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核抗体的检测与应用

时间:2017-6-23来源:疾病饮食 作者:佚名 点击:

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y,ANA)又称抗核酸抗原抗体,是一组将自身真核细胞的各种细胞核成分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ANA的性质主要为IgG,也有IgM、IgA和IgD,无器官和种属特异性,姑该类抗体可与所有动物的细胞核发生反应。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可存在于胸水、关节滑膜液和尿液中。

目前已知的核抗原有:①天然去氧核糖核酸(nDNA)或双链DNA;②热变性DNA(dDNA)或单链DNA;③核蛋白;④生理盐水提取的核抗(ENA);⑤核仁抗原(核糖核酸)等。它们都可以产生相应的抗核抗体,其中以抗DNA抗体、抗DNP抗体、抗ENA抗体和抗核仁抗体最为重要。

ANA在未治疗的SLE患者中的效价较高,在大多数自身免疫疾病中均可呈阳性,如SLE、RA、MCTD、SS、硬皮病、慢性活动性肝炎,正常老年人也可有低效价的ANA。ANA阳性并不一定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细胞核成分的复杂性,不同成分的抗原性不同,因此可产生多种类型的ANA,在其众多类型中,作为针对某一特定核成分的个别抗体,只在某一疾病中出现,成为诊断该疾病的血清标志性抗体。各种ANA在不同的自身免疫学疾病中出现的不同组合,可形成各种疾病或疾病亚群的特征性抗体谱。因此总的ANA检测在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筛选试验,ANA阳性者进一步检测在临床ANA抗体对明确诊断、临床分型、病情观察、预后及治疗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验室检测

由于抗核抗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而使测定的方法繁多。常用方法有免疫荧光法、对流免疫电泳、放射免疫测定、血球凝集试验、LE细胞试验等。从测定抗核抗体的成分来看,可以分为两类:①筛选法,指测定各种成为在内的总抗核抗体,最常用的为间接免疫荧光法(IIF)②个别抗核抗体成分的测定:常用的有LE细胞试验、血凝法、对流免疫电泳法、放射免疫法等。

IIF检测ANA(公推为“金标准”)是最常应用的过筛性检查项目。IIF检测过去最常用小鼠肝细胞印片作为抗原,目前最常用的是核质丰富的培养细胞—HEp2细胞作为抗原。培养HEp2细胞作为抗原固定于载玻片上,于受检血清反应,血清中ANA与核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此时再加入FITC标记的抗人IgG,反应后,标记抗人IgG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形成标记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抗原片上ANA荧光着染强度和免疫荧光图形。

IIF检测到的ANA代表着血清(或组织)内含有至少一种核抗原的抗体。因为不同的底物所含的抗原不完全相同,所以用IIF测到的ANA结果亦不尽相同。如鼠肝含SSA/RO抗原量远低于HEp2细胞,造成含抗SSA/RO抗体的血清在鼠肝为底物作ANA测定时呈阴性结果,若改用HEp2细胞为底物则呈阳性;又如抗着丝点抗体只有用HEp2或其他细胞株为底物才能测出,而抗RANA(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抗原)抗体只在用培养的B淋巴细胞为抗原时方能检出。这都说明测ANA时底物选择是主要的。

IIF测到的ANA是一个包括多个ANA的一个总的试验,因此,需再做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放射免疫测定(RIA)、对流免疫电泳(CIE)、免疫双扩散(ID)等检测进一步探清为哪种ANA。

(二)检测的影响因素

荧光抗体检测技术标本制作的好坏,对结果有非常大的影响。临床上常见的标本有组织、细胞和细菌等。所用样品要新鲜,取材后应立即处理或冷藏,按不同标本制作成涂片、印片或切片,经荧光染色的标本应当天镜检,不宜存放;荧光抗体应具有较高的效价和特异性。

ELISA法影响因素较多,标本要防止溶血,因红细胞中含有过氧化物酶,红细胞裂解后,过氧化物酶释放于血清中,与试剂中的辣根过氧化物酶作用相似,易造成假阳性。要注意hook效应,即标本含量过高时,由于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易出现假阴性结果。洗涤次数要适当,防止洗涤不彻底致假阳性或洗涤过多致假阴性;要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

