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职称考试试题分享基础知识
1.关于康复医学描述错误的是()。
A.核心理念是以人体功能障碍为中心
B.治疗手段以非药物治疗为主,强调患者主动参与和合理训练
C.治疗目的以功能障碍为核心,强调改善、代偿、替代的途径来提高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
D.临床评估以躯体、心理、生活、社会独立功能为主
E.工作对象是各类功能障碍者和残疾者
A
2.康复的最终目标是()。
A.采用综合措施(医疗、教育、职业、社会和工程等)进行康复
B.以残疾者和患者的功能障碍为核心
C.强调功能训练、再训练
D.以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为最终目标
E.提高生活质量
D
采用综合措施以残疾者功能障碍为核心训练、再训练,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残疾者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才是康复的最终目标。故选D。
3.以下哪项不是康复医疗的共性原则()。
A.因人而异
B.循序渐进
C.综合治疗
D.持之以恒
E.主动参与
C
4.不能用于计数肋骨和椎骨的结构是()。
A.胸骨柄
B.肩胛下角
C.胸骨角
D.第7颈椎棘突
E.胸骨体和柄结合处
A
肩胛下角平对第7胸椎棘突,胸骨角平对第2肋软骨,第7颈椎棘突是低头时颈部最隆起之棘突,是背部计数椎骨的标志,胸骨体和柄结合处也即胸骨角,胸骨柄无法计数肋骨和椎骨。
5.以下属于单轴关节的是()。
A.桡腕关节
B.拇指腕掌关节
C.髋关节
D.肩关节
E.桡尺近侧关节
E
单轴关节是指关节只有一个运动轴,关节仅能围绕此轴做与之垂直的运动(即一个平面的运动)。单轴关节包括屈戍关节和车轴关节。
6.肱骨内上髁后方的一浅沟是()。
A.桡神经沟
B.尺神经沟
C.结节间沟
D.半月切迹
E.冠突窝
B
7.属于上臂后侧肌群的肌肉是()。
A.三角肌
B.肱三头肌
C.肱二头肌
D.喙肱肌
E.肱肌
B
8.具有囊内韧带的关节是()。
A.踝关节
B.肘关节
C.肩关节
D.颞下颌关节
E.膝关节
E
膝关节囊内具有膝前、后交叉韧带,其他还有囊内韧带的是髋关节,内有股骨头韧带,本题其他选项均无囊内韧带。
9.使踝关节内翻的肌肉主要是()。
A.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B.腓肠肌、比目鱼肌、胫骨后肌
C.胫骨前肌、胫骨后肌
D.胫骨前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E.胫骨后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C
胫骨前肌起自胫骨前外侧面、腓骨前面及其间的骨间膜,止于第一楔骨及第一趾骨底,作用是使足背屈并内翻;胫骨后肌起自胫、腓骨和小腿骨间膜的后面止于舟骨粗隆及第1~3楔骨的跖面,作用是使足跖屈并内翻。
10.影响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固性因素不包括()。
A.关节面的形态
B.关节头和关节窝的面积差
C.关节辅助结构的状况
D.滑液囊、滑液鞘的大小和滑液的多少
E.关节内结构的影响
D
11.下列哪块肌肉属于背肌()。
A.旋前圆肌
B.梨状肌
C.肱肌
D.胸锁乳突肌
E.菱形肌
E
12.成人脊髓下端水平达到()。
A.第2骶椎下缘水平
B.第1腰椎下缘水平
C.第3腰椎下缘水平
D.椎管末端
E.第12胸椎下缘水平
B
脊髓上端平枕骨大孔连于延髓,下端终于成人第1腰椎下缘(小儿平第3腰椎下缘平面),向下以终丝附于尾骨背面。
13.下列关于骨骼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属于横纹肌,又称为随意肌
B.具有一定的弹性,可减缓外力对人体的冲击,并有感受本身体位和状态的感受器,能维持身体的姿势和保障运动时的协调
C.根据配布规律,分为原动肌、拮抗肌、固定肌和协同肌
D.筋膜是肌肉的常见辅助装置之一,分为深、浅两种筋膜,其中,浅筋膜又称为固有筋膜
E.筋膜除具有保护作用外,还能约束肌肉,保证肌群或单块肌的独立活动
D
14.内囊位于()。
A.丘脑、豆状核外侧
B.尾状核、丘脑外侧
C.丘脑、豆状核内侧
D.丘脑尾状核内侧、豆状核外侧
E.丘脑尾状核外侧、豆状核内侧
E
15.脑的动脉来源于()。
A.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B.颈内动脉和主动脉
C.椎动脉和基底动脉
D.椎动脉和锁骨下动脉
E.颈内动脉和椎动脉
E
脑的动脉主要来源于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大脑半球的前2/3和部分间脑由颈内动脉供应,大脑半球的后1/3及部分间脑、脑干和小脑由椎动脉供应。
16.臂丛的组成是()。
A.颈5~胸2
B.颈5~胸3
C.颈4~胸1
D.颈4~胸2
E.颈5~胸1
E
17.支配大腿内侧群肌肉的神经是()。
