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魂
摘要:
王付强,唐河县公安局昝岗派出所所长,8月30日,因突发脑干出血倒在了办案路上;王保山,方城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9月4日凌晨,遭到疯狂货车挤压倒在了执勤岗位上。
9月7日、8日,南阳市公安局组织省级驻宛媒体和南阳地方媒体记者奔赴唐河和方城,寻找两位牺牲民警生前平凡但又坚实的足迹。两位一线民警因公殉职时都刚满40岁,他们坚定信仰、献身使命的崇高品质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公安部,省公安厅,南阳市委市政府、市委政法委等主要领导先后作出批示,对两位民警表示深切哀悼,向其家属表示慰问,指示唐河、方城县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全力做好善后、抚恤、慰问等工作,以慰英灵。
王付强:“打黑”战线上的一只猛虎
8月30日18时10分,唐河县公安局昝岗派出所所长王付强在城区和同事一起摸排案件线索时,突发脑干出血后被送医抢救无效离世。他走了,带着对履新岗位的依恋,带着对事业未竟的遗憾,带着对父母妻女的牵挂,走完了自己的人生历程,年仅40岁。
履历单薄,却履痕深深▲王付强抓捕犯罪嫌疑人凯旋归来(左四为王付强)
年从警校毕业从警,王付强先后担任唐河县公安局刑警大队侦查员、第五责任区中队指导员、打黑除恶中队中队长、刑警大队副大队长等,年6月到昝岗派出所任所长。这位有着三级警督警衔的人民警察始终钟情于刑警工作。
领导和同事都说,王付强为刑警而生。18年刑警生涯,他缔造了打黑除恶、命案攻坚等多领域的办案传奇,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两次,获得了河南公安系统“中原卫士”、河南优秀五四青年忠诚卫士、南阳市“百优”政法干警和优秀人民警察、唐河县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钢铁信念,他用事实谱写忠诚▲王付强因成绩突出在全局会上做先进发言
在唐河乃至南阳,无论是公安系统还是平民百姓,都乐于给打黑中队中队长王付强冠以“打黑英雄”的标签,因为他任职打黑中队长的5年间打掉了5个涉黑团伙和30多个恶势力团伙,把人送上了审判席。
“强奸、寻衅滋事、故意伤害、抢劫、赌博、敲诈勒索等,任何一项罪名的危害程度都令人扼腕,想不到都是常某组织的涉黑团伙干的,闹得全城人心惶惶。”刑警大队队长仝照青回忆道,“这是年的事。线索上报后,公安部批转,付强临危受命。”
整整“折腾”了7个月,王付强和他的战友们最终把以常某为首的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案成功办结。
“王付强最大的特点就是愿意为刑警而战。”主管刑警工作的唐河县公安局副局长张自顺说。曾经和王付强在刑警队共事多年的禁毒大队队长常敬旭介绍:“王付强天生就是干刑警的料。他果断干练,胆大心细,很多犯罪分子都栽到了他手里。”在侦破唐河系列暴力犯罪案件中,王付强始终牢记人民警察的责任和担当,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抓捕命案逃犯中,他单枪匹马抓获外省上网命案逃犯3名,本地上网命案逃犯8名。
“王付强一听到办案就会精神起来,他的办案风格就6个字‘死盯、死追、死磕’。”这是整个刑警大队对他办案的评判。
务实担当,他18年没请过假▲王付强获得的部分荣誉及证书
“说起来都难以置信,从事刑警工作18年,付强从来没有请过假。”同事余巍说。“他最高兴的事就是案子结束了,回队里美美地睡上一觉。”谈及对他的印象,刑警队员姚文最为深刻。
昝岗派出所的民警们还能清晰地记起两个月前,王付强任所长,到所里交接工作的情景。“他就拿了几件衣裳,一个笔记本,两箱方便面。”一名同事说,“所长说泡面最顶事,夜里加班到一两点,吃一桶泡面能坚持到天亮。”
履职两个月的时间,王付强和所里的同志在“夏季百日攻势”推进中,直接参与侦破刑事案件13起,行政拘留18人,调处纠纷20多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6万元。这期间,血压高到、的他发现自己后脑勺隐隐作痛,但一直没腾出时间检查,直至倒在工作岗位上。
