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治疗中医膏方辩证论治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SS)是以累及唾液腺、泪腺等全身外分泌腺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可累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皮肤、阴道等外分泌腺,还可出现肺间质、肾间质等系统损害及血管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口、眼干燥、猖獗齿等,无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病的,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若合并有另一种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等,则称为继发性干燥综合症。本章主要讨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中医古代文献中无此病名,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属于燥证范畴,多称“燥毒症”、“顽燥”“虚劳”、“燥痹”,又因其可能累及周身,称之“周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小品方》有单地黄煎(生地黄),是最早的滋补膏方。《备急千金要方》中的金水膏、地黄煎是滋养胃阴,清虚热的著名膏方。叶天士有“上燥治气,下燥治血,慎勿用苦燥之品,以免劫胃津”之说,《丹溪心法》亦云:“燥结血少,不能润泽,理宜养阴”。对干燥证的认识逐步完善和深入。
1、阴虚津亏
临床表现:眼干目涩,口咽干燥,面部炙热,唇红口干,易于破溃,或干咳少痰,可伴发热、便秘,唇舌破溃,舌红脉细小而数。
治法:清肺益胃,清热凉血
代表方:沙参麦冬汤合竹叶石膏汤加减
膏方治疗基本用药:
养阴生津:生地黄、玉竹、南北沙参、麦冬、石斛、五味子、枸杞、女贞子、乌梅等;
凉血解毒:丹皮、赤芍、水牛角、丹参、土茯苓、芙蓉叶等;
清热化痰:象贝、开金锁、天竺黄、桑白皮、瓜蒌皮等;
健脾和胃:扁豆、白术、茯苓、薏苡仁、山药、黄芪、麦芽、神曲等;
养阴理气:八月札、佛手、香橼、绿萼梅等。
细料及其它:西洋参、阿胶、龟板胶、鳖甲胶、枫斗、燕窝等。
随症加减:潮热盗汗明显者,加银柴胡、青蒿;烦躁不安者,加焦山栀、淡豆豉;大便溏薄者,去生地黄、玄参,增加炒白术、薏苡仁的用量;病程久体弱多脏同病真阴受损者,方用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左归饮、二至丸等。
2、气阴两虚
临床表现:口眼干燥,气短懒言,神疲乏力,或有腹胀纳差,心悸气短,肢体酸软易患感冒,大便溏泻,舌淡少苔,脉细弱。
治则:益气养阴
代表方:生脉饮加减
膏方治疗基本用药:
健脾益气:黄芪、太子参、黄精、白术、茯苓、白扁豆、薏苡仁、山药等;
滋养肾阴:熟地黄、女贞子、石斛、玉竹、旱莲草、枸杞子等;
养阴活血:赤芍、白芍、丹皮、莪术、丹参等;
健脾和胃:香橼皮、佛手、六神曲、山楂、鸡内金等。
细料及其它:西洋参、生晒参、阿胶、龟板胶、鳖甲胶、蜂蜜等。