A.闭孔神经
B.股神经
C.坐骨神经
D.阴部神经
E.隐神经
A
18.下列关于电突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又称缝隙连接
B.突触前、后膜厚度基本相同
C.高电阻通路
D.快于大多数化学性突触
E.可为细胞内游离Ca[~2+.gif]浓度、细胞内pH、膜电压、钙调素和磷酸化作用等因素激活
C
电突触突触前、后膜厚度基本相同,两膜的外单层膜被2~4nm的缝隙分开,其间具有很低的电阻抗,是细胞间电活动由一个细胞直接传导到另一细胞的低电阻通路。
19.体循环起于()。
A.右心房
B.右心室
C.肺泡壁毛细血管网
D.左心房
E.左心室
E
体循环起始于左心室,左心室收缩将富含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动脉血泵入主动脉,经各级动脉分支到达全身组织的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20.上腔静脉()。
A.由左锁骨下静脉与右头臂静脉汇合而成
B.注入右心房之前接受冠状窦静脉
C.注入左心房
D.由左、右两侧的头臂静脉汇合而成
E.注入右心房之前接受副奇静脉
D
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在右侧第1胸肋关节后合成,垂直下行,汇入右心房,在其汇入前有奇静脉注入上腔静脉,接纳头颈、上肢和胸部静脉血。
21.电突触的突触前成分不包括()。
A.粗面内质网
B.突触前膜
C.线粒体
D.骨架纤维
E.突触囊泡
A
22.淋巴导管包括()。
A.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
B.左腰干
C.乳糜池
D.右腰干
E.肠干
A
23.上呼吸道包括()。
A.鼻、咽、喉
B.鼻、咽、喉、气管
C.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D.鼻、咽、气管
E.气管、支气管
A
24.下列不属于内分泌腺的腺体是()。
A.甲状腺
B.肾上腺
C.腮腺
D.脑垂体
E.胰岛
C
腮腺含腮腺导管,开口于对着上颌第二磨牙的颊黏膜处,是外分泌腺。
25.关于神经递质释放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末梢的去极化是诱发递质释放的关键因素
B.动作电位出现时,Na[~+.gif]内流造成突触前膜去极化,突触前膜电压门控性Ca[~2+.gif]通道开放
C.一定量的细胞外Ca[~2+.gif]进入突触前膜,其内流的数量与当时的去极化大小程度成比例
D.进入前膜内的Ca[~2+.gif]仅仅是一种电荷携带者,不具有信息传递的作用
E.Ca[~2+.gif]触发囊泡向前膜靠近,融合以致出现胞裂外排,将所含递质释放入突触间隙
D
突触前末梢的去极化是诱发递质释放的关键因素。动作电位出现时,Na[~+.gif]内流造成突触前膜去极化,突触前膜电压门控性Ca[~2+.gif]通道开放;一定量的细胞外Ca[~2+.gif]进入突触前膜,其内流的数量与当时的去极化大小程度成比例;进入前膜内的Ca[~2+.gif]不仅是一种电荷携带者,本身具有信息传递的作用;Ca[~2+.gif]触发囊泡向前膜靠近,融合以致出现胞裂外排,将所含递质释放入突触间隙。递质扩散越过突触间隙直接作用于它的受体引起突触后电位反应或通过第二信使起作用。
26.孕育胎儿的器官是()。
A.卵巢
B.输卵管
C.子宫
D.阴道
E.腹腔
C
27.与鼓室相通的管道是()。
A.内耳道
B.外耳道
C.咽鼓管
D.半规管
E.鼻泪管
C
咽鼓管为鼓室与鼻咽部连通的管道,鼓端开口于鼓室前壁上部,平时开放;咽端开口于鼻咽侧壁下鼻甲后端,平时关闭;小儿咽鼓管较成人平、宽、短、"咽端"开口低,故鼻咽部感染易通过咽鼓管波及鼓室。
28.下列不属于化学性突触传递特征的是()。
A.单向传递原则
B.突触延搁
C.传递的易疲劳性
D.空间和时间的总和
E.内环境变化的不敏感性
E
突触是具有低安全系数的区域,传递容易因为内环境的变化受到阻滞,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29.幼儿喉炎易导致喉阻塞的部位是()。
A.喉前庭
B.喉室
C.声门裂
D.前庭裂
E.声门下腔
C
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分,其附近黏膜下层比较疏松,发炎时可引起黏膜水肿,导致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幼儿严重时可致喉阻塞。
30.在人体内将某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是()。
A.易化扩散
B.单纯扩散
C.主动转运
D.被动转运
E.人胞作用
C
在膜的主动转运中,逆着浓度差进行转运时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是由膜或膜所属的细胞来供给,以直接分解ATP为能量来源,将有关离子进行逆浓度的转运。
31.以下关于自由上肢肌肉的描述不当的是()。
