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进展
外科手术治疗是当前肝癌的首选治疗手段,通过手术治疗的肝癌5年生存率总体达20%~40%。
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生物学探索不断深入、对肝脏解剖认知水平不断的加深及外科治疗技术的发展,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模式也取得很大突破。现代肝癌治疗新技术和新手段的应用也为肝癌外科治疗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年12月5日BESTofHCC多吉美专家会在深圳召开,国内肝癌外科治疗领域多名外科专家毕新宇、陈敏山、丛文铭、荚卫东、钦伦秀、吴力群(排名按字母先后顺序)共同就近十年肝癌外科治疗技术的进展展开了讨论:
首先,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认识到术前全方位评估的重要性,术前评估是原发性肝癌不容忽视的部分,主要包括对肿瘤生物学行为、患者肝硬化程度及肝炎状态这三面进行评估。
从微观、宏观两个角度整体把握,对肝切除术式选择有指导意义,有利于对术后的预后进行正确评估。同时改善手术不利因素,为手术治疗创造有益条件。近年来,外科技术也取得了「更精准」和「更微创」的进展。
精准外科,包括精准的病理诊断、精准的手术方案选择、精准的方案规划、精准精细的手术解剖等。「更微创」包含微创手术和微创伤两个理念。
随着对肝脏解剖水平的认识加深、腔境技术及肝门阻断技术的精进,与手术相关的大出血死亡原因极为罕见,外科手术更安全。除此之外,肝移植技术日渐成熟,已成为某些医疗单位的常规手术项目。
多结节肝癌中微血管侵犯(MVI)的问题长期以来是外科治疗的难点,主要挑战在于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比较高。
韩国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通过对年6月到年5月份间例肝癌患者进行分析显示,多结节组患者6个月内复发率高达60%。对于这样一类术后高复发转移风险的中晚期肝癌,最佳治疗策略尚无定论。
为保证切除率,外科治疗上也进行了术式上的一些讨论,通常把手术适用范围内的多结节型肝癌分为四种模式,一种模式是多个病灶局限于相邻的1-2个肝段,术式可采取解剖性的肝叶或肝段切除;第二种模式是病灶不局限于1-2个肝段,扩展至3个肝段以上,术式采取解剖型的肝叶切除;第三种模式是2-3个病灶分布在相距较远的肝叶,左右各一,可分别切除;第四种模式是3个以上的病灶分布在肝脏不同部位,可做局部切除,或联合术中射频消融。
从亚洲治疗情况来看,对于可切除的多结节肝癌,手术疗效优于中期肝癌的标准治疗——TACE治疗,但是同样面临复发转移的问题。从一些小样本回顾性研究来看,高危复发病人术后进行一到两次介入治疗,可以达到降低复发风险的作用。
另外,索拉非尼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及肝癌术后RAF-MEK-ERK复发通路,可相对延缓复发时间。
医院发起的一项回顾性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平均于术后19.8天(6~58天)开始服用索拉非尼,平均服用7.33个月(1.8~18.0个月),对照单纯手术组发现OS(18.6:11.9个月)和TTR(7.1:5.0个月)均延长。
在肝癌患者术后管理方面,一些内科治疗,如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免疫治疗等和心理疏导,强调个体化治疗,对降低肿瘤复发率方面也尤为关键。
手术切除治疗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在过去十多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精进,手术切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不断提高。
肝癌外科发展不仅仅局限于手术技巧、设备方面的改进,注重对肝脏储备功能、肿瘤可切除性的术前评估和白癜风治疗小偏方北京治疗白癜风好方法
- 上一篇文章: 戏说医院那些好好的人,怎么说没就没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