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在基层吕海生医生,村民们等你醒来
2月25日,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已连续17天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抗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然而就在这一天,刚给同事布置完工作的洞头区霓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吕海生却突发中风,医院,CT检查确诊为脑干出血,经全力抢救,目前仍处于深度昏迷状态,生命垂危。
海岛的冬夜十分寒冷,
他主动接下最难熬的夜班值守任务
年,20岁的吕海生从温州卫生学校毕业后,一直在基层工作。
疫情发生后,洞头区在国道灵霓海堤段入城口设卡,该卡点是外来车辆进入洞头主城区的唯一卡点,也是全区车流量最多的卡点。任务下达后,仅有24个在编员工的霓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距离卡点最近的基层医疗机构,不仅要承担起防控任务,还要保障中心正常的诊疗。
吕海生带领职工24小时值守,主动接下最难熬的夜班值守任务。海岛的冬夜十分寒冷,值班人员的口罩经常因为冻得流鼻涕不得不更换,而吕海生作为夜间第一班值守人员,常常在这样的环境中一站就是8个多小时。疫情初期,卡口测体温排队经常招致群众不理解、不配合,吕海生在做好体温测量的同时,还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情绪安抚工作,确保入岛关卡安全有序。
从1月22日晚上开始,吕海生“白加黑”连轴转,每天卡口值班结束后,他还要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筹部署人员培训、物资调配等工作。即使没有执勤任务,吕海生也经常开车到卡点,为卡点补充口罩、防护服、酒精等医用物资。疫情期间,车辆通行不便,吕海生每天开车接送卡口值班医务人员。
2月18日,霓屿通道卡口值班取消后,吕海生挨家挨户将防疫物资送还兄弟医疗单位。他来到东屏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送完物资,在喝水的间隙,他取下了口罩。同事发现他的脸因为日照出现了一半黑、一半白,吕海生笑着说,这是走在潮流前线的“口罩脸”。为了让同事们能轮休,吕海生吃住都在单位,直到病倒的那一刻,他已连续在一线奋战了35天。
无论刮风下雨,
从没停止“跑腿”服务
一直以来,吕海生对周边群众的情况都了然于胸,一般医生要一个小时才能看完的病,吕海生只需半个小时就能看好。他始终保持对专业、医术、技能的炽热情怀和不懈追求,并于年底,获得全科医学副高职称。
年~年,村民邱大伯食道癌手术后居家疗养。其间,无论刮风下雨,吕海生从没停止“跑腿”服务,上门为其换药、输液,直至邱大伯安然离世。
年11月,了解到霓屿街道石子岙村有一位孤寡老人生活困难,吕海生发动支部党员带头捐款,给老人送去了大米、油等生活用品。平时遇到经济条件困难的群众就诊不便时,吕海生常悄悄用自己的钱顶上。
今年2月5日上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到下社村村主任张建海的电话,反映村民急需慢病药品。吕海生第一时医院和城区药店购买药品,并在当天下午送到下社村。疫情防控期间,村民出行不便,为了帮助村民购买中心药房采购目录外的药品,吕海生经常发动同学、朋友,电话联系、快递寄送、亲自送药。
“有问题,找海生”
在同事眼中,吕海生是一位“多面手”。
年底,中心办公室主任因病请假,为了及早办理新员工入职手续,吕海生在卫生健康局、人社局等部门之间来回奔波,又前往湖州、温州等地考察,很快就办完了5名新员工的聘前考察手续。无论是党务工作还是财务统计,他都一学就会,一点就通,就连电脑、打印机维修,同事第一个想到的也是他。“有问题,找海生”是同事们对吕海生的评价。
去年,“利奇马”台风让中心下辖的正岙社区卫生服务站门窗面目全非。台风过后,吕海生拿上修理工具,去五金店买了点材料自己修理。对于公家的事,“能省则省”是吕海生的口头禅。
疫情发生前,洞头区卫生健康系统一直在谋划基层医疗机构新院搬迁事宜。为了让群众能尽快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吕海生日夜加班,从基建工程到设备采购、安装,再到人员调剂,吕海生始终亲力亲为,带领中心率先完成了霓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院的搬迁工作。
洞头区是“两慢病”基层首诊改革试点区,吕海生积极推进改革落地,中心成立了由全科医师、专科医师、专科护师组成的“三师管理”团队,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切入点,为居民提供家庭签约、用药规范管理、动态数据随访等服务,实现了健康服务关口前移。年,霓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2万余人次,就诊率同比增长3.3%;历年来,霓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公共卫生考核均位于全区前列。
文:特约记者胡玲通讯员陈后春朱莉君
来源:
- 上一篇文章: 一个被患者要了命的小诊所,只因少了一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