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抗栓治疗合并出血防治多学科专家共识

时间:2021-4-4来源:疾病常识 作者:佚名 点击:

白癜风好治吗 http://baidianfeng.39.net/qzzt/bdfnzhm/

抗栓治疗已成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药物治疗的基石,与抗栓治疗相关的各种出血并发症也日渐增加。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及其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及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等学术团体,组织10余个学科知名专家共同讨论制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抗栓治疗合并出血防治多学科专家共识》。

以下主要为该专家共识中抗栓治疗的出血风险评估与预防部分内容。

出血风险评估

出血的预测因素

抗栓治疗后出血的预测因素包括:(1)患者因素,如高龄、女性、低体重、慢性肾脏病、贫血、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原有血管疾病、血小板减少症、既往出血病史、抗血小板药物高反应性等;(2)药物因素,如抗栓药物的种类、剂量、时程、联合用药的数量以及交叉重叠使用等;(3)介入操作与器械因素,如血管径路、血管鞘外径、血管鞘置人时间以及是否应用血管缝合器等。由于出血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一因素预测出血的能力有限,因而通常采用综合因素评分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

出血的风险评分出血的风险评分

共识推荐所有ACS患者在PCI术前常规采用CRUSADE评分预测出血风险(表2)。

根据评分将出血风险分为很低危(≤20分)、低危(21~30分)、中危(31~40分)、高危(41~50分)和很高危(50分),其相应的院内出血风险分别为3.1%、4.5%、8.6%、11.9%和19.5%。

出血的预防策略

合理选择和使用抗栓药物

1.阿司匹林:

所有无禁忌证的ACS患者发病后应立即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或嚼服阿司匹林肠溶片mg,继以mg/d长期维持。长期服用宜选择肠溶制剂,不宜掰开或咬碎服用,不建议餐后服用(多建议临睡前服用),以降低胃肠道损伤风险。

2.P2Y12受体抑制剂:

所有ACS患者建议在阿司匹林基础上联合使用一种P2Y12受体抑制剂。

所有无禁忌证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无论接受早期侵入策略还是药物保守治疗策略,均应给予P2Y12受体抑制剂治疗至少12个月。

若出血风险不高(如CRUSADE≤30分),建议优先选择替格瑞洛负荷量mg,维持量90mg,2次/d;也可选择氯吡格雷负荷量~mg,维持量75mg/d。

接受直接PCI的STEMI患者,建议优先选择负荷量替格瑞洛mg,其后给予维持量90mg,2次/d;或氯吡格雷负荷量~mg,维持量75mg,1次/d。

PCI术后P2Y12受体抑制剂一般建议维持12个月。

接受溶栓治疗的STEMI患者,如年龄≤75岁,给予mg负荷量氯吡格雷,随后75mg/d,维持至少14d~12个月;如年龄75岁,则不给负荷量,直接给予氯吡格雷75mg/d,维持14d~12个月。

3.非口服抗凝药物:

对于NSTE-ACS患者,若出血风险较高(如CRUSADE≥31分),PCI术前建议选用磺达肝癸钠(2.5mg皮下注射,1次/d)。

对于拟行PCI且出血风险为中、高危的患者(如CRUSADE评分≥31分),PCI术中抗凝建议选用比伐芦定(静脉推注0.75mg/kg,继而1.75mg?kg-1?h-1静脉滴注,并以此剂量维持至PCI后3~4h)。

对于拟行PCI的患者,若存在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PCI术中推荐使用比伐芦定,且术后强调高剂量维持应用;若存在高出血风险(如CRUSADE≥41分),PCI术中亦推荐使用比伐芦定,但术后不强调高剂量维持应用。出血风险低(如CRUSADE≤30分)且无HIT的患者,可使用普通肝素(UFH)(70~U/kg),尽量不与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抑制剂(GPI)联合使用,以降低出血发生风险。无论选择UFH还是比伐芦定抗凝,建议监测凝血酶原激活时间(ACT),其有效安全范围为~s。应用比伐芦定的患者如术中ACT高于S,应停止或减量泵入,并于5~10min后再次测定ACT,待ACT恢复至正常范围后可继续使用。

4.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时程:

基于近期研究结果和国外指南建议,建议对长期使用DAPT的患者进行DAPT风险评分,以评估1年后继续使用的风险与获益。增高DAPT评分的因素包括糖尿病、当前吸烟、PCI或心肌梗死病史、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左心室射血分数30%、心肌梗死入院、静脉桥血管PCI和支架直径3mm,降低DAPT评分的因素包括高龄。DAPT评分≥2分的患者延长使用的净获益更大,而评分2分的患者延长非但不减少缺血事件,还可增加出血风险,因而不建议继续使用。

5.抗栓药物联合使用原则:

多项研究显示,常规上游(如急救车和急诊室)使用GPI增加出血风险,不宜推荐。高危患者(如血清肌钙蛋白阳性)、造影提示血栓负荷较重或未给予适当负荷量P2Y12受体抑制剂的患者可考虑静脉使用GPI。如需联用GPI,PCI术中使用UFH的剂量应调整为50~70U/kg。

优化介入操作减少血管径路相关出血

在介入过程中,应强调规范操作,尽量避免发生与穿刺、推送导管或导丝等相关的出血。建议尽量优先选择桡动脉径路以减少穿刺部位出血。

使用口服抗凝剂的患者减少联合用药

对于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等长期使用口服抗凝剂(OAC)的ACS患者,尽管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OAC的三联抗栓治疗能减少缺血事件发生率,但其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标准DAPT(即阿司匹林mg/d或氯吡格雷75mg/d选择其一与OAC联合使用)。