“只要有任务,你打个电话,不超过20分钟,王所长必定赶到。”昝岗乡党委书记李平胜说,“用雷厉风行、务实担当形容他毫不夸张。一篮子的活儿,他一样都没落下。”
事业背后,他充满了对家人的愧疚▲王付强父女受邀参加“忠诚颂感恩父母”活动,其女儿为王付强洗脚
当事业和家庭冲突时,难免会成为一名公职人员心中的“痛点”。事业上,王付强的出色,离不开家人的支持。这也使他对家人有着难以言说的愧疚。
王付强的父母年迈,老父亲股骨头坏死,拄着拐杖;老母亲终年务农,瘦骨嶙峋还要照顾行动不便的父亲。女儿13岁,成绩优异;妻子是一名教师,独自承担着照顾家人的重任。前几天,父母刚被接到城里,还没来得及尽孝,他就匆匆地走了,甚至没有让家人有丝毫心理准备。
在王付强家,最辛苦的是妻子杨林青。丈夫是刑警,得罪的人多,由于频频受到威胁,她不敢让丈夫接送女儿,一个人风里来雨里去。而女儿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顿饭、听爸爸说说话,哪怕是训诫都行……
王保山:平凡民警的不平凡
“这些天工作忙,我就不回家吃饭了。”一句平常的话语,竟成了方城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王保山留给妻子的最后一句话。家人、亲友、同事都无法接受,一个生命就这样定格在了40岁。
翻开王保山的笔记本,还能看到他写下的:“人民警察爱人民、人民警察为人民。”入警19年来,王保山共办理各类案件余起,破获交通逃逸案件80多起,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4万多起,多次被评为年度先进个人、受到上级部门的嘉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平凡的坚守中,王保山保持着工作零过错、零违纪、零失误的纪录。
执勤现场,生命定格▲同事在向记者们讲述王保山牺牲时的情景
9月3日4时01分,指挥中心接到群众报警反映,七里岗桥北头堵塞严重。指挥中心向公路巡警中队下达指令,王保山和3名同事立即赶往现场,民警付东明随身携带的执法记录仪记下了王保山牺牲的过程。
录像显示,当日4时13分,交警对一辆占道行驶的大货车进行指挥疏导时,坐在该车副驾驶位置上的一个中年光膀子文身男子下车后,态度嚣张,拒不听从指挥。随后,王保山打开驾驶室,责令司机下车。
司机上车后,先将车后退,然后向右猛打方向强行前进。站在车右前方的王保山虽然有躲避,但还是被挤压到前车的右后轮处,当场倒地。时间就这样永远定格在了9月3日凌晨4时23分50秒。
以大局为重,面对工作不马虎▲9月11日上午,王保山同志追悼会在方城县交警大队城区中队的院内举行
王保山,年出生在方城县二郎庙镇的一个村子里。年幼时,父亲王永更询问他的理想时,王保山毫不犹豫地回答,“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警察”。年10月,王保山从许昌财税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方城县公安局拐河派出所,如愿成了一名人民警察。
年6月19日,郑州“12?9特大系列抢劫银行案”劫犯逃到拐河镇的山林里,当时还在拐河派出所工作的王保山一心扑在抓捕上。他利用熟悉山区地形、群众基础好的优势,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在与战友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将3名劫犯悉数抓获。
年6月,王保山调到方城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工作中,王保山积极参加安保工作、春运、交通警卫等各项任务。在各类行动中,他多次因公受伤,但从无怨言,始终以大局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同事们都跟他开玩笑:“一个普通民警,何必那么辛苦?”他总会说:一个民警代表着整个公安的形象,可不能有一点马虎!
