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辨证鼻衄的中医药防治

时间:2016-12-7来源:疾病病因 作者:佚名 点击:

  

  人类鼻腔内的血管十分丰富,粘膜也比较薄。随着冬春二季的来临,空气干燥、外界的尘污颗粒(包括病菌)容易进入鼻腔,刺激鼻粘膜,特别容易造成微细血管破裂而致出血。此外,鼻外伤、阳光暴晒、饮酒过多,以及某些感染性、发热性疾病,血液病(包括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风湿热、肺癌、维生素缺乏症、化学药品和药物中毒均可造成鼻出血。特别是老年人高血压、动脉硬化,一旦出血量多,往往不易自止、危险性很大,容易引发中风。据临床统计:在高龄老年鼻出血患者中,60%以上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史;半年内中风率在一半以上。所以,老年人经常出现鼻出血应及时诊治,万万不可麻痹大意。

  一、中医文献记载

  祖国医学把血从清通出于鼻的病症称为鼻衄。亦称为衄、鼾。鼻衄量多时,又称为鼻洪或鼻大衄。

  早在《内经》就有鼻衄的记载,如《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少阴司天,热气下临,肺气上从喘、呕、寒热、嚏、鼽衄、鼻窒”。《至真要大论》说:“少阳司天,火淫所胜,则湿气流行,金政不平,民病……欬唾血,烦心,胸中热,甚则鼽衄、病于肺”。

  最早使用鼻衄病名的是《诸病源候论》,如《妇人杂病诸候·鼻衄候》说:“鼻衄者,由伤动血气所为。五脏皆禀血气,血气和调则循环经络,不涩不散,若劳伤损伤,因而生热,气逆流溢入鼻者,则成鼻衄也。”除劳伤可致鼻衄外,伤寒、时气、热病、温病等外感疾病均可导致鼻衄。如《时病衄血候》说:“时气衄血者,五脏热结所为”。《热病衄候》说:“邪热与血气并,故衄也”,均强调了火热的致病作用。

  最早记载治衄的方剂是唐代《千金要方》及《外台秘要》的生地黄汤、小品芍药地黄汤(其药物组成同犀角地黄汤);宋代《圣惠方》的茜根散,至今仍是治疗血证的常用方剂之一。

  二、辨证施治

  鼻衄多由火热熏灼脉络,迫血妄行所致,其中尤以肺热、胃热、肝火最为常见。但病程较长者,也可出现气血亏虚病证。

  1、肺热熏蒸

  症状:初起恶寒发热、头痛头胀,鼻衄或涕中带血,咽痛咳嗽,继而汗出而身热不退,鼻衄齿衄,鼻中燥痛,血出难止,咽喉干痛、心烦气急,舌红、苔黄,脉数。

  病机:初则外感风热,邪客肺卫,不得外泄,上干清道,损伤鼻络,血溢则衄。继而热毒内蕴,郁于上焦,伤及营血。

  治则:初则清热泄肺,继则泻火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初以银翘散合桑菊饮化裁(银花12克、野菊花12克、连翘10克、黄芩10克、藕节炭12克、金瓜蒌10克、白茅根30克、山栀炭10克、杏仁10克、薄荷10克);继则用黄连解毒汤加味(黄连6克、黄柏10克、黄芩10克、黑山栀10克、生石膏15克、生地12克、玄参12克、丹皮10克、桑白皮10克、瓜蒌皮10克、藕节炭15克、茜草12克、赤芍10克、甘草6克)。

  2、胃热亢盛

  症状:鼻衄量多色红,口渴口臭,鼻热干燥,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

  症机:胃之经络,起于鼻梁上端凹陷处。如嗜食辛辣,饮酒过度,则易胃热亢盛,热势上炎、上蒸于鼻、络损血溢而致鼻衄。

  治则:清胃泻火,降逆止血。

  方药:玉女煎加味(生石膏20克、知母10克、大黄10克、川牛膝12克、生地15克、麦冬10克、代赭石15克、藕节15克、丹皮12克、白茅根30克、黄芩10克、淡竹叶12克、甘草6克)。

