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醉之后,我们的身体究竟发生了什么
喝酒上脸是怎么回事?喝醉后为什么会断片?醒酒的江湖秘方有几个是真的?今天的更新里,有部分图片不适合未成年人观看,请谨慎点击!
本文中插图可能会引起不适,请谨慎阅读!
法医秘史丨第52辑
喝醉之后,我们的身体究竟发生了什么?
(文/我在你左右)
这篇文章来自于又一次酒醒后的法医秘史栏目主稿人我在你左右。(哎,我为什么要说“又”……)看到我这个开头,想必大家就算猜不中结果,也会猜到内容。没错,今天我们聊聊喝酒的那些事儿。说到酒,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毕竟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酒文化,无数名人骚客都和酒有着不解之缘。比如:诗仙李白喝酒之后就会写出很多脍炙人口的好诗,贵妃醉酒的美轮美奂已经被无数艺术家搬上了舞台。然而,大家喝醉之后,真的会像这些历史人物一般惬意吗?读完今天的文章,或许您对李白酒后写诗和贵妃醉酒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吧!
首先,我们来说说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酒和它们的酒精度数(即酒中所含的乙醇浓度)吧,啤酒:3%-5%;黄酒:12%-15%;葡萄酒:10%-25%;蒸馏酒,比如:白酒,它的乙醇浓度一般都在40%-60%。
知道了酒的种类,下面我们来大概了解一下酒在体内的代谢过程。首先要说明,人体每天代谢乙醇是限速的,就是说,无论你喝下去多少酒,人体能代谢的乙醇都是固定不变的。那么多出来的人体所无法代谢的乙醇,会通过其他途径代谢,它们的代谢物就成为了损害我们身体健康的因素。
喝下去的酒精去哪儿了?
当我们喝酒的时候,乙醇进入体内被吸收入血液里,然后在肝脏经过各种酶类的代谢。首先乙醇被代谢为乙醛,乙醛再转变为乙酸,而乙酸最后被转变为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进入人体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氨基酸)代谢的枢纽——三羧酸循环,最终代谢为CO2和H2O排出体外。
当然,这其中也并不是绝对,因为有部分进入体内的乙醇会直接经过肾脏排泄,还有一部分伴随呼吸从肺排出去了!
那么上面的这个过程会不会发生一些例外呢?答案是“当然会”,因为代谢乙醇的酶类都是由基因所调控的,而这些与代谢有关的基因又受到被他们代谢的物质的调节(这种被酶所代谢的物质有一个专门的名词称为“底物”)。
上图化学反应式为醇代谢的反应式,R代表烷烃基团
比如我们经常听到有人会说,“小伙子,不会喝酒没问题,多练一练就能喝了!”其实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因为人长期饮酒之后,人体为了适应这种长期摄入乙醇的情况,就会诱导体内产生比平时更多代谢乙醇的酶类。
看到这里,您可能会想,人体内的结构还是很人性化的啊!你多喝了,它就多产生酶类来代谢。其实,这样你可就想错了。因为前面我们说到,正常的乙醇代谢,进入三羧酸循环之后,是和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产物一同参加代谢,最终会产生能量供应机体。而被诱导产生的这些酶,非但不会将乙醇充分代谢,反倒会形成一些有害物质,造成细胞膜的损伤。
不过说到基因与代谢乙醇的酶类,其实也存在例外,那就是东西方人种在乙醇代谢上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因为多数东方人的肝脏代谢乙醇的酶类中,由乙醛代谢为乙酸所需要的醛脱氢酶活性较低,使得乙醇代谢为乙醛后在体内大量堆积,而乙醛是造成人们饮酒后面红耳赤、心跳加快的罪魁祸首。传说中的喝酒上脸,乙醛堆积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那么,说了这么多,人喝醉了或者说喝到酒精中毒是怎么发生的?那是因为乙醇进入人体后,随着喝酒造成酒精摄入量的增加,会形成不同的表现。开始小剂量的时候,乙醇进入脑内会阻止一种负责脑内起抑制性作用的化学物质——γ-氨基丁酸(GABA)与脑内负责抑制神经兴奋性的结构(受体)结合。这样,喝酒的人就会表现出兴奋、欣快、激动等表现。随着饮酒量进一步的增加,乙醇就开始与小脑和脑干结合。小脑负责人体的运动,脑干负责呼吸、心跳,所以上述两个结构被乙醇抑制之后,人就会出现走路不稳,严重情况下就会出现昏迷、呼吸和心跳减弱甚至停止,严重时所导致的结果就是——死亡!
