无肯定的治疗方法可以改善整个病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有效的治疗方法。现有的治疗多为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一些针对认知功能障碍的药物可部分延缓病程,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善病情。

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为胰岛素绝对缺乏或胰岛素生物效应降低所致的慢性病,主要表现血糖增高、体重减轻、易并发感染(如肺结核病等)、动脉硬化、神经病等,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列为三大疑难病之一。全世界有糖尿病患者1.25亿,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已达0万,上海约有糖尿病患者万,上海糖尿病患者数约占总人口的10%。其慢性血管并发症已成为人群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羊膜干细胞(amnioticstemcells)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郭礼和教授课题组主持并完成上海市科委年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羊膜干细胞制剂工艺和应用研究”(项目编号05DZ),已建立了完善的羊膜干细胞制剂的制备工艺和质检体系,并完成了相应各项SOP标准,包括羊膜干细胞制品的得率和存活率、细胞制品的特征性表面标志、细胞制品的体外杀伤力、细胞制品外源因子包括乙肝病毒(HBV)、甲肝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内毒素、细胞制品牛血清白蛋白残余量等指标,经连续三批检测各项检测结果均符合标准,为安全的细胞制品。

与此同时,我们观察到人羊膜干细胞移植可在大鼠体内存活数月,并不引起大鼠的免疫排斥反应。体外人羊膜干细胞与不同个体来源的人外周血进行细胞免疫排斥检查也证明两者之间组织相容性抗原差异小。此外,裸鼠皮内注射羊膜干细胞半年内未见肿瘤形成,证明羊膜干细胞在临床应用是安全的。

羊膜干细胞(amnioticstemcells)临床应用的有效性

国内外研究发现,利用体外培养标记的人羊膜上皮细胞移植治疗猴脊髓损伤,通过15-60d观察,发现移植部位有成活的人羊膜上皮细胞存在,并且宿主脊髓中有与羊膜上皮细胞同样标记物的神经元和轴突,提示羊膜上皮细胞具有通过向神经细胞分化,修复神经系统损伤的作用。恒河猴脊髓半切损伤模型,同时移植人羊膜上皮细胞或转染了BDNF的羊膜上皮细胞,于损伤后80d观察实验动物的行为学变化,并行组织学检查,结果发现,治疗组脊髓损伤侧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移植物内可见AchE、TH阳性神经纤维和GFAP阳性的神经胶质细胞,移植物内有荧光金染色。国内学者将人羊膜干细胞移植入脊髓损伤大鼠模型体内,采用Basso、Beatlie、Bresnahan(BBB)运动功能评分并将组织取材进行形态学观察,发现移植组从术后第2周开始后肢功能迅速恢复,到第4周达平台期,对照组也是从术后第2周开始恢复,但是从第3周开始基本停止。观察结束时移植组BBB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在移植后第2周和8周都能见到羊膜干细胞,但是随着时间延长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其原因可能是:羊膜干细胞最大限度的保存了神经元,使得神经环路的完整性强于非移植组;促进中间神经元的发育、再生,建立上下环路部分联系;羊膜干细胞提供的营养因子促进了脊根神经节的发育,增强了本体感觉环路所介导的反射形成。郭礼和教授课题组发现羊膜干细胞能有效改善运动神经元病小鼠的运动功能及延长小鼠的寿命,有效改善运动神经元病人、脊髓损伤病人及血管性痴呆病人的神经功能,发现羊膜干细胞可以释放数十种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保护因子,重塑体内神经再生反应,同时亦发现羊膜干细胞能有效调动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值及分化。

另外,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证明了人羊膜干细胞治疗疾病的潜力:Zhao等人发现人羊膜干细胞移植入心脏后,分化成心肌样细胞;Sakuragawa等人报道了羊膜上皮细胞能有效抑制PD大鼠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退变,并且使大鼠的疾病行为明显改善;HideoriOkawa等将大鼠羊膜上皮细胞作为供体细胞移植到脑缺血模型鼠的海马中,发现人羊膜上皮细胞以类似于CA锥体层神经元的方式存活,这一重要结果提示羊膜干细胞有转变为神经样细胞的可能,并且具有治疗缺血性的脑损伤的潜能;Sankar等发现羊膜上皮细胞能部分恢复脊髓损伤;Wei等报道羊膜上皮细胞能使糖尿病鼠的血糖水平恢复正常。羊膜上皮细胞在体内有潜力分化成β胰岛细胞,提示羊膜上皮细胞有治疗糖尿病的潜力等等。另外,人们还有利用人羊膜干细胞作为基因治疗的工程性细胞载体,来治疗一些遗传性疾病,如黏多糖贮积病VII、家族性高固醇血症遗传性肝脏疾病等,也取得不错的效果。

