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初心母亲住进重症监护室,她却只能抽
设计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shishang/20004.html
母亲住在重症监护室,她却奋战在救人治病岗位上.......
在患者眼中,医院妇产二病区主任王玲,尽职尽责,医术高超;在家人眼中,她是永远忙碌、随时待命的女儿、妻子、母亲……
4月22日,在这个看似平凡的日子里,却是王玲很煎熬的一天。正当她像往常一样忙碌时,突然接到消息,母亲在家突发癫痫,生命垂危,已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ICU)。
作为一名从医20多年的医生,王玲清楚,进ICU意味着什么。然而,面对病情危急的母亲,她强忍泪水,将母亲交给ICU的同事,转身又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
王玲整理工作资料
4月24日,强忍着对母亲病情的牵挂,王玲主持了四川省妇科及乳腺疾病治疗中心专家到院开展德国标准化妇科肿瘤诊疗质控模式会议。通过多方式、多模式、多途径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提高妇科恶性肿瘤诊疗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发展,进而提升区域内妇科癌症防治水平,使区域内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可以享受到同质化服务。
出诊、查房、手术、主持科室工作......每天的时间都被填满,母亲入院的事,她没有告诉科室任何人,只能在下班后“偷偷”去看一眼母亲。
5月1日一早,一个病人产后大出血从院外转到重症监护室,院方立即启动紧急抢救,在抢救室,王玲竭尽全力,从早上一直忙到下午4点,终于让病人转危为安。也是在这一天,科室人员才从抢救过她母亲的同事口中得知,王主任的母亲还住在重症监护室,大家都十分感动。
王玲关心患者
王玲是个原则性、韧性都很强的人,谈起工作,她侃侃而谈,提起母亲时,她红了眼眶。早在年,母亲便因脑干出血导致瘫痪,医院住了3年,由于工作忙无法抽身,只能让护工替自己照料,多年来,她对母亲感到十分亏欠。对孩子、丈夫亦是,即便如此,家人从未有过怨言。
在家庭角色上,她常常是缺席者,在工作角色上,她却是坚守者。“一直付出也一路收获着。”王玲这样总结道。
5月8日,13点30分,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见到王玲时,她在办公室用简易床休息了片刻,鉴于当天排号等候的患者多,她特意提前了半小时出诊。作为资深医生,她只要出诊,多的时候一天要看诊80~90个号,少的时候也有40~50个号。
坐诊
来到门诊室,她戴上小喇叭,立即叫号看诊。记者注意到,她把看诊时间把控得十分紧凑,问诊一针见血,迅速做出判断,每个患者看诊时间基本控制在5分钟左右。在与患者交谈过程中,总是面带微笑,轻言细语,细心嘱咐,让患者备感温馨。有患者称:“王主任亲和得很,找她看病,病痛都要减轻一些。”
殊不知,王玲曾经也是个不苟言笑的人,觉得医生的本分与追求就是为病人看好病。从过去一脸严肃到如今满脸笑容,这一转变还源于身份的转变。年9月,担任主任一职后,拥有了医务工作者和管理者双重身份,她做出了更多思考,制定了完备的制度管理方案,在团队的文化建设、团队力量、人才培养、医患关系等方面也进行探索、实践。
有一次,王玲自己生病住院,有的医务人员语气生硬让她感觉内心很受伤,有的医务人员温和细致让她备感温暖。此后,她开始反思,再高超的医术,都需要一份“心灵鸡汤”。
于是,她在科室开始探索“微笑天使”公益活动,这项活动要求病区的每一位医务人员,在接待病人、问诊病人、为病人诊疗和服务时,时刻保持微笑,始终保持礼貌用语,语气亲和暖心。
王玲(右)微笑接诊
该活动会定期通过病人的满意度调查、病人的选票,评选出“微笑天使”明星,作为大家学习的楷模。如今,微笑如同玫瑰,香飘整个妇产二科病区,乃至每位患者的心间。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王玲说,她会一直用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鞭策自己,坚守从医初心!
图文:伍雪梅
来源:最内江
本文来源:光明网
- 上一篇文章: 重磅刘强东要改造30000家智能加油站
- 下一篇文章: 全面从严治党在路上15个红包退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