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颅内夹层动脉瘤致脑出血

时间:2017-9-8来源:疾病危害 作者:佚名 点击:

对于年轻脑出血患者而言,虽然高血压仍是导致脑出血的主要原因,但脑血管性病因更占一席之地。临床上,由于部分患者并无症状,颅内动脉夹层很难确认,常在破裂出血或缺血时方才得到识别。

不同部位颅内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特点

颅内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受累血管的部位,严重的偏头痛是颅内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常见症状,有时是唯一的临床表现。典型者表现为头痛、霍纳征、低位颅神经麻痹、大脑或视网膜的短暂性缺血发作和卒中等。

颅内动脉夹层动脉瘤可通过以下三种机制引起脑缺血症状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由于夹层动脉瘤局部管腔狭窄、闭塞,导致远端脑组织处于缺血状态;

?夹层动脉瘤局部血栓脱落,造成动脉源性栓塞;

?外膜下夹层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

颈内动脉系夹层动脉瘤

临床特点包括:

?好发于20~30岁;

?易诱发大面积脑梗死,死亡率高;

?由于壁内血肿易穿透外膜,因此容易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

?受累动脉发生瘤型扩张,压迫毗邻的脑神经和脑组织,出现占位效应。

椎-基底动脉系夹层动脉瘤

椎动脉在离开横突孔转向进入颅腔的V3段活动性较大,很容易受机械损伤而发生夹层动脉瘤;而且,较颈内动脉夹层动脉瘤而言,椎动脉颅外段夹层动脉瘤更易扩展至颅内。常见症状包括:

?一侧枕部及后颈部疼痛,占55%~60%;

?后循环缺血症状,表现为Wallenberg综合征或一侧延髓病变,眩晕、行走不稳、向病侧跌倒、对侧偏瘫、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和对侧痛、温觉丧失等;有时这种脑卒中的初期表现并不典型,可能只表现为口吃、突发耳鸣等不典型症状;

?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出血,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最常见,占80%,其次表现为第四脑室内出血。其再出血率为24%~30%,多在前次出血后数小时内再发生;

?巨大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还可以表现为占位效应,但是比较少见;

?也存在一定数量的患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或仅有极其轻微的非典型的临床症状,比如轻微头痛、眩晕、耳鸣等,而且这样患者的比例正逐年上升。

原发性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很少见,其首发症状常为脑干缺血,可导致脑干梗死,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案例

22岁男性,既往体健。本次由于急性痫性发作、左侧偏瘫而就诊。入院时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7分。

患者的CT显示右侧脑实质大面积血肿,向脑室内扩展,并可见主要累及前纵裂的蛛网膜下腔出血。CT血管造影和颅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右侧胼胝体缘动脉的夹层动脉瘤。图中可以看到典型的珍珠串征,即动脉瘤(珍珠)和瘤体近端和远端的局部狭窄(串线)。

图1入院时的头部CT和CT血管造影

A:轴位CT显示右前额部血肿突入脑室,前纵裂内可见蛛网膜下腔出血;

B:矢状位CT血管造影,箭头显示动脉瘤;

C:血管造影3D重建,箭头显示动脉瘤

图2脑血管造影(DSA)

A:侧视图;B:斜视图。DSA确认了右侧胼胝体缘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注意动脉瘤近端和远端的局部狭窄

颅内夹层动脉瘤患者的DSA出现非血管分支点的珍珠串征,是一种有助于明确诊断的典型征象。这种征象由夹层动脉瘤的壁内血肿而形成。

七颗星整理编辑原文来源:医脉通神经科

(本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庣殑濂界殑鍖婚櫌
鐧芥鐤殑鍘熷洜


转载注明  http://www.pbczw.com/jbwh/8399.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脑干出血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