郭礼和教授课题组利用慢病毒介导EGFP标记的羊膜干细胞,移植到大鼠脑组织,可观察到人羊膜干细胞在大鼠体内能够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并通过突起样纤维形成神经细胞网络样结构;羊膜干细胞在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同时,可沿着胼胝体和/或海马伞向黑质和纹状体方向和/或海马齿回迁移;若将人羊膜干细胞注射到大鼠侧脑室内,羊膜干细胞会随脑脊液循环,归巢各个脑室及导水管内壁并分化为室管膜和脉络丛上皮细胞。更为重要的是,细胞移植并不引起大鼠的免疫排斥反应,能够在老鼠体内长期存活。

在以上工作基础上,本项目除按上海市科委计划任务书完成人羊膜干细胞对脑缺血和糖尿病动物模型治疗的研究外,还在其他动物病理模型,如脑出血、帕金森、脑损伤、脊髓损伤等模型中开展了人羊膜干细胞治疗研究,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组织学和行为学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其症状。进一步,我们与苏州大学附属神经外科主任惠国桢教授合作,在灵长类猴子脊髓损伤治疗方面进行了研究。对猴子脊髓半切损伤后利用羊膜干细胞进行治疗的实验中,观察到羊膜干细胞能使猴子的瘫痪侧下肢基本恢复正常运动能力,而对照组织不能,结果令人鼓舞。

在基本完成临床前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与苏州大学神经外科惠国祯主任合作,在征得患者充分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尝试性地将我们研发的羊膜干细胞制剂有选择地用于一些疾病(如脊髓损伤)的临床试验研究,特别是一些临床治疗己证明几乎不可逆的病人以排除损伤自愈,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

脊髓损伤产生神经细胞进程性死亡,轴突退化和多种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丧失。印度科学家Sankar等的实验室将戴帽猴(bonnetmonkey)脊髓切断后移植了人羊膜上皮细胞,可以看到移植的细胞整合到脊髓,能够长期生存,并能阻止疤痕形成(Roleofhumanamnioticepithelialcelltransplanta-tioninspinalcordinjuryrepairresearch.Neuroscience;:11-7)。我们与医院惠国桢、李向东教授合作用恒河猴作了上述同样实验,不仅能证实上述现象,而且恒河猴的后肢运动能力完全能够恢复(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3(2):-52)。

我医院合作,在医院神经外科专家惠国桢教授指导下,于年3月16日用人羊膜上皮细胞对一位C5-C7高位截瘫天后的65岁老人进行治疗,一个月后能够自主控制大小便,四肢感觉及运动功能已有恢复,能独立翻身、坐立,在搀扶帮助下可站立,治疗40天后就出院了。用人羊膜上皮细胞治疗这位老年病人出院回家5个月后,我们作了一次回访,看到他在家人搀扶下能够行走,病情有了进一步改善。

从这一病例可以看出:人羊膜上皮细胞对单纯性的脊髓损伤治疗有明显的效果。

下面医院神经外科提供的病例报告:

病例1:患者因“颈部扭伤四肢麻木无力2月”,于年2月9日以“C5-7椎体硬脊膜外血肿,高位截瘫”收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入院前2月(6.12.7)晨练拉单扛时突感左侧肢麻木,走回家后麻木加重,并感左侧肢体无力,到无锡市二院就诊,诊断为“脑中风”住院治疗,具体治疗不详,病情不见好转,逐渐加重,四肢无力,以下肢为著,颈根平面以下麻木,MRI检查示C5-7椎硬脊膜外异常信号病灶,考虑“硬脊膜外恶性病变”,请无锡四院有关专科会诊,意见仍为“硬脊膜外恶性病变”,又到医院门诊,考虑“C5-7椎体硬脊膜外血肿,高位截瘫”,发病2月后到无锡三院就诊收入院治疗。入院时查体:T:36.5℃,R:16次/分,P:96次/分,BP:/63mmHg,神清,病痛面容,无呼吸困难,感觉:胸乳头平面(T4)以下皮肤痛、温、触觉减退。运动:左上肢近端肌力III级,远端肌力II级,右上肢近端肌力II级,远端肌力0级;左下肢近端肌力III级,远端肌力II级,右下肢近端肌力0级,远端肌力0级。肌张力:四肢肌张力降低。腱反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膝反射减弱,腹壁、提睾反射、球海面体肌、肛门反射消失,大小便失控。病理反射:Babbinski征阴性。C5-7棘突轻压痛。MRI检查示C5-7椎硬脊膜外梭形异常信号,提示急性硬脊膜外血肿。诊断:C5-7椎体硬脊膜外血肿,高位截瘫。于年3月16日在全麻下行C5-7椎板减压,植入羊膜细胞1.5××1m1+明胶海面,植入Ommaya管,术后次日感双上肢左下肢活动明显改善。因植入Ommaya管处切口CSF漏,于年3月24日在局麻下拔除Ommaya管。年3月28日复查脊髓功能:左肋下平面(T7)、右腹股沟平面以下皮肤痛觉减退、温、触觉存在,左上肢近、远端肌力V级,右上肢近端肌力III+级,远端肌力II级,皮肤痛,温、触觉存在,左下肢远端肌力IV,右下肢肌力近端III级,远端II级(跖伸、跖曲),皮肤痛,温、触觉存在,四肢肌张力略低,右肱二头肌腱反射活跃,双膝反射对称,腹壁、提睾反射、球海面体肌、肛门反射消失,大小便有便意,不能控制,但能排出,无明显尿潴留。分别于年3月28日,年4月12日在局麻下行L3-4间隙腰大池穿刺,置硬膜外麻醉留置管近T1-2椎平面,注射羊膜细胞7××1m1和1.5××1ml。年4月13日复查脊髓功能:左脐平面(T10)、右腹股沟平面以下皮肤痛觉减退,温、触觉存在,左上肢远端肌力V级,右上肢近端肌力IV+级,远端肌力III级,皮肤痛,温、触觉存在,右上肢自发疼痛,左下肢远、近端肌力V,右近端III级,远端II级(趾伸、跖曲),皮肤痛,温、触觉存在,四肢肌张力无明显增高,右肱二头肌腱反射相对活跃,双膝反射对称,腹壁、提睾反射、球海面体肌、肛门反射消失,大小便有便意,控制能力差,但能自行排出大小便,无明显尿潴留,C5-T1皮肤切口一期愈合。年4月28日复查脊髓功能:左脐平面下3cm(T11)、右腹肌沟平面(L1)以下皮肤痛觉减退,温、触觉存在,左上肢远端肌力V级,右上肢近端肌力V级,远端肌力III级,皮肤痛,温、触觉存在,右上肢自发疼痛减轻,左下肢远、近端肌力V,右下肢近端III级(膝关节屈曲离床面15cm),远端II级(跖伸、跖曲),皮肤痛,温、触觉存在,四肢肌张力无明显增高,右肱二头肌腱反射相对活跃,双膝反射对称,腹壁、提睾反射、球海面体肌、肚门反射消失,大小便有意,控制能力差,但能自行排出大小便,无明显尿潴留。能独立翻身、坐立,在搀扶帮助下可站力。(记录者: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陈革.04.28)