A.形成肩关节屈动作的肌肉有喙肱肌、三角肌前部纤维、胸大肌锁骨部和肱二头肌短头
B.形成肩关节伸动作的肌肉有背阔肌、三角肌后部纤维和肱三头肌长头
C.形成肩关节外旋动作的肌肉有冈上肌和大圆肌
D.形成肘关节屈动作的肌肉有肱肌、肱二头肌和肱桡肌
E.形成肘关节伸动作的肌肉主要有肱三头肌
C
32.心动周期是指()。
A.心房收缩和舒张一次
B.心室收缩和舒张一次
C.心房或心室每舒张一次
D.心房和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
E.心脏收缩一次
D
1个心动周期包括心房收缩和舒张及心室收缩和舒张1次。
33.血压是指()。
A.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B.心血管系统充盈压力
C.大动脉回缩的压力
D.心脏收缩的压力
E.心室舒张的压力
A
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血压的形成因素包括:心血管系统充盈、心脏射血、大动脉回缩及毛细血管阻力等。
34.有关脊髓被膜和脊膜腔的描述错误的是()。
A.脊髓表面被覆三层被膜,由外向内为硬脊膜、脊髓蛛网膜和软脊膜
B.位于椎管骨膜与硬脊膜之间的窄隙是硬膜外隙
C.位于硬脊膜与脊髓蛛网膜之间的窄隙是硬膜下隙
D.位于脊髓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的窄隙是蛛网膜下隙
E.在硬膜外隙段和硬膜下隙段有脊神经根穿过
E
35.心室肌的前负荷是指()。
A.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
B.心室射血期的容积
C.大动脉的压力
D.心房的压力
E.心房的容积
A
心房血液充盈心室,牵张心室肌使心室容积扩大,心肌初长度被拉长而形成前负荷。
36.平静呼吸时,吸气末与呼气末的肺内压是()。
A.等于大气压
B.高于大气压
C.低于大气压
D.高于胸内压
E.低于胸内压
A
吸气之初,肺容积增大,肺内压逐渐下降,低于大气压,空气在此压差推动下进入肺泡,使肺内压也逐渐升高,至吸气末,肺内压已升高到和大气压相等,气流也就停止。反之,在呼气之初,肺容积减小,肺内压暂时升高并超过大气压,肺内气体便流出肺,使肺内压逐渐下降,至呼气末,肺内压又降到和大气压相等。
37.生理无效腔是指()。
A.无气体交换功能的呼吸道
B.未进行过气体交换的肺泡容量
C.停留在呼吸道内未能实现气体交换的气量
D.肺泡无效腔
E.解剖无效腔与肺泡无效腔
E
每次吸入的气体,一部分将留在从上呼吸道至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内,这部分气体不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为解剖无效腔。进入肺泡内的气体因血流在肺内分布不均而未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未能发生气体交换的这一部分肺泡容量称为肺泡无效腔。肺泡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合称生理无效腔。
38.下列属于关节基本构造的结构是()。
A.关节唇
B.关节盘
C.关节面
D.关节结节
E.滑液囊
C
关节基本构造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故选C。
39.以下不属于扁骨的是()。
A.颅骨
B.胸骨
C.肋骨
D.肩胛骨
E.股骨
E
股骨属于长骨,颅骨较为复杂,既有扁骨又有不规则骨,其余诸骨均为扁骨。故选E。
40.躯干包括()。
A.胸、背、腰、腹四部分
B.胸、背、腹三部分
C.胸、背、腹、盆四部分
D.胸、背、腰、腹、盆五部分
E.胸、腰、腹三部分
A
41.下述治疗方法在康复医学中不常用的是()。
A.物理治疗
B.作业治疗
C.中国传统康复治疗
D.手术治疗
E.心理治疗
D
42.以下关于骨膜的说法错误的是()。
A.骨膜是骨表面除关节外所被覆的坚固的结缔组织包膜
B.骨膜由两部分构成,外层由胶原纤维紧密结合而成,富有血管、神经,有营养和感觉作用,内层也称形成层,其胶原纤维较粗,并含有细胞
C.在老化的骨膜内细胞数减少,但仍具备造骨细胞的功能,在骨的再生过程中可恢复造骨能力
D.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网眼也衬着骨内膜
E.骨膜的内层和骨内膜有分化为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能力,对骨的发生、生长、修复等具有重要意义
C
43.残疾一级预防是()。
A.指疾病或损伤发生之后.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防止发生并发症及功能障碍或继发性残疾的过程
B.预防可能导致残疾的各种损伤或疾病,避免发生原发性残疾的过程
C.脑血管意外之后,早期进行肢体的被动活动以预防关节挛缩,采取合适的体位避免挛缩畸形
D.残疾已经发生,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防止残疾恶化的过程