合并房颤的ACS患者PCI术后建议采用HAS-BLED评分法评估出血风险,对于出血低中危(0~2分)的患者,无论置入裸金属支架(BMS)还是药物洗脱支架(DES),均建议PCI术后三联抗栓药物(OAC+标准DAPT)应用6个月,6~12个月期间改为OAC+单一抗血小板治疗药物;对于出血高危(≥3分)的患者,建议PCI术后口服三联抗栓药物1个月,然后OAC+阿司匹林mg/d或氯吡格雷75mg/d长期治疗,维持治疗时间应根据临床具体情况而定。

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预防消化道出血

使用PPI可减轻消化道损伤并预防出血。胃肠出血风险较高者应使用PPI:(1)胃肠道溃疡或出血病史;(2)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或泼尼松;(3)具有下列两项或更多危险因素:年龄≥65岁、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或长期饮酒。建议在DAPT基础上合用PPI(3-6个月),6个月后可考虑继续或间断服用。

对于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仍建议尽可能选择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影响较小的药物。此外,Hp感染是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在长期抗血小板治疗前检测Hp,必要时给予Hp根治治疗。

特殊人群抗栓药物和剂量的调整

1.高龄:高龄(≥75岁)患者由于全身器官退化、合并症多发、药代动力学改变、对药物敏感性增加,常同时存在缺血和出血双重高危因素,药物治疗的剂量与时间窗口均较窄。高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和P2Y12抑制剂的维持治疗剂量无需调整。接受静脉溶栓的STEMI高龄患者,P2Y12抑制剂建议选择氯吡格雷,且不使用负荷量,高龄患者应根据肾功能调整依诺肝素的剂量和皮下注射间隔时间,或用出血风险较低的磺达肝癸钠替代。高出血风险的高龄患者术中抗凝可采用比伐芦定。需长期服用OAC的高龄患者,为降低出血风险,华法林治疗的目标国际标准比比值(INR)应在1.8~2.5。调整维持剂量时,应加大INR的监测频率,INR范围应随年龄增加而适当降低。

2.低体重:低体重(60kg)往往与高龄、女性、肾功能不全等因素并存。研究表明,根据体重调整UFH剂量,其抗凝效果明显优于使用固定剂量]。低体重是应用依诺肝素抗凝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即使是根据体重调整依诺肝素的用量,低体重的患者出血发生率依然较高。

3.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是ACS患者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术前常规应用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评价患者的肾功能,尤其高龄、女性、低体重或血清肌酐升高的患者(表3)。

肾功能不全患者华法林在肝脏的代谢延迟,需要密切监测INR,酌情调整剂量。对于正在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应用华法林要谨慎,以维持INR于1.5~2.5为宜。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需要权衡使用抗栓药物的利弊,必要时使用单一抗栓药物。但在血液净化时需要根据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或ACT或抗Xa因子活性来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

4.脑血管病:

ACS合并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患者同时为缺血与出血事件高危人群。

ACS合并缺血性卒中/TIA的患者建议抗血小板治疗。

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合并颅内静脉系统血栓以及防治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可考虑抗凝治疗。

合并TIA的ACS患者使用P2Y12受体抑制荆建议优选替格瑞洛,卒中发生1年内的患者建议优选氯吡格雷,卒中发生超过1年者仍建议优选替格瑞洛。

有脑出血史者不建议选用替格瑞洛。一般认为,脑出血病史时间越长,抗栓治疗可能越安全。建议临床上结合ACS的危险分层、缺血与出血风险以及脑血管病史的类型与时间等因素,由心血管内科与神经内科医生联合评估此类患者抗栓治疗的必要性,并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5.血液系统疾病:据统计,在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中约有6%合并血小板减少(×/L),其出血事件发生率也明显增高。

通常认为,平均血小板计数50×/L是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治疗的临界点,但并不建议以单一的血小板计数判断能否接受抗栓治疗,而应综合判断患者的临床状况、血栓形成及出血风险等。如治疗前血小板减少至(30~40)×/L,应尽量选择对血小板影响较小的药物,如PCI术前抗凝可选用磺达肝癸钠,术中抗凝可选择比伐芦定。

在抗栓治疗过程中,若出现血小板减少至×/L(或者较血小板计数基础值相对下降50%),可酌情全部或依次停用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抗栓药物口。

对于血小板计数升高的患者,往往出血风险与缺血风险并存,建议在密切监测血小板功能的基础上,适当增加DAPT强度,并探寻原发疾病,进行针对性治疗。

以上内容(非全文)摘自: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北京神经内科学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抗栓治疗合并出血防治多学科专家共识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抗栓治疗合并出血防治多学科专家共识.中华内科杂志.,55(10):-.

指南原文请见“阅读原文”

亲,记得get重要指南?

?抗栓治疗消化道损伤防治中国专家建议

回复“消化道损伤”获取指南全文

?SIGN国家临床指南:急性冠脉综合征()

回复“急性冠脉综合征”获取指南全文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回复“抗凝治疗”获取指南全文

?心肌梗死后二级预防长期双抗治疗专家意见

回复“心肌梗死后二级预防”获取指南全文

?ACC/AHA指南:冠心病患者双抗治疗持续时间(更新)

回复“双抗治疗”获取指南全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pbczw.com/jbcs/12678.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脑干出血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