病例2:患者姓名:华定兴,性别:男,年龄:56岁,住院号:,TEL:住址:无锡山锡山区。患者于07年8月11日夜间开助力车时不慎摔倒。当时感颈部疼痛不适伴四肢不能活动,颈部以下平面感觉消失。送医院,查X线片及MRI显示C4,5,6棘突骨折,C4椎体骨折,C5,6,7,8颈髓受压变形,呈串珠状,收住该院。径前入路行C4,5,6椎体固定术,术后两上肢逐步能活动,但双手末端手指关节不能活动。C3(及)双下肢肌力0°,无自主活动。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查BP/54mmHg,神志清,反应灵敏,应答准确,双瞳等大,GOS14分(E4V5N8),颈部活动受限,由颈托固定,双上肢肌力4°,双手手指关节不能活动。双下肢肌力0°。胸部温痛觉T3以下感觉平面消失,双上肢温痛觉:C5.C6.C7.C8.T1存在。双下肢:温痛觉消失,双侧位置觉存在。双侧巴彬氏征阴性。保留导尿。诊断:截瘫,颈椎损伤,C4椎体骨折,C4,5,6棘突骨折。-10-12附二院肌电/诱发电位示双胫后神经双侧正中神经SLSEP示皮层电位均未引出。-10-18于全麻下行颈3,4,5,6椎板切除减压术+omaya管植入术+羊膜干细胞注射术(3×),术中于颈4,5,6颈髓3点注入细胞共,再用浸润细胞的明胶海绵敷于受伤颈髓处。Omeya管置入C4,5,6颈髓处。Omeya囊腔接入Omaya管输入端置于皮下。-10-19晨:右手拇指能对掌活动,右手余四指能轻度屈曲。-10-21:双脚大拇指位置觉恢复,双脚触觉恢复。-11-09:双大腿、双脚温度觉恢复。-11-21:左脚背能柘屈,有便意,大便能准确预报。-11-30:左下肢在托住膝弯处能按吩咐抬起左小腿且能伸直,右小腿也能如此,肌力稍差。左小腿肌力2-3°,右小腿2°-。痛觉平面右胸10水平,左胸8水平(腹部平面)。-12-6左小腿疼痛刺激后能屈膝关节,肌力2-3°。右小腿疼痛刺激也能屈膝关节。感觉全身疼痛不适。(记录者: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陈革.12.30)

该病人穿刺注入羊膜干细胞注射液剂量:

07-10-18

07-10-26,

07-11-2

07-11-8

07-11-15

07-11-23

07-11-30

07-12-6

我们在研究人羊膜上皮细胞治疗动物脊髓损伤时,注意到因神经损伤造成的小便失禁治疗。根据神经损伤的部位不同,神经源性膀胱的病患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痉挛性神经源性膀胱,是因为比较高位(腰椎以上)的中枢神经受到损伤,这样病患会有不自主排尿的症状,由于膀胱是处于一种痉挛性收缩的状态,所以膀胱的容量常常是小于ml,而膀胱内的压力也会比较高。另一种是松弛性神经源性膀胱,是因为损伤部位比较低,使得膀胱肌肉失去收缩力,整个膀胱胀得很大,积了很多尿液后才会有部分尿液由尿道溢流出来。

神经源性膀胱至今尚无很理想的治疗方法,其治疗原则是保护上尿路功能,有效控制感染,避免尿失禁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我们用人羊膜上皮细胞治疗动物脊髓损伤时,首先观察到动物下身的毛发由潮湿渐渐变干,这表明动物因脊髓损伤造成的小便失禁,因人羊膜上皮细胞治疗首先恢复的是对小便自主的控制,说明人羊膜上皮细胞能有效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功能失调,尤其是改善痉挛性神经源性膀胱功能失调,进而改善和恢复膀胱对小便自主控制的生理功能(专利申请号:43857.6)。

2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

创伤性脑损伤及其并发症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严重的最终会造成植物人或死亡。由于传统治疗方法难以取得良好的疗效,因此干细胞移植就有可能成为治疗创伤性脑损伤主要的方案。由于人羊膜上皮细胞不但能表达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标记,还能合成释放神经营养因子,移植后也无排斥反应,利用它来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应该是一个理想的临床方案。可惜至今还未见其他实验室发表过这方面的研究论文。我们用大鼠制作损伤性脑损伤模型,用羊膜上皮细胞治疗后可以明显改善大鼠运动功能(中华神经外科杂志6;22(3):-3)。在医院惠国桢教授指导下,我们与医院神经外科合作,对一位因交通事故造成创伤性脑损伤而呈植物生存状态天后的病人,用人羊膜上皮细胞进行治疗。治疗40天后病人有微笑反应,顺目反射,左手有吩咐握手动作,据陪伴病人的家属口述,病人左手能自行摸床边小孩头。