E.骨折患者,早期进行未固定关节的主动活动以预防关节活动障碍的发生
B
残疾的一级预防是指预防可能导致残疾的各种损伤或疾病,避免发生原发性残疾的过程。例如通过从青少年开始进行积极的运动锻炼和生活方式修正,减少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而导致的残疾。故选B。
44.哪一条不是因人而异的康复医疗个体化原则()。
A.病情和目标差异
B.年龄和性别差异
C.皮肤和相貌差异
D.兴趣和文化差异
E.经济和环境差异
C
由于患者功能障碍的特点、疾病情况、康复需求和多方面的差异,都会影响康复原则的制订,所以必须制订因人而异的康复医疗个体化原则。皮肤和相貌个体差异对康复原则的制订影响不大。故选C。
45.脊髓横断面上分为中央的灰质和外面的白质,以下描述不当的是()。
A.灰质前角属于下运动神经元
B.灰质后角有传递痛温觉和部分触觉的第二级感觉神经细胞
C.颈髓[8.gif]到腰髓[2.gif]侧角主要是交感神经细胞
D.腰髓[2.gif]到骶髓[4.gif]侧角为脊髓副交感中枢
E.白质包括皮质脊髓束、脊髓丘脑束、脊髓小脑束、薄束和楔束,分别负责随意运动支配和感觉传导的功能
D
骶髓[2~4.gif]侧角为脊髓副交感中枢。
46.小张阅读《红楼梦》时,根据文字描述在脑中呈现出林黛玉形象,这是()。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幻想
E.空想
B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想象的理解与掌握。想象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根据有意想象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不同,把有意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某种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符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事物新形象的过程。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的作用下,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幻想是与个人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发展的想象。幻想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故选B。
47.心理卫生保健最关键的时期是()。
A.儿童期
B.青少年期
C.更年期
D.中年期
E.老年期
B
48.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病毒
B.细菌
C.真菌
D.螺旋体
E.放线菌
C
真菌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49.下列哪项不是A族链球菌的致病因素()。
A.链激酶
B.凝固酶
C.透明质酸酶
D.溶血毒素
E.M蛋白
B
A族链球菌致病因素包括:①M蛋白;②脂磷壁酸;③透明质酸酶;④链激酶;⑤链道酶;⑥链球菌溶血素;⑦致热外毒素。
50.关于神经元亚细胞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
A.胞体结构包括:胞膜、胞核和核周质
B.胞突中代谢和功能活动所需要的蛋白质几乎都是胞体内合成,运送至胞突
C.神经元的原发转运系统主要是Na[~+.gif]-K[~+.gif]泵,需要ATP参与
D.轴突在形态上是一个缺乏游离核蛋白和粗面内质网的三角形或扇形
E.轴突外被髓鞘,末梢分为纤维终末并失去髓鞘
C
神经元的原发转运系统主要是一种排Na[~+.gif]蓄K[~+.gif]的Na[~+.gif]-K[~+.gif]泵,其排Na[~+.gif]蓄K[~+.gif]的过程需要ATP参与。
51.与非特异性免疫相比较,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
A.作用时间短
B.无免疫记忆
C.作用时效在96小时内
D.免疫细胞无须增殖分化
E.细胞组成有T细胞、B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
E
52.化学性突触的描述错误的是()。
A.神经系统最常见最重要的信息传递方式
B.由突触末梢形成的突触前成分和神经元胞体或其树突分支形成的突触后成分组成
C.常分为兴奋性及抑制性两大类
D.轴-树、树-树、树-体突触最常见
E.同一神经元的轴突与树突之间也可形成轴-树型自身突触
D
化学性突触可分为:轴-树、轴-体、轴-轴、树-树、树-体、树-轴、体-树、体-体、体-轴9种类型,其中轴-树、轴-体、轴-轴突触最常见。
53.不是细胞因子所具备的特点是()。
A.高效性
B.多效性
C.重叠性
D.特异性
E.网络性
D
