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吃播突然去世,背后隐藏的是残害

时间:2024/10/2来源:脑出血治疗 作者:佚名 点击:

昨天看到一篇新闻,沈阳有一位“吃播”王先生因突发脑出血而去世,年仅30岁。我那个年代没有“吃播”这个职业,也是通过网络了解了一下,才知道这是一种直播吃饭过程的工作,如这位王先生就是每天直播自己吃肘子、红烧肉、烧鸡之类的“硬菜”,而这项工作也使他的体重在半年间暴涨了80斤。从一名医生的角度来看,我当然不支持这种暴饮暴食的行为。事实上,我认为正是短时间、高密度地吃这些肥甘厚腻的吃食,才为这个年轻人最后的结局埋下了祸根。

中医将缺血引起的脑梗塞和出血形成的脑溢血统称为中风或者卒中,据年的《中国卒中流行报告》显示,中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卒中,目前这种疾病已经成为造成国人死亡的第一大原因。

就中医角度来看,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所以吃太多肥肉、甜食这些膏粱厚味的食物,很容易在体内酿痰蕴热,热甚则生风,这也是引起中风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并非是最新的研究,在北宋的医著《太平圣惠方》中就有“饮食不节,酒色过度,忽中此风,言语謇涩.半身不遂”的记载,可见古人对暴饮暴食引发中风这件事已经有所警觉。但北宋时能经常吃肥肉、甜食的估计只有少数贵族和富商,现代生活条件提高了,让更多百姓能吃得起这些食物,反而也让中风这类疾病有了可乘之机。

此外,肥胖也同样是引发中风的重要原因。“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曾经说过:“肥人腠理致密而多瘀滞,气血难以通利,又阳热又甚而郁结,故卒中也”。同为“金元四大家”的朱丹溪也认为中风的形成是“肥白人多痰湿”“痰生热,热生风”之故。后到清代的医著《杂病源流犀烛》中更是写明:“肥盛之人……无奈形盛气衰,往往亦成中风”。由此可见,祖国医学早已充分认识到肥胖与中风关系密切。

这个结论同样被现代医学所支持。现代流行病学研究认为,肥胖者往往伴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都是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高危因素。而上文提到的王先生,在成为吃播之前体重就高达斤,并有高血压和高血脂的问题,虽然一直在吃药控制,但开始直播后这半年内暴涨的80斤体重,很明显让他本就脆弱的循环系统出现了致命损伤,最终以脑干出血的形式夺走了他年轻的生命。

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正处在上升阶段,基本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此类疾病,而每5例死亡中有2例死于此类疾病。在这些心脑血管疾病中,中风也是特别致命的一种,而且患病人数颇多。对于这个可怕的“凶手”,中医历代都非常重视其预防工作,强调的是“无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原则,如清代医著《证治汇补·中风篇》中就有“平人手指麻木,不时眩晕乃中风先兆,需预防之,宜慎起居,节饮食,远房帏,调情志”的记载。尤其对于肥胖和喜欢暴饮暴食的人来说,节制饮食是预防中风的重中之重,一定要“管住嘴,迈开腿”,通过运动和饮食管理让体重降下去,同时保证休息,调畅身心,这样才能最大程度降低出现中风的几率。



转载注明  http://www.pbczw.com/ncxzl/15699.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脑干出血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