下面为医院神经外科提供的病例报告:

病例3:患者双额叶、右颞叶脑挫裂伤,右额颞顶急性硬膜下血肿,右半球脑肿胀,弥漫性轴突损伤,左中颅底骨折,脑疝晚期,左顶头皮挫伤。病史:因车祸致颅脑伤1.5小时于年2月26日11:30时急诊入院,入院前1.5小时(年2月26日10:00时)骑自行车被面包车撞倒,昏迷,左耳出血,呕吐,既望有慢支炎病史。就诊时:去脑强直,GOS平分4分,左耳活动性出血,右瞳孔散大,做完CT后左瞳孔散大,急诊右额颞顶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气管切开,术后散大瞳孔回缩,四肢定位反应,腰穿及常规治疗,术后2周气道痰多,肺部金葡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术后前3周CT复查脑室无明显扩大,脑积水不明显,偶有自发睁眼,握手吩咐动作反应微弱,伤后4~6周逐渐出现四肢屈曲,肌张力增高,无自发睁眼,无握手吩咐动作反应,CT复查示脑皮质变薄,脑室扩大,脑积水,呈植物生存状态。经减压皮瓣右侧脑室穿刺羊膜细胞移植治疗:鉴于常规治疗近3月,意识、神经功能无改善,去皮质植物生存状态,采用羊膜细胞脑室移植治疗,分别于年5月17日16:00第1次注射治疗,剂量:10×/ml×1.5ml;年5月31日15:30第2次注射治疗,剂量:10×/ml×1.5ml;年6月14日14:00第3次腰椎3-4间隙穿刺羊膜细胞注射治疗,剂量:10×/ml×1.5ml。第1次注射后9天(07年5月26日):发现减压皮瓣张力降低,有皱眉表情。刺痛(打针时)肢体回缩,四肢肌张力有降低。复查CT脑室周边水肿减轻。实施治疗第40天(年6月25日9:00)左手有吩咐屈指动作,有微笑反应,顺目反射。皮瓣张力平皮缘。第41天(年6月26日16:20)查体:左手有吩咐握手动作,微笑反应较前反应灵敏,据陪伴述病人左手自行摸床边小孩头;临出院前(年7月10日):胃管饲,口喂流质食能吞咽,呛入气道;二便反射性排出。功能障碍评分(DRS):治疗前20分,治疗后第54天15分。3次穿刺羊膜细胞注射治疗无畏寒、发热、颈强、呕吐等任何不良反应。(记录者: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陈革.07.11)

3脑中风(stroke)

脑中风也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种脑血管突发性的血流循环障碍性疾病。可分成缺血性、出血性和混合性(同时存在缺血和出血)。病因很多,例如高血压、血栓、血管瘤、血管梗塞、心脏病等。不管何种病因引起,都会造成短期急性神经元死亡和长期神经元调亡,从而引起脑功能障碍和肢体瘫痪。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人们正在期待干细胞的治疗。正如前面所说,人羊膜上皮细胞具有神经细胞生化特性,有望成为脑中风治疗的重要手段。Okawa及其同事最早用羊膜上皮细胞治疗成年沙鼠(gerbils)脑缺血,观测到羊膜上皮细胞迁移到海马CA1锥体层,存活下来,并转化成神经元样细胞和神经干细胞(Amnioticepithelialcellstransformintoneuron-likecellsintheischemicbrain.Neuroreport1;12:3-7)。我们实验室用人羊膜上皮细胞移植到脑缺血大鼠脑内,能够明显改善大鼠行为和运动,而且也能缩小脑梗死体积。若羊膜细胞再转入GDNF,治疗效果更为稳定和明显(Humanamnioticepithelialcellsamelioratebehavioraldysfunctionandreduceinfarctsizeintherat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model.Shock;29:-11)。后来,我们用人羊膜上皮细胞直接注射到侧脑室,避开对脑实质的二次损伤,治疗能够也能够达到同样效果。