  3、肝火上炎

  症状:鼻衄色红量多,头晕胀痛,必须易怒,目赤多眵,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病机:肝之经脉、循喉之后,上入颃鼻内窍。若忧思恚怒,肝郁化火,循经上冲于鼻,迫血妄行,发为鼻衄。

  治则: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龙胆泻肝汤化裁(龙胆草9克、生地15克、黄芩10克、黑山栀10克、柴胡10克、丹皮12克、藕节炭15克、赤芍12克、白茅根30克、茜草12克、甘草6克)。

  4、气血亏虚:

  症状:鼻衄血色淡红,面色不华,头昏目眩,神疲乏力,心悸耳鸣,纳差肢冷,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症机:气虚不能摄血,血无所主,血从阳络而出则鼻衄,齿衄、咯血;血从阴络而出则便血、尿血,妇女月经量多。

  治则:益气摄血

  方药:归脾汤化裁(党参20克,生黄芪20克,白术15克,酸枣仁12克,当归10克,仙鹤草15克,旱莲草12克,茜草12克,槐花12克,甘草6克)。

  

  三、快速止血法

  1.捏鼻翼:仰头坐在椅子上,用拇指和食指捏紧鼻翼两侧,压迫鼻中隔软骨前部,同时张口呼吸,大约捏5~10分钟即可止血。

  2.压耳后乳突处:若左鼻出血,用左手中指按压耳后乳突最鼓处;若右鼻出血,用右手中指按压耳后乳突最鼓处。同时头后仰,鼻孔朝上,用嘴呼吸,1~2分钟可止血。

  3.扎指根:用小细绳、布条或橡皮筋把中指捆住,但不要太紧。左鼻出血扎右中指,右鼻出血扎左中指,双鼻孔出血,则扎两手中指。

  4.高举上肢:根据左右鼻孔出血的不同状况,用左右上肢单举或双举,对止衄有一定的效果。

  5.按捏少商穴:鼻衄时稍用力按捏同侧拇指的少商穴(在拇指内侧,指甲根一分处),觉得酸胀即可。两鼻出血时,则交替按捏少商穴。

  6.冷敷法:用冷水将毛巾浸湿,或用毛巾包裹冰块,敷于鼻根及前额中部或后颈部,反复多次,可减少出血。

  7.塞鼻法:用药棉蘸醋或明矾水塞鼻。

  8.向耳内吹气:向两耳用力缓缓吹气3-5次,若血未止住,待1-2分钟后再吹气一次。

  9.热水泡脚:让患者坐在椅子上,头部后仰,将双脚浸入热水中。

  10.药物吹鼻法:用1~2克云南白药,徐徐吹入鼻孔,往往有速效止血之功。

  四、外治法

  1.大蒜敷穴:取大蒜头适量,剥去外皮,捣烂、敷同侧脚心涌泉穴,外用纱布包扎。

  2.马勃洗净,剪成小块,压塞鼻内止血。

  3.用白芨80克、麻黄素0.5克、甘油15克,先将上药制成粘胶状,制成鼻柱塞鼻,外堵干棉球防脱。治鼻衄有效良。

  4.用生大黄50克,研成细末,鼻衄时用消毒药棉蘸少量大黄粉局部用药,每6小时更换一次,有止衄作用。

  五、针灸疗法

  1、针刺法

  ·选穴:迎香、合谷、上星。肺热加少商,胃热加内庭,气血双亏加照海穴。针刺泻法,留针30分钟,隔日一次,对反复鼻衄者效良。

  ·取合谷、内庭;素髎、迎香、合谷,分二组交替针刺。

  ·鼻衄不止者,刺少商出血。

  2、耳针

  以内鼻、外鼻、肺为主穴,再结合病症选相应耳穴。用胶布把王不留行籽贴压于耳穴上,以手按压3~5分钟。

  3、灸法:每日灸合谷、上星、迎香穴二次,每次5~10分钟。

  六、验方

  1.桑赭生牛饮:桑白皮15克、代赭石15克、生地炭15克、川牛膝15克、炒白芍15克、白薇15克、丹皮10克、炒黄芩10克、焦栀子10克、白茅根30克,加水煎服。治热盛所致鼻衄效良。