细胞因子的作用具有多向性;生物学效应极强,单一细胞因子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但多种细胞因子也常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生物学活性;细胞因子的作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通过合成分泌的相互调节、受体表达的相互调控、生物学效应的相互影响而组成细胞因子网络。因此细胞因子不具有特异性,故选D。
54.水疗按温度分类,不感温水浴温度为()。
A.小于26℃
B.26~33℃
C.34~36℃
D.37~38℃
E.39℃以上
C
冷水浴(26℃),低温水浴(26~33℃),不感温水浴(34~36℃),温水浴(37~38℃),热水浴(39℃以上),故选C。
55.以下哪项不符合静态平衡()。
A.物体保持平衡、静止或匀速运动
B.物体没有线加速度
C.物体没有角加速度
D.合力为零
E.合力力矩可不为零
E
当作用于物体上的合力或合力力矩为零时,物体没有线加速度和角加速度,此时物体保持平衡、静止或匀速运动,称为静态平衡。故选E。
56.属于兴奋性突触描述的是()。
A.突触间隙≤20nm
B.前后膜对称性增厚
C.突触小泡为S型
D.突触前栅为细孔10~20nm
E.突触小泡为F型
C
化学性突触可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两大类,其中抑制性突触突触间隙≤20nm,前后膜对称性增厚,突触小泡为F型,突触前栅为细孔10~20nm;兴奋性突触突触间隙≥20nm,后膜厚于前膜,突触小泡为S型,突触前栅为粗孔20~30nm。
57.以下关于脊神经和神经根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
A.脊神经根覆盖有神经外膜
B.外周神经覆有神经外膜
C.脊神经近脊神经节处才有一薄层神经外膜
D.脊神经由神经纤维和胞体组成
E.外周神经只由神经纤维组成
A
与周围神经不同,脊神经根只在近脊神经节处才有一薄层神经外膜,而外周神经却有厚厚的神经外膜。故选A。
58.以下哪项不符合杠杆的省力原理()。
A.髌骨延长了股四头肌的力臂
B.小转子延长了髂腰肌的力臂
C.股骨大转子增大了臀中肌、臀小肌的力臂
D.提起重物时,靠近身体
E.提起重物时,远离身体
E
提起重物时,越靠近身体越省力,故选E。
59.运动时脂肪供能的形式除外()。
A.脂肪酸氧化
B.糖异生
C.糖酵解
D.氧化不完全,产生中间产物乙酰乙酸
E.氧化不完全,产生中间产物β-羟丁酸和丙酮
C
运动时脂肪有三种供能形式:脂肪酸氧化、糖异生以及氧化不完全,产生中间产物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60.红细胞的能量获取主要通过途径为()。
A.脂肪代谢
B.磷酸戊糖途径
C.糖酵解
D.蛋白质分解
E.氨基酸代谢
C
红细胞的能量获取主要通过糖酵解途径。
61.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以及长时间运动时血糖怎样变化()。
A.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血糖显著升高,长时间运动时血糖下降
B.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血糖变化不大,长时间运动时血糖升高
C.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血糖变化不大,长时间运动时血糖下降
D.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血糖变化不大,长时间运动时血糖变化不大
E.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血糖显著升高,长时间运动时血糖升高
C
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血糖变化不大,但是运动后血糖明显上升。长时间运动时血糖下降。故选C。
62.关于运动与蛋白质代谢描述正确的是()。
A.正常成人体内蛋白质分解的速率大于合成速率
B.长时间运动时氨基酸的合成速率超过氧化速率
C.长时间耐力运动,体内糖原消耗基本不变,蛋白质分解代谢亦无变化
D.蛋白质分子分解成氨基酸后通过糖异生、直接被氧化等作用维持血糖稳定
E.长时间大强度运动时,氨基酸可为运动提供50%~80%的能量
D
正常情况下成人体内蛋白质处于稳定转换状态,蛋白质分解的速率等于合成速率。长时间运动时氨基酸的氧化速率超过合成速率。长时间耐力运动的中期和后期,由于体内糖原大量被消耗,引起蛋白质分解代谢进一步增强。蛋白质分子分解成氨基酸后除经过糖异生作用维持血糖稳定外,氨基酸的直接被氧化和促进脂肪酸的被氧化利用,对维持运动能力起重要作用。在长时间大强度运动时,氨基酸可为运动提供5%~18%的能量。
- 上一篇文章: 干燥综合症的早期症状指征
- 下一篇文章: 十大干燥综合征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