人羊膜上皮细胞治疗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效果也很明显(Treatmentofintracerebralhaemorrhageinratswithintraventriculartransplantationofhumanamnioticepithelialcells.CellBiolInt;34(6):-7)。通过给脑出血大鼠的侧脑室注射人羊膜细胞,对脑出血后脑脊液内多巴胺浓度升高具有强烈抑制作用,表明这种治疗很有临床价值。在脑损伤的急性初期,脑内会分泌大量多巴胺,从而引起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大量释放,与受体NMDA结合,激发大量钙流入,促进自由基生成,引发神经兴奋毒,造成神经细胞伤害和调亡,扩大脑的进一步损伤。这种现象不仅为脑出血所特有,脑缺血、脑缺氧、创伤性脑损伤、低血糖等都会引发神经兴奋毒,尽管脑损伤诱因不同,但它们都存在同样的损伤机制。及早控制多巴胺水平升高,应是治疗脑损伤早期共同采取的手段。

羊膜干细胞(5ioticstemcells)临床应用的先进性

与其他干细胞如脐血、脐带或绒毛膜等间充质干细胞相比,羊膜干细胞有如下优势:

1、无免疫排斥反应、移植无需配型

如前所述,由于羊膜组织是来源于胎儿的产物,暴露于母体免疫系统监视下,AECs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座位(humanleucocyteantigen-DR,HLA-DR)低表达,不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II类抗原如HLA-A、B、C抗原和β2免疫球蛋白,使得移植后不会产生免疫原性。此外,人羊膜干细胞同时存在HLA-E、-G抗原,它们具有免疫抑制活性。正是由于羊膜干细胞这些特点,使其临床治疗时可多次输注而不会产生任何免疫排斥反应。相应的,已有国外研究报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治疗,随着多次输注,体内可逐步产生免疫排斥反应。

2、分泌多种神经递质和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发育生物学研究认为神经发生早期,羊膜组织直接与神经上皮联系,向羊水中释放神经递质及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羊膜上皮细胞具有神经细胞生物化学方面的特性,能合成和分泌多巴胺(DA),细胞膜上表达多巴胺的受体D1和D2,质膜上也有多巴胺转运蛋白(dopamineneurotransmittertransporter,DAT)表达。此外,羊膜上皮细胞能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例如:BDNF、NT-3、NGF等)和其他神经递质和调质(例如:儿茶酚胺、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组胺、五羟色胺、尿紧张素、神经紧张素和生长激素抑制素等)。从这既是羊膜干细胞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治疗的作用机理之一,也是其他干细胞所不具备的。

3、具有向三个胚层分化的潜能

羊膜干细胞可表达早期干细胞的一些不同标记如:OCT-4,碱性磷酸酶,神经细胞特异的胶质纤维相关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标记(MAP2)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标记(nestin),肝薄壁组织细胞蛋白,α-甲胎蛋白等。这说明既然羊膜形成于胚胎内细胞团发育早期,就有可能保留未成熟低分化的干细胞,仍保留多分化潜能。

由于羊膜干细胞来源于外胚层,而间充间质干细胞来源于中胚层,羊膜上皮细胞应该具有向神经干细胞和神经组织分化的潜能,而且要比其它来源方便的成体干细胞(例如: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能力要强。早在年Sakuragawa就提出:人的羊膜上皮细胞可以作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祖细胞,因为它能表达这两类细胞的分子标志物。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羊膜上皮细胞在体外很容易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也可不经体外诱导,直接移植到体内治疗神经损伤及退行性疾病。因此针对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的治疗,羊膜干细胞显然具更多的神经细胞分化潜能。如上所述,在特定的体内微环境如通过脑室内、脑组织内和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羊膜干细胞具有通过向神经细胞分化,向损伤部位迁移,修复神经系统损伤的作用。这也是其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治疗的另一个作用机理。

4、不致瘤

研究表明,与其他干细胞相比,羊膜干细胞缺乏端粒酶,这决定了其在体外扩增不超过5代。正是由于羊膜干细胞的这个特点,使其可成功于绕开干细胞临床应用大家所







































白癜风的治疗偏方
北京治白癜风到哪家医院比较好


转载注明  http://www.pbczw.com/ncxzl/9812.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脑干出血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