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颅脑损伤,几组鉴别你要知道
关于颅脑损伤,几组鉴别你要知道! 关于颅脑损伤,有几组概念患者很容易混淆。今天,大家就来简单地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脑挫裂伤VS弥漫性轴索损伤
闭合性颅脑损伤常被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近十余年来,又有将其分为局灶性和弥漫性脑损伤,前者包括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及由于脑疝或颅压高所引起的损害;后者包括以下4种基本类型的损伤:①弥漫性轴索损伤;②弥漫性脑肿胀;③弥漫性血管损伤;④缺氧性脑损害。
脑挫裂伤是脑挫伤和脑裂伤的统称。单纯的脑实质损伤而软脑膜仍保持完整者称为脑挫伤;脑实质破损伴有软脑膜撕裂则称为脑裂伤。因两者往往并存,故合称为“脑挫裂伤”。这种伤常发生于暴力打击的部位和对冲部位,多见于额、颞的前端和脑底部。这是由于脑组织在颅腔内的滑动及碰撞所引起的。
弥漫性轴索损伤是一种闭合性、原发性弥漫性脑损伤。目前认为DAI是一种由轻到重,不同程度的连续性病理改变。轻者为脑震荡,重者为脑干损伤,一般认为很难存在孤立的原发性脑干损伤,所谓的原发性脑干损伤,实质上是重型DAI。弥漫性轴索损伤是导致颅脑创伤病人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颅脑伤病人长期昏迷的唯一确切因素。
脑肿胀VS脑水肿脑肿胀是指外伤后下丘脑和脑干血管运动中枢受损,脑内血管运动功能麻痹,脑血管急性扩张,脑内循环血液增加所致。用“脑肿胀”表示体积的增大而较干的组织即“干脑”:脑表面灰暗无光,血管发黑有血停滞,脑质地坚韧,切面无液体渗出,不易出血。主要为细胞外水肿。对脱水药物及冬眠疗法几乎不起反应。大多数学者认为脑肿胀可出现在脑损伤后的数小时,而24小时和48小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消退。
脑水肿是指头伤诱发脑内含水量增加,结果引起脑的容积增大。病理学中“脑水肿”指体积增大而湿润的脑组织即“湿脑”:脑表面色泽正常或苍白,脑组织极软,切面有液体渗出,容易出血。主要为细胞内水肿。对脱水剂处理比较敏感。
急性脑损伤继发性损害是脑肿胀与脑水肿两种病理改变,在伤后24小时前是以脑肿胀为主,以后逐渐演变为脑水肿,72小时脑水肿达高峰。因此,急性脑损伤继发性损害的病理过程是先出现脑肿胀,后出现脑水肿,而并非单纯的脑水肿的过程。近十余年来则较一致的认为脑肿胀既可是脑充血也可是脑水肿,或两者兼而有之。
慢性颅内血肿VS迟发性颅内血肿慢性颅内血肿是脑部受伤后3周以上出现症状的颅内血肿。
迟发性颅内血肿是指头部外伤后首次头颅CT检查未见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重复CT扫描,或手术或尸检发现的血肿;或在首次头颅CT检查证实有血肿的其他不同部位又出现血肿者。迟发性颅内血肿可发生在脑内、硬膜下、硬膜外。起病方式可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依形成时间不同并入其他各类血肿内。
重医大附一院神经外科
- 上一篇文章: 公鸡吃了权健牡蛎以后笑死我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