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告诉您,药品不良反应要正确看待
前言
在药房窗口工作时,病人常常会问“这个药有没有副作用啊”,药师通常会回答“有”,这时病人常常会很紧张甚至拒绝用药。那么今天就跟大家谈谈药品的不良反应。
药品都有不良反应
那么如何
正确看待药品不良反应
ADR:不良反应
什么是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临床使用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也就是说药品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不能说明药品质量不好或者使用不当,任何药品都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分类及产生原因
一般情况下,药品不良反应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①副作用:是指在治疗量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产生副作用的原因是药物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例如在麻醉时使用阿托品是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术后肺炎发生,但同时引起的腹胀、尿潴留就是副作用。
②毒性作用:由于病人的个体差异、病理状态或合用其他药物引起敏感性增加,在治疗量时造成某种功能或器质性损害。例如庆大霉素等具有耳毒性。
③首剂效应:一些病人在初服某种药物时,由于机体对药物作用尚未适应而引起较强烈的反应。例如哌唑嗪等降压药首次应用治疗高血压可导致血压骤降。
④变态反应(过敏反应):药物或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作为抗原刺激机体而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这种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无关或关系甚少,治疗量或极少量都可发生。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血清病综合征、哮喘等。
⑤继发反应:由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例如应用抗肿瘤药物引起机体免疫力低下。
⑥特异质反应:因先天性遗传异常,少数病人用药后发生与药物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有害反应。该反应和遗传有关,与药理作用无关。
⑦停药综合征:一些药物在长期应用后,机体对这些药物产生了适应性,若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就会使机体处于不适应状态,而导致反跳回升现象和疾病加重等。例如停用高血压药物出现血压反跳及心悸、出汗等症状。
不良反应有哪些临床表现
最常见于皮肤及其附件,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瘙痒、皮肤红肿等;其次为消化系统,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泻等;第三为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主要为头晕,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等;第四为局部损害,临床表现为眼肿,手麻等;第五为心血管系统,临床表现主要为心悸、心慌、血压改变等。
发生不良反应时怎么办
首先应停药,一般的不良反应在停药后会很快消失;并向医生咨询,若症状确属药品不良反应,今后应慎用该种药品。如果不良反应非常严重,医院就诊治疗,及时使用有助于药物从体内排出,保护有关脏器功能的其他药品。
如何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①向医生提供自己及家族详细的食物和药物过敏史,这点对有过敏倾向和特异质以及有不良反应家族史的患者十分重要。
②向医生提供在不同科室开具的药品和自用药品的使用情况,避免重复用药以及联合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
③用药时密切观察自身身体变化,以便及时停药和处理,防止恶化。
④严格遵守医嘱,对于有些用药后需要按规定检查器官功能的要及时复查。
- 上一篇文章: 艾灸有疑问请看此文一切恍然大悟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