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病人的都值得一看,多位重症病人奇迹康
康复是什么?
康复就是调动
医、患、家庭和社会
各方面的积极性
综合运用医学、心理、营养、身心锻炼、
社会支持等措施和技术,
最大限度地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提高癌症的治愈率、
帮助病人早日回归社会。
六旬老人昏迷2月,坚持康复训练恢复语言、行走功能
由于一场意外,许老伯被送医院急救,最终许老伯虽然眼睛能睁开,但却无认知、语言及思维能力,四肢也无法运动。抱着最后一线希望,许老伯的家人医院接受康复治疗。
医院为许老伯制定详细的康复治疗方案,每天坚持一对一康复训练及音乐治疗。坚持每2个小时给病人翻身、转换体位,进行被动肢体治疗。先后用昏迷促醒、被动运动、认知训练、肢体功能训练、言语训练等多种康复方法帮助他恢复认知功能、运动功能、言语功能等。1个月后,奇迹发生了,许老伯的意识开始清醒,言语功能出现了好转迹象,可以发出“啊”等音节,令在场的每个人都欢呼雀跃,医生告诉他们,这正是许老伯逐渐康复的迹象;5个月后许老伯在医务人员的搀扶下已能下床;在医务人员的鼓励下,许老伯开始接受主动运动治疗,医务人员专门为他订制了矫形器。
通过康复治疗,许老伯可以自己刷牙、喝牛奶,在家人的搀扶下已能直立行走,并已恢复语言沟通能力。从当初半只脚踏进“鬼门关”,到现在基本生活可以自理,许老伯和家人就像做了一场梦。“当初抱着最后一搏的心态来到这里,没想到他真的能恢复得这么好,真是不幸中的万幸。”许老伯的子女说。
脑干出血者见证康复医学奇迹
去年,市民陈先生因不良的生活习惯,肥胖、高血压,加上经常熬夜、打游戏,导致突发脑干出血,病情十分危重。
医院抢救,陈先生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由于手术中气管切开,他仍需要带着胃管、导尿管和气管套管来维持生命,瘫痪在床的陈先生无法言语交流,日常生活全依赖家人料理,无法回归正常家庭生活,于是家人慕名将陈医院。
入院后重症康复科康复团队立即予以24小时监护,根据意识评定量表评定后开展康复治疗。一周后,陈先生血压已稳定在正常范围,开始通过针灸、呼吸、吞咽训练,电动直立床、床边下肢主被动训练等改善吞咽障碍,恢复肺部功能和运动机能。两周后,医生为陈先生顺利拔出导尿管,并成功封堵气管。
在接下来的5个月时间里,在康复医生、康复护士、言语治疗师、作业治疗师的帮助下,陈先生已能正常与家人交流,并在家人的搀扶下散步,现已出院回归正常的家庭生活。“真没想到能够康复得这么快!”陈先生及家属对康复疗效赞叹不已。
专家提醒:康复治疗越早恢复效果越好于海燕主任介绍,“如果是脑出血患者,那么病情稳定排除再出血的风险后一周就要开始进行康复治疗;如果是脑梗死患者,发病后48-72小时就要及时介入康复治疗;对于像脑外伤引起的偏瘫等患者,手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就要进行神经修复的康复治疗。”
入院后,医院为患者提供24小时密切医疗监测和护理,在保证生命体征稳定的基础上,患者哪怕在最小意识状态就可进行专业的早期康复治疗,大大降低患者因卧床引发的心肺功能减退、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情况。
“在费用方面,康复治医院的急性期治疗要便宜,以康复治疗项目为主,一般有医保的情况下负担不会很重,如果遇到有经济困难的,我们会在第一个疗程结束后,教给家属家庭护理和康复治疗的方法,让他们回家后自我康复训练,尽可能保持患者的各项功能不再衰退。”
大夫来了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责编:夏天
赞赏
- 上一篇文章: 道德模范泊头80后农妇曲丹阳用爱撑起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