好了,说完上面的乙醇代谢和酒精中毒的机理,下面我们来说说喝醉了之后的表现吧。其实这部分对于普遍喝过酒,甚至是也有喝醉经历的读者们来说,是多此一举的。不过为了追求本篇文章的完整性,在这里还是要简单地说一说。
醉酒的常见表现
结合上面的中毒原理和我们自己的亲身经历,醉酒的几点常见表现,其实很好总结:
1
兴奋期
因为少量饮酒,使得脑内抑制神经兴奋的化学物质(该物质学名称为“化学递质”)不能发挥作用,所以,人们表现为兴奋、健谈,进一步再喝,就会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喜欢吹牛,而情绪被影响就很容易发生打架斗殴一类的事件。
2
共济失调期
这个名字看起来很高大上,其实总结起来就是走路不稳,说话不清,走路不走直线儿。还有一句诗很好地形容了这时的状态,那就是“对影成三人”。看,古人都喝酒喝到“复视”了,不知道李白和杨贵妃是不是都喝酒喝到了这个程度才演绎出了流传千古的动人场面……
李白和杨贵妃醉酒后(图片仅为艺术构想)图源:插画风一样的蛮子
3
昏迷期
之前已经提到过,乙醇会使大脑进入兴奋状态,但是,随着体内乙醇摄入量的增加,呼吸和心跳中枢会受到抑制,大脑的兴奋作用也随之抵消,表现为喝醉后的嗜睡、昏迷、呼吸与心跳缓慢,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饮酒造成的危害
说到危害,首先是:
戒断症状
因为乙醇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着普遍而广泛的作用,并且会产生欣快感,而欣快感的持续时间会随着饮酒次数的增加逐渐缩短。为了追求这种欣快感,饮酒者就会逐渐增加饮酒量,一旦停止,就会表现出各种神经系统的症状。比如:幻听幻视、错觉、喜怒无常、妄想等。一般这个时候,就需要专业精神科医生的帮助了!
酗酒造成的胰腺与肝脏损伤
胰腺损伤后,胰液会造成胰腺自身的溶解,并且其进入腹腔会对腹腔内其他脏器产生消化作用,严重时造成休克危及生命。酒精对肝脏的损害,会造成肝脏脂类代谢异常。在肝细胞内脂类堆积,形成脂肪肝。
脂肪肝,来自于一位58岁,死于厨房的酗酒者,图中白色空泡为切片制作过程中被溶解掉的脂肪滴图源:参考文献[6]
慢性纤维化胰腺炎时出现的嗜碱性结石(图中蓝色)由于慢性酗酒导致)图源:参考文献[6]
慢性酗酒导致的肝昏迷以及肾病死亡者,肾小管上皮内的胆色素(箭头所示)图源:参考文献[6]
酒驾
笔者认为,这应该是饮酒造成的最大危害了,因为酒驾行为害人害己。虽然我国相继出台了针对酒驾醉驾的法律法规,但是喝酒之后抱着侥幸心理驾驶车辆的也大有人在。在这里,笔者不想多说什么,只想说一句:“喝酒开车,你们的终点可能就是下图。”
车祸被撞行人的头皮被嵌入风挡玻璃与车棚夹缝处)图源:参考文献[7]
车祸事故死者被撕裂的主动脉图源:参考文献[7]
机动车车祸时,受害人头颅被撞离断,原英文注释为“车祸斩首”图源:参考文献[7]
车祸死者身上留下的车辆花纹以及事故车辆破损花纹图源:参考文献[7]
说完了醉酒的机制,也讲了症状,那么醉酒之后,到底该怎么办呢?在说正事儿之前,我们先来聊一聊民间那些流传甚广的“解酒高招儿”吧!