随症加减:心悸,加柏子仁、枣仁养心安神;纳差加焦三仙、鸡内金开胃和中;若胃脘不适,痞满嘈杂,可合麦门冬汤以养胃生津;便溏薄加芡实、山药以健脾止泻;眼干明显者加密蒙花、菊花、谷精草清肝明目;若阴损及阳者,除益气养阴外,当阴阳并调,适当加入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菟丝子等药温振阳气、开通玄府、阳中求阴。现代药理亦证实温阳药具备刺激腺体分泌功效,但温阳药不可过用、多用;若筋脉失荣,精亏髓空,骨、关节变形者,当养血荣筋,填精益髓,甚至加地鳖虫、全虫、僵蚕等虫蚁搜剔之品。
3、肝肾阴虚
临床表现:眩晕耳鸣,口干目涩,视物模糊,腰膝酸软,形体瘦削,烦热盗汗,少寐多梦,关节疼痛,筋脉挛急,夜寐不宁。舌红少苔,脉沉弦或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养阴生津
代表方:一贯煎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膏方治疗基本用药:
滋阴补肾:女贞子、旱莲草、山萸肉、首乌、杞子等;
养阴生津:石斛、玄参、生地、北沙参等;
清热活血:青蒿、地骨皮、赤芍、知母、水牛角等;
通络止痛:木瓜、伸筋草、路路通、延胡索、白芍、甘草等;
养阴和胃:绿萼梅、香橼皮、佛手、六神曲、山楂、鸡内金。
细料及其它:西洋参、阿胶、龟板胶、鳖甲胶、蜂蜜等。
随症加减:眼干涩,视物模糊者,加石斛、菊花以清肝明目;心烦失眠多梦者,加百合、枣仁养心安神;腰膝无力,加牛膝、川断、狗脊补肾强腰、利筋骨;女子月经量少,加益母草、莪术活血调经。
4、阴虚热毒
临床表现:口干,眼干,咽干,咽痛,牙龈肿痛,鼻干鼻衄;目赤多眵,发颐或瘰疬,身热或低热羁留,下肢瘀斑、瘀点,色鲜红,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干红或有裂纹,苔少或黄燥苔,脉弦细数。
治法:清热解毒,润燥护阴代表方:犀角地黄汤加味
膏方治疗基本用药:
清热解毒:蛇舌草、银花、蒲公英、连翘、板蓝根、地骨皮等;
养阴清热:山栀、芦根、知母、地骨皮、青蒿、杞子等;
凉血活血:生地、赤芍、丹参、丹皮、紫草、生地榆、白茅根、水牛角等;
养阴生津:南沙参、麦冬、乌梅、女贞子、旱莲草等;
养阴益胃:石斛、玉竹、扁豆、山药、山楂、鸡内金等。
细料及其它:西洋参、枫斗、燕窝、龟板胶、鳖甲胶、冰糖等。
随症加减:发热甚者,加鲜芦根以清热养阴;牙龈肿痛者,加黄连清胃泻火。低热缠绵,加地骨皮、白薇、银柴胡滋阴退热;咽部疼痛者,加蒲公英、牛蒡子清热利咽;若燥邪伤肺,现痰少粘稠难以咯出,伴胸痛、发热者,可合清燥救肺汤止咳。
5、阴虚血瘀
临床表现:口干咽燥,眼干目涩,皮肤枯糙,肌肤甲错,可见结节红斑、皮疹,腮腺肿大,四肢关节疼痛或活动不利,舌质暗,少津或有瘀点,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滋阴通络
代表方:桃红四物汤加减
膏方治疗基本用药:
活血化瘀:丹参、当归、赤芍药、白芍药、桃仁、牡丹皮、鸡血藤、红花等;
养阴生津:生地黄、北沙参、麦冬、天冬、五味子、枸杞、乌梅等;
清热解毒:蛇舌草、蒲公英、板蓝根、竹叶、玄参、紫草等;
化瘀散结:牡蛎、象贝、夏枯草、皂角刺、制南星等;
培元护胃:薏苡仁、白术、茯苓、山药、黄芪、麦芽、神曲、扁豆、甘草等;
细料及其它:西洋参、虫草、阿胶、龟板胶、鳖甲胶等。
随症加减:面色紫暗明显者,加水蛭、穿山甲破血消瘀;目干涩伴头痛明显者,加菊花、谷精草、木贼草清肝明目;皮肤瘀斑瘀点者,加三七、茜草化瘀消斑;瘀热互结,见瘀斑色红,口干欲冷饮,便秘,舌暗红有瘀斑,苔黄脉细数者,则以大黄蛰虫丸加减以去瘀生新。
长按指纹识别白癜风初期图片白癜风早期可以治愈吗
- 上一篇文章: 如何认识干燥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 下一篇文章: 干燥综合征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如何鉴别