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与共识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病中
(接上期2《建议》解读2.4)
2.5诊断系统性自身免疫病时,ANA应作为初筛项目之一:当IIF.ANA阳性时,需要对ANA特异性自身抗体进行进一步检测。
ANA对风湿性疾病有很高的诊断敏感性,所以被认为是此类疾病的首选筛查项目。如ANA是SLE、SSc、SS等患者的实验室共同特征之一,同时也是MCTD诊断的必需条件之一。因此,在疑诊或需要除外此类疾病时,建议进行ANA的检测。但由于ANA滴度值与病情严重性没有必然联系,因此,不推荐使用ANA滴度值的变化来反映风湿性疾病的活动性和疗效反应性。
ANA检测覆盖的自身抗体范围十分广泛,常见的自身抗体包括但不限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U,.RNP抗体、抗Scl.70抗体、抗Jo.1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CENP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着丝点抗体等。当ANA结果阳性时,需要对ANA特异性自身抗体进行进一步检测,为疾病确诊提供依据。
系统性自身免疫病患者以IIF法检测ANA结果如为阴性,可能原因有:①ANA相关抗体的缺失;②存在的是针对高度可溶性抗原的自身抗体,如抗SSA抗体;③抗体针对的是含量极少的胞质靶抗原,如Jo一1、抗SSA抗体等。因此,当患者临床表现高度怀疑罹患某种风湿性疾病(尤其是SS和DM/PM)的患者,即使IIF.ANA阴性,也应该考虑进行ANA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由于检测方法敏感性差异及靶抗原特点,IIF检测ANA阴性而特异性抗体阳性现象的发生率在临床上约为5%~10%。
2.6ANA检测建议以Hep-2细胞为底物的IIF法为首选:IIF.ANA检测报告中建议注明检测方法、特异性荧光核型和抗体滴度值,同时指出正常参考区间和临界值。
ANA检测方法中,IIF操作简单,敏感性高,费用低廉,是目前国际上广泛推荐使用的方法。
IIF.ANA在Hep一2细胞上的典型荧光模式有以下几类,每类中又包括可以辨识的几种荧光模式:①细胞核型:核均质、核颗粒、核仁、着丝粒、核点、核膜、弥散细颗粒、增殖性细胞核抗原等;②胞质型:胞质颗粒、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体、溶酶体、细胞骨架等;③有丝分裂型:纺锤体、中心体、细胞核基质蛋白、中间体等。ANA核型结果对下一步特异性抗体的检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ANA检测结果推荐以滴度值表示,即阳性血清恰好呈阳性反应的最大稀释倍数的倒数。目前主要有2种稀释体系:一种是1:40、1:80、1:、1:??稀释体系,另一种是1:、1:、1:0、1:0??稀释体系。ANA为弱阳性结果可见于健康人群(包括孕妇、老年人等)或感染性疾病、肝脏疾病、肿瘤性疾病等多种疾病患者。ANA结果为阴性或弱阳性时,应根据临床情况作出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对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或密切监测。ANA滴度越高,与自身免疫病的相关性越大。检验报告单上除检验结果外,还应注明参考值、检测方法。
每个实验室都需要通过试验来确定适用于本实验室的ANA正常参考值范围和临界值。ANA滴度值本身是一种不严格的定量,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很低,因此没有必要对ANA作连续的跟踪检测。
2.7抗dsDNA抗体检测建议以短膜虫IIF或放射疫法(FaⅡ法)或ELISA检测,结合临床需要,可进行2种方法平行检测:抗dsDNA抗体检测的常用方法是IIF法或放射免疫法或ELISA方法。其中放射免疫法(Farr法)检测高亲和力抗dsDNA抗体,在诊断SLE方面特异性高,但出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考虑,这种方法的使用受到很大限制。
IIF法简单实用,是目前广泛使用的用于检测高亲和力和中等亲和力抗dsDNA抗体的方法,但是不能提供抗体准确的定量信息。ELISA的检测敏感度高于Fan法和IIF,也能够定量检测抗体,但有可能检测到没有临床意义的低亲和力抗体。有条件时,实验室可以用2种方法对抗dsDNA抗体进行检测,以相互印证。
2.8抗dsDNA抗体作为SLE疾病活动性的监测指标之一,应定期进行检测:由于抗dsDNA抗体水平与SLE疾病活动度,尤其是LN密切相关,且抗体水平的升高可以出现在疾病复发之前,因此定量监测抗dsDNA抗体有助于SLE患者的临床病情评估。对于处于疾病活动期的患者,以每隔6~12周检测1次抗dsDNA抗体为宜,而对于病情较为稳定的患者,每隔6~12个月检测1次即可l。Farr法和ELISA都可以对抗体水平给出准确的定量结果,但两者相比,ELISA更为经济。(未完待续)
- 上一篇文章: 精准医学时代带给脑干胶质瘤治疗的新模式
- 下一篇文章: 主管护师考试知识点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