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高血压患者注意不良生活方式严重
滨医附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李跃荣介绍,在高血压门诊,经常有血压不能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就诊时告诉医生:“可能是近几天喝酒了或者熬夜了。”他强调,不良的生活习惯可以引起高血压,也是血压不能控制在正常范围的主要因素。
他提醒,高血压的控制不能只依靠药物,改变自己的一些生活陋习,有利于血压降低,才能保护心脏、大脑、肾脏、血管不受损害。因为在我国约50%的心脑血管、慢性肾病及糖尿病死亡可归因于高血压。人们通过进行健康宣教,饮食、运动、心理、服药等干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可大大降低高血压引发的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
随性降压不科学高血压对心、脑、肾等人体重要器官的损害是缓慢、长期、持续的,血压一天得不到有效控制,这种损害就会一直存在。随着病情的深入发展,会造成冠心病、心衰、脑卒中、肾病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产生。同时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在早期感觉不到任何症状,这也是高血压被冠以“无声的杀手”的原因。
当前高血压疾病存在“三低”的情况,即知晓率低、治疗率低、达标率低。李跃荣介绍,目前约有三分之一高血压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在已知自己患有高血压的人群中,心存侥幸不治疗、不吃药者为数众多;已临床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中,七成以上的患者血压没有达到控制目标。
“/90”既是高血压诊断的分界线,也是高血压治疗的起始线,更是高血压控制的达标线。患者如果自测或筛查发现血压过高时,不要置之不理,医院就诊。
然而,李跃荣医师结合当前临床实际情况看,存在一个问题很常见,即患者高血压用药“很任性”:比如没有症状就不用药、血压降至正常就停药,出现症状时才吃药,没有症状或者血压平稳了就停药;只用药不监测,持续用药却不定时测量血压;还有些患者过分依赖食疗或保健品,只相信中药或者保健品,认为毒副作用小等。而这些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可能会适得其反。
不良作息酿恶果李跃荣表示,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降低血压,还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发病甚至死亡的危险。这就要求高血压患者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积极控制已经检查出来的所有可逆性危险因素并积极治疗。
在年龄、性别因素、遗传因素之外,不良生活习惯对高血压疾病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高脂饮食、高盐饮食、嗜酒、超重、心理压力等,长期如此极易造成高血压疾病的产生。在鲁北地区,吃盐超标的情况显著存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又造成了高脂饮食的问题,工作、生活的快节奏造成个人精神压力增加,从而造成地区高血压人群数量骤升。
让李跃荣印象深刻的一位高血压患者是他的朋友,因为嗜酒,那位朋友30多岁就出现高血压症状,但用药一段时间后就忽视了,经常通宵打麻将,生活作息不规律,最后突发大面积脑干出血,不治离世,那年他才42岁。“临床上这种情况时有发生,警醒我们,错过最好的治疗时机,一则血压不易控制,二则对器官的损害无法挽回,应当时刻注意高血压疾病的影响。”
李跃荣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生命健康的四大基石”,对于高血压患者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这四个方面分别是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平衡饮食需要荤素搭配、低油低盐,适当运动则是要适量运动、经常运动,戒烟限酒应该是不抽烟、少喝酒,不论什么酒,酒精量每天不应超过25克,比如50度的酒大约在1两左右。
按时复诊定药量“有些人认为长期服用降压药,会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还有些高血压患者排斥用药主要原因是担心副作用,怕一旦用药就停不下来,也怕用药对身体不好。这种说法有依据吗?”记者问。
“对于任何疾病,患者需要考虑吃药与不吃药的利害比。血压不降下来的危险,可是威胁生命的。”李跃荣当即回答。
以心内科治疗比较多的心房颤动为例,李跃荣详细解释了用药“度”的问题。心内科房颤病人很多,房颤病症主要是容易引起血栓,到达脑部就是栓塞,到达四肢则会造成坏死。治疗的主要方法就是服用一种叫“华法林”的药物。华法林是目前临床上重要的口服抗凝血药物,广泛应用于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房颤等治疗。而这种药物的吃少了不管用,吃多了则会引起出血,服用量应该按照查血情况而定,患者应该定期复诊才行,而很多患者做不到这一点。
同样的,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用药也需要遵循适量原则。李跃荣建议患者,定期测量血压,随时调整自己的用药量,及时就医遵医嘱,以提高降压治疗的达标率。
(来源:鲁北晚报)
北京哪治白癜风北京中医医院治疗白癜风用什么方法- 上一篇文章: 不解释,案例说话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