  2.安血饮:白茅根20克,藕节炭20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三七粉5克,白芨粉10克,生大黄10克。三七和白芨粉各分二次冲服,余药加水煎煮2次,将药汁混匀,分2次温服,治顽固性鼻衄效良。

  3.镇衄汤:生地黄、桑白皮、白茅根各30克,党参10克,丹皮12克,紫草12克、仙鹤草12克,大青叶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治热盛致衄者效良。

  4.茜草根、艾叶各30克,研末蜜丸,用乌梅9克,煎汤送服。

  5.鲜生地30克,鲜芦根30克,白芨15克,水牛角15克,共煎服,治各类鼻衄效良。

  6.鲜仙鹤草,小蓟草,旱莲草等分,捣汁内服。

  

  七、食疗

  1.鼻衄者饮食要适度

  不要食辛辣刺激性和过热的食物,忌烟酒。平素可多吃蔬菜和水果。特别是含有维生素C、E、K以及钙盐的食品,如白菜、菠菜、黄瓜、核桃、绿茶、柠檬、苹果等。还可进食稀粥、肉丸、肉冻、鱼冻和含肝的食品,对本病防治有益。

  2.药膳

  ·空心菜克,白糖适量,将菜洗净,加糖捣烂,冲入沸水食用。

  ·生地黄汁50毫升(或干地黄60克),生姜2片、糯米克。用鲜地黄适量,洗净榨汁。或干地黄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取汁去渣,另取糯米加水适量,煮沸时加入地黄汁和生姜,煎煮至粥熟。

  ·萝卜汁:用白萝卜适量,冰糖少许。先将白萝卜洗净,切碎榨汁,调入冰糖,每次冷饮50毫升,每日3次,有清热顺气之功,主治鼻衄色鲜红,鼻干,口渴引饮者效良。

  ·鲜麦冬,鲜生地,鲜藕,共取汁,加热后饮用。治鼻衄,齿衄,咳血,吐血者效良。

  八、预防和护理

  1.清洁:为保护鼻内清洁、洗脸时,在小拇指上滴些清水,清洗一下鼻孔,但要防止指甲划破鼻孔。

  2.滴油:如果鼻腔感到干燥,可以用油类制剂点到鼻腔内。如药物滴鼻剂,薄荷油,色拉油等,早晚各1次,每个鼻孔点3~4滴即可,起到润滑作用。

  3.熏鼻:鼻燥时,可倒一杯热开水,然后将鼻子对着杯口用力吸气,让水蒸气熏入鼻腔内,早晚各1次,每次5分钟左右,对预防鼻鼾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4.保暖:注意防寒保暖,冬日晨间外出可戴口罩,以减轻冷空气对鼻粘膜的刺激。

  5.忌怒:凡鼻衄者均应避免情志激动,以防肝火旺盛,鼻衄复作。鼻衄对患者要进行精神安慰,消除紧张情绪,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

  

 周志宽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教授

  擅长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中风后遗症、病毒性心肌炎、脑栓塞、老年痴呆症等),消化系统疾病(胃炎、溃疡、结肠炎),肝胆疾病(肝炎、胆囊炎、脂肪肝、结石症),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咳喘病,咽炎,鼻炎),妇科病(月经不调、痛经、带下、乳腺小叶增生、子宫内膜异位、多囊卵巢综合症a、阴道炎、外阴营养不良、产后缺乳、更年期综合症),男科病(遗精、阳痿、早泄、不射精、精液不液化、血精、性功能低下)。

  此外,对糖尿病、前列腺增生、抑郁症、慢性疲劳综合症、痛风、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头痛、失眠、便秘及肿瘤等疑难杂症,均有较好的疗效。

  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六年制),一直从事临床研究工作。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研究员、研究生导师。曾受邀加拿大、坦桑尼亚国、香港等地从医多年,有丰富的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退休后兼任《现代中医药》杂志常务编委。

  学术成就

  1.先后荣获国家、部级、省级科技进步成果奖十项。

  2.发表专业著作五部,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和科普文章余篇。

  专家坐诊时间:周一全天。









































用什么治疗白癜风最好
北京怎样治疗白癜风


转载注明  http://www.pbczw.com/jbby/3666.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脑干出血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