“高招”还是误区?⊙喝高了,去厕所吐。这个方法其实算是比较靠谱儿的,因为,在喝高之后第一时间催吐,也是急诊对于醉酒者采取的办法和措施。这样可以减少酒精的进一步吸收,但是,这个方法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对于深度醉酒的人不能使用这种方法。因为让昏迷者呕吐,会造成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造成窒息。另外,对于处于共济失调期的醉酒者,如果催吐方式不当,会造成食道的损伤。所以,对于催吐这个方法总结起来就是:确定被催吐者酒醉程度不重,可自行完成催吐,否则,医院急诊科进行救治。
慢性酗酒,反复呕吐造成的食管纵向撕裂(箭头所示)引起致命性大出血死亡图源:参考文献[6]
⊙喝浓茶。有人说酒喝多了,可以喝浓茶,其实这个方法也是不对的。能够自己饮茶的醉酒者,一般处于兴奋期或者共济失调的早期。这一时期的醉酒者实际是处于兴奋状态,心跳加快,呼吸加快,血压增高,而浓茶中含有的茶碱成分也有兴奋中枢,增加心率,引起胃肠道不适的作用,这刚好加重了酒醉时的反应。所以,喝高了,喝茶解酒,到底靠不靠谱儿,可想而知。
⊙喝醉之后,喝醋。饮酒后,乙醇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使得胃黏膜充血水肿。这时,醉酒者再喝下去一碗醋,酸对胃黏膜会进一步造成损伤,所以,为了醒酒,喝下去一碗醋,想想真的是很……“酸爽”的感觉!
⊙解酒药。说了这么多,可能会有读者在角落里发出了得意的笑,你们那些办法都太Low了,我有醒酒药,哈哈哈哈!其实想到醒酒药的同学,这个想法还真的算是goodida。不过,或许您没有想到,药物吃进胃里是有分解和吸收的过程的,这涉及到药物在胃内的崩解,药物的溶出和被机体吸收,这一系列的过程完成之后,最少需要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才能起作用,甚至更久。而乙醇进入体内,30%在胃里,60%-70%左右在小肠就被吸收了,极少数会从肺部排出。也就是说,没等你药物起效,乙醇早已进入体内被人体代谢了,醉酒的步伐,远快于醒酒药起作用。
那么说了这么多,有人会问,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说说,到底喝醉了怎么办?
1.对于轻度醉酒,也就是兴奋期的人,请安抚情绪,让他们早点睡觉,睡醒之后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
2.对处于共济失调期的人士,请限制他们活动,以免他们摔倒造成外伤,医院。
3.如有心脑血管疾病者,饮酒后出现不适,无论症状轻重,医院进一步诊治,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4.正在服用头孢类药物,或者含有甲硝唑成分药物者禁忌饮酒,如果您无法确定正在服用的药物是否在用药期间可以饮酒,请务必咨询医师或者药师。
说了这么多,其实醉酒之后再用各种措施醒酒,都有一些亡羊补牢的感觉,所以,对于醒酒最有效的手段,笔者认为是——不!喝!酒!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了,本篇文章更新完毕之后,端午佳节将至,笔者和法医秘史栏目全体成员祝大家端午节快乐!假日期间,少喝酒,多吃菜,喝酒别开车,开车别喝酒!
本期资料来源
[1]郭景元.法医鉴定实用全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周爱儒.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杨宝峰.药理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5]沈洪,刘中民.急诊与灾难医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6]RinhardB.Dttmyr.FornsicHistopathologyFundamntalsandPrspctivs[M].Springr.
[7]CharlsA.Catans.ColorAtlasofFornsicMdicinandPathology[M].CRCPrss.
[8]题图:电影《笑傲江湖Ⅱ:东方不败》剧照
本期编辑团
主稿:我在你左右;校对:笑言;插画:风一样的蛮子;题图:花颜;排版:鲁鲁修
[法医秘史]往期回顾- 上一篇文章: 大咖说面部抽动的救星微血管减压术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