“我现在只要一静下来,满脑子都是他黝黑的脸庞、走路的样子和他笑眯眯的神态。”方城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宋嘉康说,“直到现在都不敢相信他已离我们而去。”
办案能手,背着车轮去北京▲方城县公安局全体民警及社会各界群众走上街头,送别保山最后一程
作为同事,民警徐伟和王保山情同手足,对“保山背着车轮去北京”的故事记忆犹新。据徐伟介绍,年5月,方城县杨楼镇发生了一起一名老人被马车撞死的交通事故,因现场没有其他证据,驾驶马车的马某百般抵赖。为顺利侦破案件,必须经权威部门鉴定出马车上的接触点,而我省没有这方面的鉴定专家,只有去公安部。王保山就和同事孔超一起背着马车的车轮,坐着火车赶往北京。
在火车上,王保山把车轮紧紧抱在怀里,生怕证据丢失。两天后,公安部作出权威鉴定。在事实面前,肇事者马某承认了马车撞死人逃逸一事,被绳之以法。
对同事金旭来说,王保山是个办案能手。在年的“清网行动”中,王保山主动请缨,勇挑重担。该县二郞庙乡李岗村张某的丈夫,在行医过程中涉嫌杀人,张某涉嫌包庇被上网追逃。警方的抓捕一直没有什么进展,王保山上门发放规劝信和做张某家人的工作。最终,外逃多年的张某到派出所投案自首。
毫无怨言,他事事冲在前面▲挥泪送战友
近年来,随着畅通工程和城市交通秩序整治形势严峻,王保山经常和同事一起加班加点。但他从没抱怨过,事事冲在前面,把难活、累活都往自己身上揽。
年7月,杨集乡发生一起肇事逃逸案件,家属将尸体横在事发路段拦路收费,为保障道路通畅,交警大队组织专门警力到现场处置该事件。在现场,王保山和其他民警多次劝解,家属情绪激动,不断推搡王保山。但他仍然坚守在最前面,不断安抚家属情绪,最终成功撤除了现场围堵。而王保山的警服扣子被拽掉了好几个,胳膊上也是青一块、紫一块。
同事都知道,如果有事需调换班,找王保山“最爽快”,因为他从不拒绝。“我家近,能经常陪伴家人,先让家远的同志回家吧。”他总是这样说。19年来,每个春节他都在值班。“顾全大局,以身作则,有高度责任感,团结同志,任劳任怨,为人忠厚诚实。”这是方城县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处主任贾丽梅眼中的王保山。
王保山经常说:“咱警察这个活儿是个高危职业,只有做好了自身防护,才能安全上班,安全回家!”在日常处警、执勤前,他总是提醒大家戴好帽子、拿好装备,到达现场后,更是叮嘱同志们立即摆好反光锥,保证群众的安全。
工作之余,他不忘关怀家人▲方城县公安局政治部主任贾丽梅向王保山妻子转交民警们的捐款
王保山上有患脑萎缩的母亲,生活不能自理,下有年幼的儿女正在上学,另外两个哥哥过世早,留下4个侄子(侄女)需要他照顾,负担非常重,但他从来不和外人说。
患病的母亲分不清白天晚上,经常在凌晨醒来。王保山不管多累,都会第一时间赶到母亲身边安抚,直到母亲再次入睡。
在灵堂里,最悲痛的是王保山的妻子李艳丽,她扑在丈夫盖过的被子上久久不愿起身。她和王保山是在拐河派出所工作时认识的,婚后夫妻俩一直过着聚少离多的日子。李艳丽说,保山是个好丈夫,在外面不管多忙、多累,到家都是抢着洗衣服、做饭,总跟我说:“你又带孩子又上班,太累了,歇歇吧!”李艳丽说,我的颈椎不好,只要保山在家,都会给她按摩。
在得知丈夫殉职的消息后,李艳丽把眼泪都流完了。望着灵堂里丈夫的照片,她知道丈夫与自己相隔的是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的距离……(河南法制报)
- 上一篇文章: 热点文章段炼谈烟雾综合征研究进展
- 下一篇文章: 知名专家号源一半给团队转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