RIA测定的影响因素较多,特别要注意试剂盒的质量及有效期,防止I标记物失效影响结果准确性。

某些药物如普鲁卡因胺、肼屈嗪、异烟肼、苯妥英钠、保泰松等可引起假阳性。

(三)常见的ANA荧光图形

1.均质型(homogeneous,H)细胞核均匀着染荧光,有些核仁部位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体可被染色出现荧光。与均质型相关的自身抗体主要有抗不溶性DNP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dsDNA抗体也可产生均质型。高效价均质型主要见于SLE患者,低效价均质型可见于RA、慢性肝脏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或药物诱发的狼疮患者。

2.斑点型(speckled,S)细胞核内出现颗粒状荧光,分裂期细胞染色体无荧光显色。与斑点型相关的自身抗体涉及抗核糖体核蛋白颗粒抗体,如抗Sm、抗Ru1RNP、抗SSB/La等抗体。高效价的斑点型常见于MCTD,同时也见于SLE、硬皮病、SS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3.核膜型(membranous,M)又称周边型(rim),荧光着色主要显示在细胞核的周边形成荧光环,或在均一的荧光背景上核周边荧光增强;分裂期细胞染色体区出现荧光着色。相关抗体主要是抗dsDNA抗体。高效价的周边型几乎仅见于SLE,特别是活动期SLE,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很少见周边型,因此周边型对SLE的诊断价值极大,且提示病情活动。

4.核仁型(nucleolar,N)荧光着色主要在核仁去,分裂期细胞染色体无荧光着色。相关抗体是抗核仁特异的低分子RNA抗体,抗RNA聚合酶-1抗体、抗U3RNP抗体、抗PM-Scl抗体。核仁型在硬皮病中出现率最高,尤其是高效价核仁型对诊断硬皮病具有一定特异性,但核仁型也见于雷诺现象者,偶尔也出现于SLE。

5.着丝点型:在体外培养的细胞株在核分裂时期时,可见到荧光染色的着丝点排列成特殊图形,而在鼠肝作底物中看不到此类图形,而被遗漏。

需提出的是,在某些患者可呈一个以上的荧光染色型,这时可将血清进行稀释后分清各个图形的种类和滴度。

(四)ANA的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在多种自身免疫病中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率,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95%~%)、类风湿性关节炎(RA,10%~20%)、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80%~%)、干燥综合症(SS,10%~40%)、全身性硬皮病(85%~90%)、狼疮性肝炎(95%~%)、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95%~%)等,但经皮质激素治疗后,阳性率可降低。抗核抗体在类风湿病人中约有20%~50%IgG型ANA呈阳性,小儿类风湿ANA的阳性率约19%~35%,伴发虹膜睫状体炎者阳性率高(50%~90%),故ANA阳性预示类风湿有发生慢性睫状体炎的可能。已发现75%类风湿病人有多形核白细胞的特异性ANA或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可使白细胞核受到破坏。

1.对SLE的诊断抗核抗体的阳性率以SLE患者最高,占所有疾病的首位。未经治疗的活动性SLE患者,其抗核抗体阳性率几乎达%,因此对疑似SLE又未经治疗的活动性患者,多次抗核抗体检查如为阴性,可以排除SLE的诊断。ANA阴性几乎可除外SLE的诊断。但应注意有5%的SLE患者ANA可为阴性,这其中大部分为抗SSA抗体、抗SSB抗体阳性,因为测定ANA通常用鼠肝或鼠肾作底物,而这些组织核内含有SSA、SSB、Jo-1、rRNP抗原相对较少,所以不易测出其相应抗体。可加做人喉癌上皮细胞为底物的方法进行检测。经过治疗,特别是大剂量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控制后,可以转阴。

抗核抗体的滴定度可以作为诊断和估计SLE病情动向的参考指标。SLE患者不仅阳性率高,且滴定度也高,并且通常随病情的活动而升高,随病情的稳定、好转而下降以致转阴。高滴度(1:64)的抗核抗体,可以作为诊断SLE的标准之一,且滴定度越高越有利于SLE的诊断。对临床稳定,又复出现高滴定度者应高度警惕本病的活动。不同抗核成分的测定不仅有利于本病的诊断,对了解病型、预后及发病机制也是很重要的。

2.非结缔组织病在非结缔组织病中也有相对的病种可以出现抗核抗体阳性,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恶心贫血、高球蛋白血症性紫癜、巨球蛋白血症、慢性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慢性活动性炎、溃疡性结肠炎、重症肌无力、结核病、瘤型麻风、药物反应、恶性肿瘤等,但大多数滴度较低。此外,在正常人中也可有4%左右的阳性率,妊娠妇女可能有较高的阳性率。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医院治疗方法
北京哪所医院治白癜风好


转载注明  http://www.pbczw.com/jbys/7042.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脑干出血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