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41岁的扬州日报记者徐晔敏还是走了
昨天下班,在报社看到一则讣告,让人惊心!痛心!
看看一位退休同志写的,真的于心不忍
41岁的徐晔敏还是走了。
两年前,她脑干出血倒下就没再起来,过着植物人样的生活,经历了与死神的较量,今晨还是离开了。
清晰地记得她的模样,娃娃脸,喜欢留短发,见人一脸笑,笑起来常露出一排玉米牙,还有两个不明显的笑窝。那不见瘦的体形总是出现在新闻第一线,也听她嚷嚷着要减肥,但在记者或编辑的岗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减肥成了口头弹。后来,她结婚生了儿子,体形基本没变。
她是一个好记者好编辑。做记者,她写的稿件获得过省好新闻一等奖;当编辑,她主编的副刊像城市的街景靓丽多姿。她是快手,写稿编稿家常便饭,就连条口的总结她也不计较份内份外即刻完成;兼职党支部宣传委员时,凡与宣传相关的她全包了,职工运动会上的小花絮她也随手润笔。
她是一个慎独者,不用纪律约束,更无需领导要求,她对自己的标准不是一般人所及。她做事有底气,值得信任。她做人有底线,值得钦佩。她乐于助人,当初共事时日报有什么事,她都会来问个究竟、还有什么需要她做的。她不为权贵,即使你不在职,她也会主动关心,处理事情尽心尽力有始有终。她正直、坦率,她善良、热心,她大气、开朗。有时她也会为某件事情据理力争,但很快便会为大局让步。有时也会受到委屈流几滴泪水,但还没等你劝慰,她已破涕为笑说“放下了”。
如今,她真的放下了,放下了家人、放下了孩子、放下了所有……
也许是太累了,好好安息吧!
徐晔敏,这个曾经的市劳模、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好记者好编辑、报业好人,天堂无痛苦,一路走好!
病倒前还在联系采访,她是我们身边的“大华姐”
-07-21扬州日报
3月11日,扬州日报全媒体部主任徐晔敏突然倒地昏迷。从那天起直到现在,她依然没能醒来。“脑干出血”,神经系统急重症,脑干出血量在3ml以下的,死亡率就达到70%左右,而徐晔敏的脑干出血量超过了5ml。 这位党报优秀的采编骨干今年仅仅40周岁,作为一名记者,她可能再也无法奔跑在挚爱的新闻采写路上。
对待工作
她是奔跑在一线的“徐劳模”
从南京大学毕业后,徐晔敏就一直在扬州日报工作。从采访中心的记者岗位,到编辑中心的编辑岗位,再到全媒体部,最后又回到采访中心。在报社工作十多年,无论在哪个岗位,她对待工作都格外尽心,曾当选为市劳模,报社领导、同事亲切地称她“徐劳模”,其采写的新闻稿件多次在全国、全省新闻作品评选中获奖。
“徐老师几乎每天的采访计划都排得满满的。”采访中心经济部记者赵天说,今年春节过后,徐晔敏除了负责重大报道外,只要一有空就带着年轻记者下基层,到乡镇、园区采写经济新闻。“她倒下前一天晚上9点还在电话中与我讨论第二天去宝应的采访计划。”
郑露莎是经济部一名“90后”年轻记者,在整理完徐晔敏倒下前最后一个月的工作记录后,她忍不住掉下眼泪,“徐老师真是太敬业了,她奔跑的劲头比我们这些‘90后’都足,连除夕夜和大年初一都是在采访一线度过。”据统计,徐晔敏在倒下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共采写了52篇稿件,其中既有聚焦园区发展的深度报道,也有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新闻。
“老婆,好好睡吧。”病房里,丈夫小姜红着眼睛,轻轻地握着徐晔敏的手,“她平时血压就有点高,我让她要注意休息,但她都跟我说没事,就继续工作去了。”
“徐晔敏的身上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在采访中心,她采写了一系列有影响的重大报道;在编辑中心,她承担着城市周刊以及特刊的编辑工作,版面总是做得很出彩。”日报党支部组织委员从有志说,在日报党支部,她一直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面对挑战
她是勇于创新的“智多星”
年6月,徐晔敏由扬州日报周刊部副主任转任扬州日报全媒体部主任。在扬州日报,全媒体部是互联网背景下成立的全新部门。面对新挑战、新环境,徐晔敏在人手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带领部门同事开拓创新,取得了一系列佳绩。
去年,大运河申遗成功后,徐晔敏在报社领导的支持和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成功策划了由扬州报业传媒集团、大运河保护办、市旅游局、市水利局共同举办的“运河一品”杯最美运河乡村展示评选活动,最终共有21个乡村(街道、园区、社区)成功入选最美运河乡村(街道、园区、社区)。
为增加扬州日报官方微博和
年7月,日报深一度版编辑因病请假一个月,深一度版是重要版面,编辑部人手紧张,怎么办?“没事,我来!”徐晔敏不出意料地顶了上去。当时,她手头的工作已很繁杂,周刊版面、外宣版面、官方中科白癜风微博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
- 上一篇文章: 手术技巧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的手术治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